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机制的学教模式是怎样的(上)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机制的学教模式是怎样的(上)

2018-01-12 杨金林
杨金林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泰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是用语行事的言语实践。那么,基于这一生成机制的语文学教模式应是怎样的呢? 笔者用“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对其进行概括。“一个中心”即整个教学应该以“行”为中心展开,这里的“行”就是用语行事的言语实践。“四个基本点”就是“为行而学”“以行促学”“学以致行”“以行评学”。为便于理解,笔者先介绍为建构这一模式所开展的一项教学试验。

试验背景

学校有一项对学生影响很大的三级评价制——① 班级评选“吉尼斯纪录”(只要学生在某一对人对己均有益的项目上创造了班级之最,就可以获得“班级吉尼斯纪录” 荣誉证书),② 年级评选“年级之星”(只要学生在某一对人对己均有益的方面创造了年级之最,就可以获得“年级之星” 的荣誉称号),③ 全校评选“ 徐小平学生奖” ( 只要学生在某一对己对人均有益的方面创造了全校之最,就可以获得被师生视为“学校诺贝尔奖”的“徐小平学生奖”,此奖由著名校友徐小平先生设立并提供奖金)。

前两项评选,每学期举行一次,后一项评选每学年举行一次。获得“ 班级吉尼斯纪录” 的同学才能申报“年级之星”,获得“年级之星” 的同学才能申报“徐小平学生奖” 。王老师是四年级3的语文老师。这个班级有45名学生,已有一大半学生创造了“班级吉尼斯纪录” ,12个同学获得了“年级之星” 称号,但还没有一个同学获得“徐小平学生奖”。

试验过程

刚开学,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本学期的作文考试如何进行,我今天想提前告诉大家。”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他们以为老师开玩笑呢。

“我可没有开玩笑。我们本学期作文考试的总题目是‘我拜某某为师傅’‘某某’ 是谁?是我们学校已经荣获过‘ 徐小平学生奖’ 的一百多位同学中的任意一位,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什么要拜他们为师呢?因为他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在培养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优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班至今还没有一个同学获得‘ 徐小平学生奖’,有33位同学没有被评上‘年级之星’,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创造‘班级吉尼斯纪录’,你们说有必要拜他们为师吗?”“有!”

“那我们需要向他们请教些什么问题呢?”学生七嘴八舌:“他们是依据什么来确定自己的优势项目的?” “ 他们是怎样请到导师的?” “ 他们是利用什么时间来发展特长的?” “ 爸爸妈妈如果反对他们爱好的项目,他们是如何说服父母的?”“爸爸妈妈如果坚持要他们学习文化培训课程,他们又不想参加,他们是如何做爸爸妈妈思想工作的?”“他们在学习特长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如何克服的?” “ 他们学习、发展特长有没有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 “ 他们学习、发展特长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 “ 他们在学习、发展特长方面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参加层层比赛时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胜出最关键的靠什么?有什么秘诀?”……每个人都感到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徐小平学生奖”获得者请教。
“看来,同学们需要请教的问题还真多!那我们如何拜他们为师呢?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毕业,上了中学。”

“我们可以通过写信、通过电子邮件、通过QQ聊天的方式拜他们为师,向他们请教。”

“好! 我已经将这些获奖同学的通讯地址和电子信箱都了解到了,马上发给大家。这些获奖学生的特长和突出表现,校园网上都有详细介绍,网上还上传了他们的照片和学校为他们撰写的颁奖词,你们可以到网上去做进一步的了解。你们每个人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作为你的师傅。

大家第一次与你选中的师傅联系,都用书信的方式——书信的方式比较正式。如果你的第一封信能获得你选中师傅的回信,那么,你本学期作文考试成绩就可以获得‘及格’等第了。如果接下来你和你选中的师傅有新的交流——譬如还继续有书信往来,或者,建立了新的交流方式,比如,有电子书信的交流,有QQ交流,有微信微博的交流,等等,那么,每增加500字的交流,你的成绩可以再上一个等第——‘及格’变成‘良好’,‘良好’变成‘优秀’,‘优秀’变成‘优+1☆’,‘优+1☆’ 变成‘优+2☆’。

