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符号原理》书摘
运营的小事,用心听运营
人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母体
“超级符号原理”的第一条咒语便是“文化母体”——怎么把我们的商品、我们的品牌,寄生到人类生活这个巨大的文化母体当中。
文化母体的特征有四点:永不停息、无所不包、循环往复、真实日常。
母体是很日常的,是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情,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这个循环里面,演化是不停地在发生着的。
所谓演化,对我们来说,就是产品的创新、创意的创新。
当我们提到创新的时候,便要将创新加入循环当中,成为循环的一部分。所以,创新的基石,在于是否能够进入这个循环,而且被这个循环所接受。因此,最重要的便是寻找文化母体,最重要的便是守旧。
只有我们的创新、创意能够符合旧的循环,才能够在旧的循环当中加入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创新才有生命力。我们说寻找文化母体,也就是守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那么如何守旧呢?关键就在于认识人类文明的文化母体。

文化母体以仪式和符号的形式体现
文化母体有它约定俗成的时间、仪式、道具,特点是不可抗拒、必然发生,发生的形式是集体无意识、自发卷入。
具体而言,母体是不可抗拒的,母体是必然发生的,母体发生的时候是集体无意识,参与母体的人是自发卷入,一切母体行为都是在潜意识当中进行的。
文化母体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就一定会准时发生,发生的形式就是伴随着众多的复杂的仪式、符号和道具。
每个人都是文化母体的执行者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执行母体的需求,人类社会为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准备好了母体所需的场景和道具。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执行母体的要求,因为母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人们加入母体行为的时候,无须意识到这个事情,全部是自发卷入,是集体无意识的行为,但是都会准确地做出母体要求他做的事情。
人和母体的关系:人是母体的执行人。个体是母体的执行人,商家是母体道具的生产营销执行人,消费者是母体道具的购买体验执行人。
符号是用来揭示产品、揭示道具的价值,加快道具和道具购买者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和效率的。
把品牌寄生在消费者的生活中
品牌寄生要思考的是,我们销售的商品要寄生在什么样的母体身上,我们的品牌又可以寄生在哪个必然发生的母体身上。
从母体中来,到母体中去,成为母体,壮大母体,这就是商品在母体当中扮演的角色。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就实现了品牌寄生。
文化母体必将循环往复地发生,找到过去发生过无数次的母体场景,观察商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设计商品参与扮演角色的方式,实现品牌寄生。母体一旦循环至此,购买必将发生。
我们要强调一个信念,文化母体必然是会重复的,而只要实现了品牌寄生,购买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情人节那天必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必然会有情侣出去吃饭,出去逛街,出去看电影,也必然会有情侣经过西贝莜面村。我们打一个广告:“亲个嘴,打个折”。这就是寄生,寄生在情人之间最常见的仪式——亲嘴、接吻——中。情侣们在情人节要逛街,逛街要庆祝,你鼓励他们接吻,让你的品牌参与到情人节母体仪式当中,品牌参与进去了,就获得了生命。
通过仪式将品牌寄生在母体之中,这就是典型的品牌寄生的案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活动的生命力会越来越强。20年后,当年的小情侣,现在已经当了父母,这个品牌、这家餐厅会成为他们爱情的记忆,他们对这个品牌会有深厚的感情。
很快,他们的子女也成长起来,新一代的年轻情侣也还在过情人节,情人节当天还是和情人一起去逛街,还是会经过西贝莜面村,这个时候“亲个嘴,打个折”,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品牌活动,而成为情人节巨大母体当中非常有生命力的母体,这就壮大了母体。同时也让品牌拥有了恒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之前讲到的,春晚本来只是个产品,后来进入了母体,成为母体新的仪式。“亲个嘴,打个折”,随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推广,随着这家餐厅遍布全世界,也会成为情人节母体当中新兴的母体仪式,这就是品牌寄生。如果不是因为它找到了母体,它是没有办法自己建立起这样一个母体来的,成本太高、困难太大了。所以品牌寄生的意思就是说,母体一旦循环至此,购买必将发生,品牌就会闪光。
如何实现品牌寄生呢?通过改造并占领特定文化母体中的词语符号和仪式。
每一个具体的文化母体,都有丰富的符号、仪式和词语,都有丰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母体的方方面面,品牌寄生就是要找到这些最适合这个品牌的符号、仪式、词语,然后牢牢占据它们。
“亲个嘴,打个折”,通过占领情人节特定母体当中情侣要亲嘴的仪式,成功实现了品牌寄生。
借助符号占领文化母体并建立品牌
再来看一看千变万化的文化母体当中,母体和符号、仪式、词语的关系。
所谓周而复始发生的戏剧,就是过去普遍发生,未来也必然会普遍发生的。因此,只要是母体,你就有办法占领它,而一旦占领了它,你就能实现销售。
文化母体必将发生,只要进入母体,占领母体当中核心的仪式,这个品牌就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在千变万化的文化母体当中,一个不断被讨论的话题,既是一个母体的形式,也是一个母体。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占领核心词语,同样能实现销售,建立品牌。
准确描述文化母体,激活购买潜力
只要找到文化母体,占领文化母体,就必然产生销售。因为母体中蕴藏着强大的购买力,亦即母体一旦发生,这些人就需要道具,只要能够扮演这场戏剧中的道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
文化母体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场景,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真实具体的场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场300人会议是一个文化母体,因为场景是真实的,是看得见的。与此同时,它又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完会走了之后,明天会有另外一批人坐在这里开会。文化母体一定是一个你经历过的,或者与你切肤相关的场景。
当我们在描述文化母体当中的人、描述文化母体场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使用单数。因为我们找到这个人,找到这个文化母体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这个人,是为了虚构这个人,是为了寻找这个人对哪个词敏感、对哪个符号敏感、对哪个仪式敏感,从而揣摩他对这些词、符号、仪式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然后我们要跟他对话。
