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这部片子后,我成了孩子眼里的科学超人!

说到STEM(S—Science科学,T—Technology技术,E—Engineering工程,M—Mathematics数学)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而科学实验正是它体现的方式之一。

不管是常爸前一阵推出的科学课还是前几周刚团的《摩比科学盒子》,都是通过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实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撒下科学启蒙的种子。

如果你的科学课已经“存货不多”,或者还想带孩子拓宽更丰富的科学视野,那么可不能错过这个由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监制的科学启蒙节目《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满满的硬核实验,让孩子一次就看得过瘾,假期余额已不足,如果今天正好没什么事做,常爸强烈推荐你们来看!目前出了13集,常爸目测适合5+的孩子。

掰不弯的除了钢铁直男,大概就是这根线了

先打个脸,大型直男掰弯现场请看下图。

看着那个被掰的弯弯曲曲的线,估计会有人纳闷:

这么容易被掰弯,还号称直男?

别急,钢铁侠还有被打得蒙圈的时候!这不,它立即就找到了自我!

几秒之内,这根线就恢复得和原来一模一样,果然是直男属性啊!

同样不忘初心的还有这块紫色的小硬片,据说想要它像橡皮筋一样被拉扯成各种形状,简直就是痴人做梦。

但一进入水里,这个紫色硬片就再也硬气不起来了。面对实验员的“蹂躏”,连一点儿反抗都没有。

这一出好像和“不忘初心”四个字八竿子都打不着吧?

就在常爸也纳闷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被“蹂躏”到变态的小紫片再次入水里时,轻轻松松地就恢复了原状。

活脱脱地演示了一句话:使我软弱的,必使我坚强。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问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是材料有问题还是水有问题?

答案是:都有问题。

先说材料,那根线和小硬片都是由“形状记忆材料”构成的。

形状记忆材料,顾名思义就是能记住自己形状的一种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恢复到预定形状的性质。

而容器里面的水,只要达到或高于60℃就可以让所有由形状记忆材料构成物体恢复原状。

哪怕是被压缩到极致的弹簧,恢复起来也是一点儿都不费力。

首先,先把弹簧拉得长长长长长……的,到达极致即可。

接着把弹簧挂在平台上,在底端挂一个白色的小蜡烛。

把蜡烛点燃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随着温度升高,弹簧逐渐收缩,而蜡烛就像做了电梯一般直线上升,直到弹簧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接着,实验员脑洞大开,如果给蜡烛坐个车,两端同时挂着弹簧,会发生什么呢?

实验结果如何,常爸就先跟大家卖个关子,反正我好像看到了一场纠结的“三角恋”!

与看“直男掰弯”相比,下面这个实验可就酷多了。

神盾局的隐形航母,也许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去年常爸猛追了一阵《神盾局特工》,被里面各种高科技产品给看花了眼。尤其是隐形航母、隐形昆式战斗机、隐形伞,简直是帅呆了!

这种高大上的武器,咱们普通人自然是很难触及的。可如果你掌握了下面的这个小技巧,就能瞬间变身“隐形大师”!

废话少说,先看两场表演。

节目一:《消失的玻璃》

好好的玻璃,进入到容器里,怎么就消失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玻璃是透明的,容器也是透明的,自然就不见了。

别急,这个容器不光能让玻璃隐形,还能让一切物体都自!带!魔!法!光!环!

节目二:《黑夹子漂流记》

看着“漂浮”在半空中的夹子,是不是有点诡异?

放心,这不是什么黑暗魔法。

真正的秘密容器里面的溶液,这个看起来无色无味的“水”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油”。

经过调整后,油的折射率=玻璃的折射率。

原本应该被折射的光线,这次终于可以直捣黄龙,直线通过油和玻璃的交界处。在视觉上的效果就是,玻璃“隐形”了!

是不是很神奇?

说到隐形,大家都会觉得很玄幻,但是在科学的“抽丝剥茧”之下,这只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就比如前面两个实验,在科学家眼里只不过是小儿科。

看的不过瘾?

下面常爸就带大家看一个升级版的悬疑表演《是谁推倒了跷跷板?》。

这个悄无声息的容器里,却暗流涌动,一扇扇橘色的小门被莫名推开。

就连铁球也被“无形的手”推着走下楼梯,还来了一段“空中表演”,推倒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排列的黑夹子。

接下来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梭芯沿着一条特定的线路在空中起舞,明显是被操控的状态。

最后,原本平衡的跷跷板被推倒了!

原来,这个“隐形凶手”只是想玩一次跷跷板啊!

看到这里,你猜出凶手是谁了吗?常爸再留一个小问号。

像这样好玩儿的实验还有很多,原理也不是特别高深难懂,家长们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思考。

问题引导,带孩子探索神秘新世界

比如会自己转圈圈的铁丝。看着很神秘,但其实就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热胀冷缩”原理。

下面的这个小实验就能让孩子能够亲眼看到“热涨”这个物理现象。

这时候不妨趁机问孩子一句:如果给铝棒降温,那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手边有合适的工具,不防趁这个机会与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

还可以大开脑洞,加热一个勺子,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冰冷的铅块上,和孩子一起思考: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还有一些实验,完全可以和生活中的东西联系起来。

比如很多超级好用的防水材料,制作灵感就来源于不起眼的芋头叶子。

在芋头叶上滴一滴水,会凝结成漂亮的水珠。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在科学家手里大放异彩,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像这样的从生活和自然里“取经”的例子比比皆是:

雷达是根据蝙蝠会释放的超声波的特性发明的;

冷光源是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

潜水艇是利用鱼鳔原理而设计的;

直升飞机是在蜻蜓翅膀的结构基础研制成功的。

……

后来还因此诞生了一门学科“仿生学”,就是通过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技术,解决技术难题。

看节目的时候,常爸不禁想到,如果爱因斯坦还在世,他一定会喜欢这个节目。

因为他曾说:“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we can experience the mysterious. If is the source of all true art and science.”“我们能体验到的最美丽的东西就是神秘感,它是所有真实艺术和科学的发源地。”

而这个节目恰恰就是从神秘感出发,用科学神秘的面纱吸引孩子,用物理、化学现象结合触手可及的实物让孩子产生兴趣,用由易到难的实验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这大概就是这个节目最迷人的地方,给孩子“种下感动的萌芽”,打开通往科学的大门。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爸妈都按捺不住要立即点开了吧?

喜欢这个节目的可以在网上查询一下,共有13个科学实验视频。

每个实验都会给你带来惊喜,视频地址如下:https://space.bilibili.com/361729772/video

最后,以这个节目监制佐藤雅彦先生的话做结尾:

如果“看事物”是人类最大的本领,那么把看不见的事物转化成能看见(能感知)的事物,就是最人类化的行为了。

我们没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我们希望他们能把看不见的“科学原理”与看得见的生活联系起来,对这个世界有更多了解;

我们希望他们把看不见的“科学态度”与为人处世中的每一个选择联系起来,在保持严谨、认真的同时也始终不忘留一份温暖、好奇和惊喜。

对爸爸妈妈来说,也是同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魔力科学小实验,装进塑料袋的草莓为何一入水就不见了?原因在这
缺少这项核心能力的孩子,一直都在“假勤奋”
孩子应该吃糖,但吃多少?99%的妈妈不知道!
亲子科学实验(6)塑料瓶变扁了
日本父母锻炼孩子的左右脑思维,一档创意科普节目备受热捧
STEM科学实验:测试了2000 儿童后证明它秒杀了90%的玩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