如果文字交流得更好更多,还可加更多的星星,最终成绩变成‘优+n☆’。如果你通过拜师学艺,过去没有评上班级吉尼斯纪录的后来评上了,过去没有评上‘年级之星’的后来评上了,过去没有评上‘徐小平学生奖’的后来评上了,那么,每上升一个等级,作文成绩都再加2颗星……”

同学们一听,热血沸腾起来了。“这学期的作文考试可真有趣啊!” “ 这学期的作文考试不让我发愁了。”“这学期的作文肯定能得‘优秀’的!”……

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踏上了用文字拜师求学的旅程。不到两个星期,就有两位寄出书信的同学收到了回信。他们拿着信来到王老师那里报告喜讯。他们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激动地阅读来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这让全班同学羡慕不已。不久,又有不少同学在焦急的等待中得到了回信,每收到一封回信,班级的园子里都会像春风吹过那样花木起舞,无论是收到信的还是没有收到信的,在内心都会激起一阵阵波澜。收到信的同学又开始筹划着新的更深入的交流。

没有收到信的,在着急的同时,开始分析原因,有的拿着书信底稿向老师请教,请老师帮助分析、指点迷津,有的拿着书信底稿向有了回信的同学请教,请同伴介绍经验、出谋划策。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印发书信写作技巧方面的文章给大家阅读,同学们看得特别认真。

老师还在班上展出已经成功互动的同学的往来信件。每个同学对这些展出的信件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一有时间就来阅读,就来琢磨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还没有收到回信的同学受到新的启发后,又开始写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寄出后还没有回信的,他们就再向老师、父母或同学讨教,请他们献计献策,讲写作秘诀,在此基础上再写第三封信。有些同学多次写信没有回音后就改变目标,另选其他“师傅”。

试验结果

大约过了一个月时间,全班所有同学都收到了回信。在此之后,同学们又继续与所拜的师傅保持联系,还各自开辟了新的联系方式,有的用电子书信往来,有的用QQ聊天,还有的通过微博、微信交流……

王老师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交流实践中,写作的状态与以前相比完全不同了:学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真诚而主动地向他人讨教写作的秘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去仔细琢磨别人的文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仔细研究表达对象的心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用心地去推敲所写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努力地用真情去打动别人。
更加可喜的是:学生不仅表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整个精神面貌和生命质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努力彰显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特长,一学期下来,所有同学都创造了一项“班级吉尼斯纪录”,又有15个同学被评上了“ 年级之星”,还有5个同学获得了“ 学校诺贝尔奖”——“徐小平学生奖”。学期结束时,全班所有同学的作文成绩都获得了“良好” 以上等第,90%以上的同学获得了“优秀”及以上的等第。

接下来,我们对“以‘行’为中心的学教模式”做具体解析。


为行而学——目标指向

“为行而学”指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和教师教语文的目标指向。这里的“行”是“能行”——能更好地用语文方式去“行”的意思。它是指在学生现水平“行”的基础上向着更高水平的“行”进发的目标,具体指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用语行事活动,亦即言语实践有更高水平和质量。在上述教学试验中,教者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指向“行”的——要让学生书面讨教的言语行动更加有效(能得到所拜师傅的回复和指导,能与师傅进行有效交流)。这既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目标。而在学生心中,它是一个有完整意义的生命目标。

言语之行是否具有“更高水平和质量”的终端衡量标准是:言语活动能否达成言语主体预期的行事目的,对他人和自己是否具有更大的影响性——能否更有效地使自己和他人发生符合预期的变化。“变化”包括:接纳了、转变了、更新了、拓展了、提升了……在上述案例中,能打动被讨教者、获得所拜师傅的指导、使自己有新的提升就是言语之行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终端衡量标准。