我们说精确描述一个母体场景的时候要找到单数的人,这个人叫作母体执行人。我们要知道他对什么词、什么符号、什么仪式高度敏感。再回到西贝莜面村的例子,我们知道情侣一定对“I LOVE YOU”高度敏感,一定对亲个嘴的仪式高度敏感,当他们看到这个海报的时候,必定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
我们寻找文化母体一定要靠常识寻找或者理解,但是我们要借助一些工具或者一些理念。我们用常识描述文化母体的工具有四个:词语、符号、仪式、单数。
品牌寄生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从母体中来。从母体中来的方法,要找到母体,精确描述母体,然后找到寄生在母体中的方式。
第二重境界:到母体中去。被母体购买执行人买走。
第三重境界:成为母体的一部分。要能够牢牢寄生在母体上面。
第四重境界:壮大母体。通过销售,通过流行,让母体更加壮大。
前面讲的就是我们16字咒“文化母体,购买理由,超级符号,货架思维”中的第一个词——文化母体。首先要意识到文化母体,要意识到由母体运行直接执行,不可抗拒,不可取消。只要是文化母体,它一定是过去频繁发生过,未来也必将发生的。其次,所有的商品都是母体的道具,粽子是端午节的道具,月饼是中秋节的道具,西贝莜面村则成功成为爱的道具、情人节的道具。商品一旦成为母体的道具,就真正拥有了生命力。
品牌寄生是通过词语、符号和仪式实现的,我们将这三个词划分开了,事实上词语和仪式也都是符号的一部分。而符号越强烈,寄生的能力越强。什么叫符号越强烈寄生的能力越强呢?当我们看到情侣在情人节逛街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常见的仪式,那就是小情侣都是牵着手逛街的。如果我们说牵个手打个折,那就完蛋了,因为这个符号不够强烈,戏剧性不够,亲个嘴的符号才足够强烈。足够强烈的符号,才能够形成有力的寄生。
一旦成功寄生上去,我们就知道,这个品牌其实已经定型了,今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不断强化寄生,不断强化这个仪式,乃至于替代母体当中本来的仪式,让商品的仪式成为母体仪式当中的一部分。
购买理由就是与消费者“对暗号”
当我们找到文化母体,找到商品或者品牌要寄生的母体时,该如何做才能寄生上去呢?这个时候我们就来到了“购买理由”。
消费者身上携带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母体。我们对于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什么年纪、什么职业、有什么偏好等,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关于外星人的话题是一个文化母体,所以在货架前经过的100个人里面,一定有10个人是喜欢这个话题的。这是概率,所以一定有的。因此,在货架面前,一定有我们的母体执行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身上的母体唤醒。
100个人里面有10个人喜欢这个话题,对于另外90个不喜欢的,我们希望他们赶紧走开,不要在这里堵住货架,而让另外10个人走到这里,并能迅速看到我们。当这10个人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对他们说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购买理由。
购买理由是唤醒母体活动,唤醒执行人身上的母体活动。
购买理由是对母体中的人说话,引起他的注意,并触发母体行为,达成购买。首先要唤醒母体,如何唤醒?通过母体词语去唤醒母体,我们称之为“对暗号”。即在电光石火之间唤醒母体,表达品类,给出品种价值。如何能够在电光石火之间唤醒母体?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超级词语”,超级词语一出现就能唤醒母体。
购买理由唤醒文化母体,而且使母体执行人的一切注意力集中于这一个点,这就是购买理由的作用。
购买理由的关键在于打动而不是说服
这里要讲一个经常混淆的概念,就是购买理由和消费需求。
购买理由是心理上的打动机制。购买是由购买理由驱动的,不是由需求驱动的。
我们讲所有的购买都是由购买理由驱动的,不存在没有购买理由的购买。
购买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购买理由就是推动多米诺骨牌的那根手指头。没有那根手指头的推动就不会有产品购买;一旦有那个手指头推动,购买会自然发生。
购买理由唤醒的是母体,它是心理上的打动机制,不是说服机制。
购买理由是围绕母体词语造句,用超级句式造出一个能打动人的句子。所有的购买理由都是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任何购买理由最后都会简化成一句话。
所谓母体词语,是能让虚拟消费者心里咯噔一响的词语。
任何一次购买都不是必须的,任何一次购买都有选择。消费者购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不是他必须买的。但是由于购买理由的存在,消费者每天都在买买买。人类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就是活下去——吃饱,不要饿死,不要冻死,有个对象繁衍后代。人类的基本需求就是这些,剩下的全部是选择。
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吃饱不饿死,他的选择有多少?他可以吃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去买那些东西呢?他为什么要去餐厅吃饭呢?他去餐厅吃饭还要在各种各样的餐厅中选择。他要买衣服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牌子要挑,各种各样的款式要挑。没有任何一个款式、牌子是他真正需要的,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购买理由,促使他,打动他去选择,去购买。
所有的购买实际上是母体当中的一个文化行为,而任何一个文化母体,一定能够找到一个超级词语,来表达它,来唤醒它。
超级句式必定是口语化的
这里谈到超级句式,我们顺便看一下什么叫作超级句式。
超级句式能够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因为超级句式在消费者脑袋里面是本身就有的,我们只需要把商品信息植入、嫁接到已经存在于消费者脑袋里面的信息中。
购买理由用超级句式说出,能极大地提升情绪,提升表达价值的能力。上面谈到,超级句式的阅读速度是极快的。比如,“送长辈,黄金酒”,就是朗朗上口的超级句式。再比如,“打土豪,分田地”,这也是超级句式。读客知识小说文库的口号也是这个超级句式:读小说,学知识。干净利落地给出指令和价值。
对超级句式的阅读,消费者只需要阅读关键词,就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和情绪。比如,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记住西贝莜面村的品牌,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超级句式“I LOVE YOU”,把这个“YOU”替换成莜面村的“莜”,就得到了极好的效果,而且一目了然、过目不忘,也顺带解决了一般人不认识莜面村的“莜”的问题。我们把这个称为超级句式,它使品牌获得了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广告效益。
超级句式和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有关系。中国长期以来有绝句,有五律,有七律,这就使得五个字、七个字连在一起的两句话,能很容易地形成一种超级句式。对联形成了一种超级句式,歇后语形成了一种超级句式,顺口溜也形成了一种形式的超级句式,乃至于到现在的流行话,也形成了一定的超级句式。
