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5.4克),芍药一两六铢(3.7克),麻黄去节,十六铢(2.1克),生姜切,一两六铢(3.7克),杏仁去皮尖十六个(2.5克),炙甘草一两二铢(3.2克),大枣五枚。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泽。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

[治则方解]

病机:正气内虚,邪气欲退。

治则:解肌散邪,微发其汗。

方义:本方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药味相同,但剂量较其为轻,取桂枝汤原方剂量十二分之五,麻黄汤原方剂量九分之二。桂枝汤略重,麻黄汤略轻,此则止汗之功多于发汗之力,

[辨证要点]

本方用治太阳中风轻证,但因邪郁于营卫,单用桂枝减量,药力较为单薄。因此配以少量麻黄汤以宣营卫之郁,旨在调和营卫之际,其营阴郁滞的病机也随之而解。桂枝汤、麻黄汤二汤相合,且桂枝汤用量明显大于麻黄汤,麻黄汤的作用受芍药、大枣的牵制,因此既可以加强桂枝解肌祛风之功,且不致于伤正。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家方论]

1.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圣人之用方,如匠者之用规矩,分毫轻重,不敢违越。且伤寒之方一百一十有三,其中用桂枝、麻黄者大半,非日繁复,在乎分两之增减也。如桂枝汤加胶饴增芍药,又日小建中汤;加葛根、麻黄,又曰葛根汤。如麻黄汤加石膏,又曰大青龙汤。若此者,不可尽纪,在乎智者之能精鉴也。今此一证,乃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其形如疟,日再发者,是原发汗不尽,余邪在经所致也。为其先发汗后,是以少与麻黄汤,多与桂枝汤,再和其荣卫,取微汗则解也。

2.柯韵伯《伤寒附翼》:服桂枝汤后,而恶寒发热如疟者,是本当用麻黄发汗,而用桂枝则汗不彻故也。凡太阳发汗太过,则转属阳明,不及则转属少阳。此虽寒热往来,而头项强痛未罢,是太阳之表尚在,故仍在太阳。夫疟因暑邪久留而内着于膜原,故发作有时,日不再作。此因风邪泊于营卫,动静无常,故一日再发,或三度发耳。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汤之峻攻。故取桂枝汤三分之二,麻黄汤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法。桂枝汤减用四分之二,麻黄汤减用四分之一,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十六铢麻黄,不能胜一两十七铢桂枝、一两六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4.吴谦《医宗金鉴》:服桂枝汤,大汗出,病不解,脉洪大,若烦渴者,则为表邪已人阳明,是白虎汤证。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则为表邪仍在太阳,当更与桂枝汤如前法。服汤不解,若形似疟,日再发者,虽属轻邪,始终是风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服桂枝二麻黄一汤,小发营卫之汗,其不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者,盖因大汗已出也。

5.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服桂枝汤宜令微似汗,若大汗出脉洪大,为汗之太骤,表解而肌未解也,仍宜与桂枝汤以啜粥法助之。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是肌邪表邪俱未净,宜桂枝二以解肌邪,麻黄一以解表邪。

6.徐大椿《伤寒类方》: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意略同。但此因大汗出后,故桂枝略重,而麻黄略轻。

[名医验案]

1.曹颖甫医案

王右,寒热往来,一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川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甘草9克,生麻黄6克,光杏仁15克,生姜3片,红枣5枚。

《方极》云:“桂枝二麻黄一汤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桂枝汤麻黄汤二方证相半者。”此言似是而非,将令人有无从衡量之苦。余则凭证用方,凡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发热恶寒次第间作,自再发以至十数度发者,择用桂二麻一等三方,层次厘然,绝无混淆。

曹颖甫曰:少阳病之所以异于太阳者,以其有间也。若日再发或二三度发,则为无间矣。太阳所以异于阳明者,以其有寒也,若但热不寒,直谓之阳明可矣,恶得谓之太阳病乎?固知有寒有热,一日之中循环不已者为太阳病,寒热日发,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此麻桂二汤合用与柴胡汤独用之别也。病理既明,随证用药可矣。2.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2岁。初春感受风寒邪气,头痛发热,家人自购“平热散”,服药后汗出较多,随后发热消退。但第二天发热恶寒如疟疾之发作,上午1次,下午2次。脉浮略数,舌苔薄白而润。究其原因,属于发汗太过,在表之邪气反而稽留不解,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之法治疗。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5克,大枣3枚,麻黄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1剂。药后得微汗出而解。

3.俞长荣医案

李某某,男,49岁。恶寒颤栗发热,热后汗出体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解表轻剂,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甘草6克,生姜6克,麻黄1.5克,大枣3枚。

服药后,寒热除,诸证悉解,现唯心悸少气,腹微痛喜按,大便正常,脉转弦缓,系外邪初解,荣血不足,气滞使然,与小建中汤一剂遂安。

[长沙方歌]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郁轻证
这个汤有人用来治荨麻疹
麻黄汤医案两例
经方辨治六步法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7.7】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