言语之行有“更高水平和质量”的过程性衡量标准有:言语之行更正确(方向),言语之行更丰富(数量),言语之行更娴熟(速度),言语之行更有美感(品位),言语之行更有智慧(创意)等等。案例中学生言语之行的水平就是在以上方面不断提高的。言语之行的水平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如初级、中级、高级等。语文课程“行之目标”可以分为“学段行之目标”“学期行之目标”“单行之目标”“每课行之目标”“每课重要环节的行之目标”等。

语文所有内容的教学均应确立指向“行”的目标。例如:

“识字与写字”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使用识写的字词去进行言语实践。不能正确使用识写的字词去“行”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就没有达成主要目标。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不能停留在孤立的“会读会写”层面,而要落实到“会用会行”的层面。比如,教学“映”字,其目标除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写之外,还应定位于让学生能正确使用“映”字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能在多种特定语境中正确使用“映”字,如“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变得五彩斑斓”“湖心小岛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丛中” “绿叶与红花相互映衬,显得很美丽”“我要向班主任反映同学们的好建议”等。

以往“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为行而学” 的意识。教学目标常常停留在孤立的“会识会写”上——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地见字读字、看拼音写汉字,教者就认为达成了目标。结果导致学生单单默写字词时,错别字很少,而造句作文时却“错别字满天飞”。

“阅读”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行表达之事和阅读之事。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学到课文中蕴藏的言语高手用语行事的本领。每篇好课文的背后都有一个表达高手。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是要学习古今中外表达高手们的表达智慧,学习他们是如何用语行事的,在此基础上能像他们那样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地进行言语实践。
文首案例中,老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写信技巧的文章,特别是阅读同伴们成功互动的信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阅读中吸收表达智慧,进而运用于自己的交际之行中。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是能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开展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只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不是终极目标。

语文课指导学生阅读一篇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增强阅读的能力,进而能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阅读。所以,语文课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和学习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阅读。这种根据真实需要开展的拓展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称之为“阅读之行”的实践。文首案例中学生的种种阅读就是这样的实践。

“习作与口语交际”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用语行事。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导学生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写与说在本质上都是用语言这个工具去进行表达与交流的实践,在此实践中达到解决真问题、达成真意愿的目的。这样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用语行事。

说写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这种“行”的本领的。据此思想,研制具体说写目标时就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有哪些需要用言语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有哪些言语本领。

文首案例中,教者指导学生写作(交际)的目标就是在研究学生生活需要、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确定的,其目标就是让学生能与所拜师傅进行有效交流,讨到真经。这一目标源于生活、基于生活、指向生活。以往的说写教学目标存在着严重脱离生活需要的弊端,没有将目标落脚到学生真正的言语之行上,学生不知为何而写、为何而说,说写活动缺乏真实动机,所以学习效率低下。

当语文教学目标聚焦于“行”时,语文教学就不会包罗万象,旁逸斜出,而会重点突出,轻装上阵。

“为行而学”的目标观并不排斥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但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却是以“行”为中心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为行求知”“为行陶情”的思想。“为行求知”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行”而学习知识、探求知识,使“行”有必要的认知支点。这是从属于“行”、服务于“行”的认知要求。以往的认知学习是“为知而知”,根本目的和方向错了。“为行陶情”就是为能更好地“行”而陶养情感、提升情感,使“行”有相应的情感支撑。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行”上。“行”是“情”的根本旨归。

在“为行而学”观指导下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摒弃“平行思维”。用“平行思维”制定目标时,总是罗列尽可能多的处于并列甚至交叉关系的教学目标,这种思维将导致教学目标没有核心,进而会导致教学内容被割分成若干缺乏内在逻辑性的点,教学重点缺失,教学评价也必然走向“多而全”。

“为行而学”观要求我们具有“聚合思维”“纲举目张思维”。这种思维要求我们首先考虑学生学了语文课程之后“能做什么”,有怎样的“新行”,然后考虑为了达成这样的行为目标,我们应让学生学些什么。“行”是“领子”,是“纲绳”,对其他目标和所学内容具有统摄性、聚合性。

目标千千万,能行是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学习语文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教学思考|《制定班级公约》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策略-彭贤智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