值得一说的是,文案的基本功不是文学,而是顺口溜。当我们要去传达一个购买理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超级词语,一个来自文化母体的超级词语,然后去寻找超级句式,围绕着超级词语使用超级句式,将我们的价值表达出来。
补充一句,押韵有天然的打动人的力量。
购买理由必须表达品种价值
谈到购买理由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犯一个错误,这个常见误区就是把购买理由建立在了品类价值之上。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找到购买理由之后,我们妄图用购买理由说服消费者。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说服消费者,我们之前说到,购买理由被表达出来后,它会唤醒母体执行人的母体活动,购买者的所有注意力,都会凝聚在购买理由这一个点上。这个时候我们并不是要去说服他,虽然他是希望考察我们的购买理由是否成立,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罗列证据来打动他,让他相信这个购买理由成立。
产品就是购买理由
一个产品就是购买理由本身,就是购买理由这样一句话的体现,产品就是这句话的一个实物体现。而我们卖的就是这句话,消费者体验到的也是这句话,只不过他是通过体验实物的形式来体验这句话的。
我们要记住产品就是购买理由,产品是唤醒母体活动的道具,唤醒的方式是通过超级词语,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购买理由。
消费者是不深究购买理由背后的东西的,他只需要购买理由。
产品研发是为了满足购买理由,这是技术部门的事情,技术部门一定能满足这个购买理由。
因此,产品是为满足购买理由而存在的。
当我们向购买者介绍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跟他介绍的就是购买理由。而当消费者发现产品与购买理由不相符的时候,产品就没有了生命。
购买理由会不断演化
购买理由也是不断演化的,寻找购买理由要研究产品的演化和竞争对手。一旦购买理由打动了购买者,他就会变成单细胞生物,他所有的注意力都会凝聚在这个购买理由上。所以购买理由一定是单纯的,而不是复合的。
产品为包装服务
之前我们说产品就是购买理由,购买理由处于演化的过程当中,包装就是放大购买理由。当包装上没有字和符号的时候,包装是为产品服务的;当包装上有了字和符号以后,包装和产品的关系就发生了逆转,变为产品为包装服务。
产品怎么为包装服务呢?因为这个时候更值钱、更重要、更有生命力的是包装上的字、包装上的符号。
包装的本质就是放大购买理由
包装就是放大购买理由,怎么放大?到文化母体当中寻找符号,寻找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占领这个符号。
产品通过它的美味,建立了消费者对包装的信任,建立了消费者对包装的感情,这个时候这个包装就成为这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以卖苹果汁为例。当苹果汁在一个塑料瓶里面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就是淡绿色的液体,没有人知道这里面是不是苹果汁,购买理由也没有办法传达出去。如果这个时候在苹果汁的包装上,放上一个大大的苹果,一句话也不用说,购买理由就传达出来了。当有一个大苹果在苹果汁的包装上的时候,就可以吸引那些喜欢喝苹果汁的人的注意,这是放大了购买理由。
紧接着,文案就是证明购买理由。请注意,我们这里证明的目标是打动而不是说服。这里更重要的是说,文案是附生于购买理由的,当我们提出一个购买理由,每个字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购买理由。
当消费者看到了购买理由,这个时刻,他们只关心这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购买理由。所以文案的本质就是罗列证据,而且是快速罗列证据,快速罗列购买理由的证据。
营销的本质就是传播购买理由
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这是营销的本质。我们不提倡追热点,也不提倡博点击率,而是要找到母体,回到母体,通过一句购买理由去激活消费者所携带的母体。
传播过程当中也是一样,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着文化母体、超级词语和购买理由而展开,因为购买理由触发购买,营销的目标就是触发购买。有购买理由的营销能够触发购买,没有购买理由的营销不能触发购买;我们经常看到满世界刷屏的营销推广最终以产品滞销收场,就是因为推广没有传播购买理由。而产品就是购买理由,产品的一生都是购买理由,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营销都是在传播购买理由。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栋建筑上面写着“汉庭酒店”时,它的购买理由是什么呢?如果它传播过,以前传播的或许就是经济型酒店,便宜的酒店。
但是我们改造了这个产品,把这个产品变成了“爱干净,住汉庭”。这六个字,是对购买理由的彻底改变,有了这六个字以后,这个产品就已经不再是汉庭酒店了,而是“爱干净,住汉庭”酒店。还是那栋楼,还是处在那个地方,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床,但它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产品了。这是一个新的产品,叫“爱干净,住汉庭”,围绕这个新的购买理由,汉庭彻底革新并提升了酒店的服务体验。
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我们一切的传播,都围绕着“爱干净,住汉庭”这个购买理由。当我们建立了新的购买理由之后,我们便树立了新的产品标准,这家企业的运转模式也会随之发生转变,它将致力于提供一个干净的产品,一个更干净的产品。
“爱干净,住汉庭”是一句来自母体的购买理由,超级词语是“爱干净”。当一个人看到街上一排经济型酒店的时候,其中有一家说“爱干净”,这便马上会触发他的母体行为,他立刻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会住一家干净的酒店。
怎么放大“爱干净”这个购买理由呢?什么叫产品包装呢?一家酒店的包装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一家酒店的包装,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楼顶的霓虹灯,所以“爱干净,住汉庭”这六个字在楼顶要放到足够大,字体要足够粗,灯光要足够亮,这就放大了这家酒店的购买理由。
因此,购买理由一旦发生改变,产品就一定会改变,因为产品就是购买理由。
当我们做一个产品包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产品是通过什么手段、什么元素进行包装的。
一本书的包装元素有哪些?有封面,有腰封,有前勒口,有后勒口,有书脊。一个酒店的包装元素有哪些?楼体是它的包装,楼顶广告牌也是它的包装。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些包装元素来放大这个产品的购买理由,这是包装需要思考的所有问题。
同时,包装还是最大的媒体。一个商品最大的媒体就是包装。一个好的包装设计,顶过在中央电视台打10个亿的广告,因为每一个包装都是最精确地直达它的购买者,它的到达率是100%。抓住这些包装的媒体属性,去放大它的购买理由,事实上可以最大范围地激活母体活动,也能最深刻地回到母体,把产品和品牌植入母体当中,最终成为母体的一部分。如果“爱干净,住汉庭”这六个字不是最大限度地放大竖在楼顶,这个产品的购买理由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因为消费者是通过购买理由开始与产品沟通的。
包装是购买理由的载体
我们之前提到,产品是为包装服务的,当包装建立起了它的购买理由和价值之后,里面的产品是可以不断演化的。
比如,今天的福特汽车,制造的已经不是T型车了,变成了电动车,但是包装和LOGO还在,依然传达购买理由:可靠而便宜的汽车。它的名称还在,购买理由还在,品牌系统还在,构成产品的所有要素却都已经更换了。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可口可乐不是装在红色罐子里,不是装在S形的瓶子里,还会有人买吗?可口可乐公司曾说,哪怕一夜之间烧掉它全世界的工厂,第二天它还可以原地复活,并且依然是一个伟大的品牌。这句话是对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说不允许它使用红色的罐子和S形瓶,哪怕工厂还在,这家公司也会顷刻间倒闭。即使它继续生产褐色的甜水,但失去了包装的它便无法生存。因为包装是购买理由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就无法传达购买理由,商品就无法被销售。这就是包装的重要性。
我们之前讲产品就是购买理由,包装就是放大购买理由,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文案就是证明购买理由。而购买理由是来自文化母体的,文化母体为购买理由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生命力。
当我们在研发一个产品或者推广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有的工作,是围绕购买理由而展开的,一切都是为购买理由服务的,而且我们要确定购买理由一定是来自文化母体的。从第一步开始,找到文化母体,并做到准确地描述文化母体,找出文化母体的超级词语,找出文化母体的传统文化符号。
在品牌寄生、文化母体环节里面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根据相应的工作成果,再去研究购买理由,找到购买理由,围绕购买理由进行第二步工作——改造符号。通过超级词语、超级句式表述购买理由,通过找到传统符号、文化符号、自然符号,并改造这些符号,使其满足购买理由,表达购买理由。
一切的营销、广告、推广,都是围绕购买理由展开的,这样我们的一切行为才能够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唤醒文化母体。而这个母体执行人一旦苏醒,就会参与到我们设定的母体行为当中来,他参与的方式就是购买、体验、传播。
我们还要考虑到,购买理由是由超级句式表达的,是包含了母体超级词语的,所以这句话,这个购买理由,在体验者的口中,也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就是我们说的,为消费者设计一句话,让他去传播,这句话就是购买理由。
产品是流水的,符号是永恒的
接下来是第三个词:超级符号。前面讲文化母体、购买理由,现在我们来讲符号。
不管是文化母体也好,符号也好,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核心的那一部分,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发出指令的那一部分。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要符合符号的指令。
符号携带意义,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同一个符号携带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
产品会消失、会演化,符号的生命却很长久,会一直留下来。
占据文化母体的关键是占据符号
之前讲词语和仪式是符号的一部分。符号是文化母体呈现的主要形式,词语和仪式是辅助形式。当我们找到一个文化母体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符号系统。
比如,当我们说到春节的时候,我们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诸如对联、门神、鞭炮等一大套符号;我们能想起来的是要进行大扫除、要去拜年、要包饺子等一大堆仪式;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等一大堆词语。
母体当中蕴藏着巨大的购买潜力。微信红包通过符号和仪式占领的活动,已经迅速地成为今天这个国家的发红包母体的新仪式,所以这个产品是极其成功的。
从母体中来,到母体中去,成为母体的一部分,壮大母体,这个是微信红包的崛起过程。其核心就在于它的表达形式是通过红包,而不是通过黑包,也不是通过白包,它必须是红色的;形状也得是长方形的。之所以做这些,就是为了能够进入母体。
所谓文明,就是为人类各种各样的欲望、情绪、需求、文化活动等,创造各种各样的符号的过程。
传统的符号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符号,一种是文化符号。
我们经常讲苹果是自然符号,牛奶的斑纹是自然符号。当我们在一个装液体的瓶子上放一个苹果的符号,消费者就知道这是一瓶苹果汁;当我们在纸盒上印上奶牛黑白斑纹的时候,消费者就知道这是一盒牛奶。当我们在一个盒子上印上蜜蜂的黄黑斑纹的时候,消费者或许就知道这是一盒蜂蜜,不过很可能拿不准,因为这个符号不明确。但是,当我们在盒子上印上蜂巢纹路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明白这里面是一盒蜂蜜。符号揭示了产品的价值,消费者即使看不见盒子里面的东西,也知道那是什么产品。
这是自然符号,自然符号是全世界通用的。中国人看到的牛奶、美国人看到的牛奶和新西兰人看到的牛奶是同一个符号,同一个意思。
自然界中本来没有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人为创造的。
我们的手机上有一个锁头,上面有一个锁圈,当我们一滑动那个锁圈,手机就开了。但是我们手机上本来有锁吗?没有。和照相机、计算机、电话一样,我们的手机上只有符号,这个符号来自生活当中的一个实物,一个全世界人都熟悉的实物,这个实物是人为创造的,并变化成了手机上的符号。
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元宝也是一个符号。当我们看到这个符号的时候,它就传达出了意义,它传达出的是财富、恭喜发财、赚大钱的意思,它传达、携带的是开心、快乐的情绪。假设一个美国人看到这个符号的时候,他会一头雾水,因为在他的文化里面没有这个符号。
因此,文化符号是有隔阂的。你若处在这个文化系统里面就会认识它,你若不在这个文化系统里面就不认识它。
符号主要就分为自然符号和文化符号这两种,不过也有这两者的结合。
不管是自然符号还是文化符号,它们都是长期存在于文化当中的,所以即便是自然符号,它也会有浓厚的文化含义。我们看到一个装液体的瓶子上印有苹果符号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说它是一瓶苹果汁,它还包含着快乐健康的情绪在里面。
同时,文化会不断地赋予符号新的意义。当我们看到盒子上印着奶牛的黑白斑纹符号的时候,我们不仅仅知道这个盒子里面是牛奶,我们还知道它补钙;我们还知道印着这个符号的盒子里面的东西加热了之后喝,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这些都是符号后来被附加的意义,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继续开发产品。
符号用于快速沟通,传达价值
符号首先用来快速沟通,传达价值。
符号往往具备天然的视觉冲击力。比如我们读客的黑白格子,我们选择它,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有视觉冲击力,它能够在极小的应用的情况下被看见,还能传达我们注入其中的含义。
我们不能仅仅使用传统符号这一个手段,还要精心调整图片,对它进行改造,以至于我们改造的程度就是,将传统符号改造成为我们的注册商标,实现保护,形成我们的资产。这就是从符号到超级符号的过程。超级符号是私有财产,超级符号是通过对传统符号的改造,使之成为注册商标,成为私有化财产,通过占有它,让竞争对手无法使用。
超级符号是一个知识产权
当我们讲超级符号的时候,必须明确的是:超级符号是改造后的传统符号,超级符号是一个知识产权。
如何对传统符号进行改造使其变成超级符号呢?
比方说,我们把苹果和地球叠加起来,把地图印在苹果上,在上面标上一个红点,示意北纬30度——最好的苹果产区出来的苹果。这个时候,我们这瓶苹果汁虽然依然是苹果汁,却成为更加好喝的苹果汁了。这个改造是可以注册的,这个是竞争对手无法跟进的。
乔布斯对苹果进行了独一无二的改造,使之成为可以注册的苹果。通过这简单的啃一口,使其成为独特的商标,然后它成为科技与艺术的象征,成为高品质的象征。
超级符号是可注册、可识别、可描述的
符号系统是不会消失的。
可注册、可识别、可描述,这是超级符号的特征。
超级符号能实现品牌赋能,壮大品牌
产品是流水的兵,符号是铁打的营盘。产品不断迭代,产品有它的周期,符号则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产品不断壮大。
因此,之前我们说到产品是为包装服务的,产品是实现并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工具。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要让我们的品牌越来越强大,而品牌的日渐强大,又会反过来支持产品,使其销售得更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产品总是起起伏伏,品牌总是一路高歌,这个就是良性、优秀的企业所展现出来的市场活力。
符号携带着恒定的价值到了新的产品身上,这就是品牌赋能。符号对产品的赋能是由产品建立起来、积累起来的,所谓产品为符号服务,就是产品永远不能让符号的价值落空。当我们的符号建立起了又好看又有阅读价值的购买理由的时候,我们的产品要永恒地满足这个理由。一次落空,符号的魅力就会衰减;两次落空,符号就没有魅力了。
超级符号是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改造传统符号使之私有化,成为超级符号。超级符号是工作的起点,也是终点。
之前我们经常讲,我们工作的起手式是寻找符号。现在我们认为,我们工作的起手式是寻找文化母体、描述文化母体、依据文化母体和产品的关系得出购买理由,在文化母体的符号系统当中寻找传统符号,再根据购买理由,对传统符号进行改造,这就得到了超级符号。超级符号就是我们做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当我们规划和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首先指向我们的产品将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超级符号。如果我们的这个产品无法建立超级符号,那么我们踏上的就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没有方向的道路。当我们的产品研发成果汇集聚于一个超级符号的时候,我们走的就是一条目标清晰的、有方向的道路,这个产品所引发的未来所有的生命,都是以超级符号为起点,以超级符号为终点,不断强化超级符号的能量的这样一条道路。
一切产品的价值,一切产品的任何价值都是可以通过超级符号来表达的。任何产品的研发都是以超级符号为目的来做的。人类的一切欲望都是可以通过超级符号来表达的。
如果你做的这个品牌、你开发的产品,最终不能建立超级符号,一切工作都将是无用功,都将是竹篮打水——看着篮子装满水,提起来却一滴都没有。因为产品是流水的兵,符号是铁打的营盘,没有营盘,光有兵有什么用?没有用。
什么叫作积累?什么是品牌资产的积累?就是超级符号的壮大。如果没有超级符号,谈何壮大?谈何积累?那就是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超级符号是一个无比大的容器,永远都丢不了,永远在。
唯一重要的问题:超级符号是什么?
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我们在思考它的时候,要想的是:超级符号是什么?这是一个终极问题。
一方面,我们说超级符号的特征是可识别、可描述、可注册;另一方面,它是一个选择行为。超级符号首先是选择,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传统符号进行改造。在选择传统符号的时候,我们是在所在的文化母体当中去选,带着我们的货架思维,带着我们的常识,带着我们的购买理由,到传统符号当中去,从传统符号当中选择一个符号出来加以改造。
怎么选呢?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它来提高沟通效率,所以我们选择的前提是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要能一眼被识别,它要人人皆知。最终被创造出来的超级符号一定不是石破天惊的东西,一定不是张牙舞爪的东西,而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是其貌不扬的东西。因为我们要卖给所有人,最常见、最不出奇的东西,才是人人都能一看就明白的。既要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要一目了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明性,往那儿一放,不需要解释,人人都明白,靠常识就能理解。
思考符号的自明性,是非常谨慎的事情。首先要排除自己的语境,要能够从一个毫无关系的购买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要知道我们选择的这个符号是不是来自那个文化母体,能不能表达文化母体,能不能对上暗号。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黑白花奶牛,那我们的黑白斑纹对他来说是不具自明性的。而黑白斑纹之所以现在最大限度地具有自明性,原因是电视的出现,电视让很多没有去过牧场的人,都见识到了黑白花奶牛。所以,我们选择的符号,能不能让我们设定的母体执行人,和我们得出同样的结论,准确地得出我们所输出的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如何改造超级符号,第一件事情是如何选择传统符号。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传统符号,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个文化母体,我们找到了激活母体的办法。当我们选择了西藏的彩色条纹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是通过这个符号激活一个人对西藏的兴趣。
超级符号传达恒定的价值
我们接着讲一下超级符号与品牌寄生、购买理由的关系。超级符号是对购买理由的放大,它来源于文化母体,是和购买理由一起实现品牌寄生的。超级符号是对一个恒定价值的承诺。
恒定的价值就是在符号建立起来之后,不停地、不断地往其中灌注的一种价值。
举一个常用的例子,你是不愿意打开一瓶绿色的可口可乐喝的。因为符号改变了,你不再信任它。同样地,你也不愿意打开红色的可口可乐之后,喝到比上次更加好喝的可乐。当你打开的这瓶可乐比上次更好喝的时候,你依然会一口喷掉,因为符号不再提供恒定的价值。如果今年的可乐比去年的好喝,明年的可乐比今年的好喝,那么这家公司不到三年一定倒闭。因为,这样的话消费者的预期会混乱,最终乱到可口可乐也无法满足。
符号代表着恒定的价值。所以,作为产品的研发人员、开发商、销售商,我们只有保证产品价值的恒定性,才能够使符号具有越来越高的价值。
超级符号是绝对意志力
品牌、超级符号带来的是什么?会带来购买的复制和购买的重复。只要有超级符号,就会实现购买的复制和购买的重复。
怎么理解购买的复制和购买的重复?说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事实却很简单。就是一个主妇买了绿格子的厨邦酱油,她用过后觉得非常好,并告诉另外一个主妇那个绿格子非常好。这就是购买的复制,这就能增加更多的购买者。购买的重复呢?就是连续购买同一种品牌的商品。这个主妇上一次买的绿格子酱油很好,下一次她再买一个绿格子的鸡精。不管是复制也好,重复也好,它的依据都是超级符号,是超级符号在实现这一点。
超级符号把想买我们产品的人尽快地吸引过来,同时也起到另外的作用,把不可能购买我们产品的人、低概率购买我们产品的人全部剔除出去,请他们让开。这是超级符号另外的作用。
同时,超级符号还掌控着对经营者的奖励和惩罚机制。经营者做得好,其产品满足了符号所彰显的价值,恒定满足这个符号的价值,它就会奖励经营者——使用过这个产品的人,对这个产品价值感到满意的人就会重复购买,也会有口碑,发生复制购买。如果经营者的产品不能满足其符号所提供的恒定价值,消费者会记住他,但记住的是不买他的产品,因为他并不能够兑现承诺。因此,我们讲,超级符号既是奖励机制,也是惩罚机制;既是一个吸引购买者的办法,也是一个排斥非购买者的办法。超级符号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市场经济的道德净化功能,它督促生产者坚持产品品质的承诺。
超级符号是一种意志力。当我们为一个品牌、为一个商品建立一个超级符号的时候,它就代表一个终极的意志力。这个符号一旦代表这个恒定的价值,就永远代表这个恒定的价值,当价值改变的时候,符号也要随之调整。我们说它是一种意志力、一个终极目标,那么它就是不动如山的,一切都是为它服务的,它统领一切,这就是它的意志力。超级符号在产品和品牌的制高点上,因为真正在参与这场母体活动的不是产品,而是符号。
中秋节吃的不是馅饼,而是月饼。馅饼什么时候才是月饼?当那个馅饼被做成圆形的时候,它才叫作月饼。当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时候,即使还是那个料,还是那个馅,它就是馅饼,绝不是月饼。所以产品是披着符号的外衣,符号才是真正参与这场母体活动的角色。
参与母体活动的超级符号是绝对意志力,它统领商品,统领这场母体活动。商品服从它,就会加入母体活动中;商品抗拒它,就会被从母体活动中剔除出来。这一切都是不可抗拒的。
从我们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这个过程也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生方式、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有的道具、所有的符号都已经就位了,就等着我们钻出来。钻出来,我们就开始了。死亡也是一样的,我们找不到新的死亡方式,也没有办法自己发明一套死亡的仪式。我们就只能灰溜溜地加入,加入母体活动中的属于我们的角色,然后灰溜溜地离开。这是自然的仪式,但也有个别的、局部的创新。比如有的人会要求死的时候不要放哀乐,要放快乐的音乐。这是可以的。旧有仪式当中要有音乐,他无非把哀乐换成喜庆的音乐而已,这是局部创新,他通过改变仪式中的符号内容,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理解。但只能在他自己身上使用,而且一辈子用那么一次。
货架思维
什么是货架?以前我们可能认为货架是超市里面的架子。后来电商出来了,货架还包括电商的页面。汉庭酒店的货架在哪里呢?既不在页面,也不在超市,它的货架在街道。
我们退一步想,商品来到货架,是为了跟消费者发生沟通,那么商品与消费者发生沟通的地方还有哪些呢?我们的手机是不是一个货架呢?——上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的信息。电视机是不是一个货架呢?电影屏幕是不是一个货架呢?马路上的招牌是不是一个货架呢?
最后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货架:商品或品牌的信息,和消费者发生沟通的地方,都称之为货架。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斥着货架的世界。
在无处不在的货架世界中,一瓶可乐的旁边,可能放着一台电视机;一个洗衣粉的广告结束之后,可能出现的是一则空调的广告。这个时候,我们的信息,不仅和同品类的竞争对手放在一起,也和不同品类的竞争对手放在一起,我们的信息一旦被发送出去,那就能够被受众听到,适合全世界所有的竞争。
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包装、研发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我们是在研发办公室,对着电脑。此时,因为信息呈现的地方是屏幕,所以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限定在一个屏幕里。我们以为我们在设定3×5×10(厘米)的盒子,但是事实上信息载体一旦被投放出去,就进入了信息汪洋当中,因此,我们要考虑它在货架上的呈现形态。我们的设计必须适应这个信息汪洋的环境,能够从这个环境当中跳出来,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货架思维。
换言之,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我们的信息出现在一个无边无际的大货架上面,在这个货架上有无数的信息跟我们争夺受众。
货架是母体和母体执行人沟通的媒介,是作为生产方的母体执行人和作为购买方的母体执行人相遇的地方。
货架有物理的货架、页面的货架、媒体的货架。
货架的特征,首先是信息环境,这个环境是由竞争对手发送的信息,以及我们发送的信息,二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信息环境。这是货架的A面。货架的B面是购买者,是那个母体执行人。
货架意识就是无时无刻不意识到货架
当我们要发送信息的时候,首先要考察媒体环境:我们这条信息到达什么样的媒体环境?在这个媒体环境里面,我们这个信息如何凸显出来,战胜这个环境当中其他的竞争对手?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包装,如果这个包装最终陈列在饮料的货架上,我们就要去饮料货架上看看,这个货架上其他的饮料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我们如何从中凸显出来。如果我们的信息是发送到电影院的墙面上的,我们就要去电影院看看,我们的这张电影海报,如何和其他的电影海报不一样。如果我们这本书要送到悬疑小说的货架上去,我们就要到悬疑小说的货架上看看,悬疑小说长什么样子,并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同时仍然是一本悬疑小说。
我们的产品如何能够做到既成为一瓶饮料,而又和所有的饮料不一样,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就是货架意识。我们要做一条电视广告,如何与这时段中前前后后的电视广告都不一样,然后又能准确地传达我们的商品的价值,这是货架思维。这是贯穿产品和品牌研发建设的全过程的,因为我们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货架上,无时无刻不在竞争环境当中。
货架意识就是无时无刻不意识到货架。在货架上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购买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里有一个概念,叫作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奇点。
这个奇点就发生在货架上,这个奇点就是,商品与购买者之间沟通的发生,商品信息和受众之间有了第一次接触,获得了受众的注意,激活了文化母体传达出的购买理由。
这是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点——不是研发那个点,不是制造那个点,不是运输那个点,不是陈列那个点,不是购买那个点,不是使用那个点,也不是口碑引发传播的那个点,而是沟通第一次发生的那个点。这个受众,这个购买者,这个母体执行人的注意力第一次停留在我们的品牌上,接收到我们传递的信息。在这个点上商品和品牌发生了转折,在这个点发生转折之后,商品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商品,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沟通的发生:第一眼被看见,被看见的同时被理解
当商品静静地待在货架上时,它在渴望有人把它买走,但它真的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吗?不是的。它是在很大声地销售自己,这是没有声音的大声,通过它上面的超级符号,通过它的产品名字,通过它的购买理由,通过它的颜色、条纹、形状,它在竭尽所有的力量,在吸引购买者的注意。沟通的奇点一旦发生,一旦到来,当这个受众的注意力第一次落在商品身上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一个购买理由。
我们讲沟通的发生叫作第一眼被看见,被看见的同时被理解。所谓被理解,就是消费者理解我们的购买理由。理解我们是谁,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等等。这一切都在电光石火之间发生,一旦理解了我们的购买理由,他就只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种是不需要我们的商品,并立即走开;另外一种是激活了他的母体行为,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就会把商品拿起来看看。
沟通发生的这个奇点,比后续的购买体验要重要得多,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让沟通得以发生。首先要让购买者注意到,要让他看见我们的商品,而这个就是超级符号的核心作用。每一次我们都要反复考察,购买者能不能看到我们的商品。
我们要反复揣摩并模拟受众经过货架的状态。如果是超市的货架,购买者从5米外走过来是怎么样的,当距离逐渐变近,变成3米、2米、1米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购买者经过我们的商品所在的货架的时候,他什么时候看到我们的商品,如何让他最先看到我们的商品。如果是在手机屏幕上,我们就要不断地模拟,当购买者滑动屏幕到我们的商品所在的这个页面的时候,它怎么从这个页面跳出来,让他第一眼看到它。
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我们的商品或品牌,可以依靠视觉冲击力。消费者容易看到什么?消费者容易看到的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容易看到的是他自身携带的文化母体所特定的那些词语。
比如,对一个喜欢吃辣的贵州人来说,当他第一次来到某条有很多餐厅的街上并走过去的时候,给他留下印象的一定会是贵州菜馆、湘菜馆等,他可能会路过一家安徽菜馆,但他会视而不见。哪怕坐在公共汽车上,他或许随便瞟了一眼,看见那里一家望湘园,就会将它记住,就会立刻把它识别出来。消费者更容易发现他感兴趣的词和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这两个点——一个是视觉冲击力,一个是消费者本身就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母体超级词语——是促成沟通发生的最重要的工具。
对一个感冒的人来说,从母体提取的超级词语是流鼻涕、打喷嚏、发热等;找到的超级符号是一个红鼻子,这是最能够吸引他的超级符号,因为这是他最关心的。对一个喜欢喝苹果汁的人来说,苹果就是高度敏感的符号。
商品信息和受众之间的第一次接触,也就是之前讲到的“对暗号”,就是把最重要的超级词语、最重要的超级符号,以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它呈现在包装上,呈现在海报上,呈现在广告语中。乃至于当我们要写一则新闻标题或者软文标题,我们都要把超级词语尽可能地放在前面。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这个标题,一定是围绕着超级词语来造句的;其次这个词语要尽量安排在前面,尽早地让受众看到,如果能编排一下版式,我们就会把这个词加粗、变颜色,让它从这句话里面跳出来。在货架前的商品全生命周期里面的奇点,沟通得以发生的奇点,为了让它发生,我们的手段就是词语、符号、视觉冲击力。
沟通的顺序和速度决定沟通的效率和成败
沟通一旦发生,就进入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阅读顺序和阅读速度,沟通的顺序和沟通的速度。
我们经常做的设计是平面设计,包装也好,广告也好,都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不像广播广告,广播或电视媒体阅读顺序、阅读速度都是天然定时的。因此,我们要知道,规划平面媒体沟通的阅读顺序和阅读速度,是沟通有效率和获得成功的关键。不论是一张海报、一个封面,还是一个包装,我们都要严格规定,消费者阅读它的顺序,我们要反复调整并规划他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我们说,在那个奇点上,我们的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得以发生,而且在沟通发生的同时,我们向他传达了购买理由。而所有接受购买理由的消费者,在他的脑子里面,在他的世界里,就只有这一个购买理由,不要打扰他,为他规划一个顺序,让他获取购买理由的证据,并且越快越好,让他迅速地通过文案、通过沟通,在心中证实购买理由,最终给出一个购买指令。
阅读顺序怎么安排?中国人习惯的阅读顺序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大到小,然后还会有选择地先读颜色不一样的文字。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文字的颜色变得不一样?因为我们希望他先读到这里,这些都是对阅读顺序的安排,对整个阅读体验的安排。有时候我们会让一句话放大或者变一个字体,是为了防止他阅读速度过快,这是告诉他可以只读这句话。
整个阅读顺序、阅读体验规划好了,那该怎么加快阅读速度呢?我们用超级句式加快阅读速度,用短语加快阅读速度。如果我们的句子有两个以上的转折,消费者就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阅读速度就一定会慢下来,从而极有可能停止购买。阅读顺序和阅读速度,是在货架前沟通的两个关键点。
用极简化的货架思维模型帮助我们思考
与母体执行人对话应该是有血有肉有反应的,商品和购买者之间沟通的发生,是一个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命运转折的奇点,这是最关键的事。沟通的发生,就是一个购买者经过货架的时候,我们的商品和他之间发生了沟通。我们追求的是第一眼被看见,被看见的同时被理解。我们希望消费者在货架前忽略我们的竞争者,第一个跟我们发生沟通。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信息环境当中击败竞争对手,跟母体购买执行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希望这个沟通有问有答,我们说一句话,受众回答一句话,他回答完那句话,我们再说一句话,我们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回答一句话。因此,我们要把跟购买者沟通时他所说的话全部设定好,让他一定要说这句话。怎么设定呢?和购买者之间的沟通,购买者要说一些什么话呢?
我们之前讲,购买理由是激活文化母体,使产品能够寄生到母体活动当中。当然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是证明购买理由,证明的过程就是现在罗列的这个过程:首先说一声“咦”,接着说“哦”,然后说“啊,对对对,买来试试”。我们一定要让他说出“买来试试”这四个字,一定要让他最终说“可以买来看看”“可以买来翻翻”“可以买来尝尝”“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
在货架上,发生的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沟通的发生,是第一眼被看见,被看见的同时被理解,然后开始考虑阅读的顺序、阅读的速度。和虚拟购买者母体之间进行沟通,我们所设定的一问一答,我们说一句,他回答一个“咦”,我们又说一句,他再回答一个“哦”,我们又说一句,他再说一句“啊”,然后我们下达购买指令,他说“可以,买来试试”。这是极简化的货架思维的模型。
超级符号“超级”在哪儿?
超级符号能在货架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有了符号系统以后,我们的商品就不仅仅待在货架上,而是无限的。 
对货架思维来说,就是意识到无处不是货架,无处不在与人沟通。和购买者沟通,也和销售者沟通;和渠道沟通,也和店员沟通;和媒体沟通,也和物流沟通。所以读客的产品运输包装上会写:“读客图书,优先拆包。”因为我们知道库房也是一个货架,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样在竞争。黑白格卖得好是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意识,我们在那张牛皮纸上印了黑白格的,并给出一个指令,要优先拆包。那里是一个货架,因为它卖得好,我们就年复一年地教育他要优先拆包。
什么叫购买?所谓购买,本质上就是:让对方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一件事情。拆包就是一次购买,点击也是一次购买,掏钱更是一次购买。购买就是让合作方按照我们的指令、我们的愿望行事。所以在英语里面如果一个人不服你,不愿意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他就会说:“我不会买它。”渠道优先让我们产品上架,这也是购买。
产品研发一定要意识到货架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开发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最终我们的产品来到货架上。我们说货架环境复杂,我们希望我们是货架前最先和消费者产生沟通的。这个购买者是什么样的人?前面讲到虚拟购买者,我们把他叫作单数母体执行人,我们找到了他,他现在已经出现了,但他不是直奔我们的商品而来的,他甚至都不知道我们的商品在这里,他仅是来了而已。他想买洗衣粉,但并不知道要买哪一包,他就是先走过来看看。卖得最好的洗衣粉是什么?汰渍,因为汰渍的视觉冲击力是最强的——一圈黄,一圈红,套一圈黄,套一圈红,像一圈靶心。这个靶心是消费者目光的靶心,消费者会自动瞄准,它因而能成为第一个和消费者沟通的商品。
我们又从货架上说起,当购买者把这个商品拿下来,放进他的购物袋,然后把它买走,拿回了家,拿回了宿舍,拿回了办公室,这个时候,家、宿舍、办公室就成了货架。
用超级符号最大限度地占领货架的有限领土
把货架当成我们的领土并把它占领,通过超级符号宣布我们对领土的所有权,让竞争对手挤不上来。如果连挤都挤不上货架,还怎么与我们竞争呢?
之前讲符号是永恒的,文化母体是永恒的,现在我们说货架也是永恒的。商品是流水的,货架是永恒的。消费者在他的生命周期里面,周而复始地来到货架面前,他上个月来过,这个月也来,下个月还来,他周而复始地来,进行着他的戏剧,还有更多的消费者接踵而来。
在货架面前的人,有的买过我们的商品,有的从来没有买过我们的商品,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的商品。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的商品的人来到货架前,看到了我们的商品,这就是沟通的发生,这就是商品周期当中的奇点。
以前买过我们的商品的人,我们称之为携带信息包的人,他知道这个格子里面包着的书好看,他知道那个格子里面包着的酱油好喝。对于携带信息包的人,我们通过不断扩张我们的货架领土,销售更多的东西给他。
清理设计垃圾可获得最高效的包装
我们再来看看清理设计垃圾。
我们开发出一个产品,为它设计好包装,为它规划了超级符号,规划了购买理由、阅读顺序、阅读速度、证据的罗列,所有购买指令的下达也全部做完了,看到这个包装,我们会觉得它是完美的,完全实现了我们之前讲到的那些效果,放到货架上去也发现很有优势。但往往因为我们的包装上面充满了设计垃圾,干扰了阅读。而我们作为设计者,作为研发人员,会自动忽略那些垃圾。
这些垃圾包括什么呢?包括多余的符号、多余的字眼、多余的线条、多余的阴影、多余的灰尘……只要有多余的,就会干扰,就会扰乱阅读顺序,就会拖慢阅读速度。由于通过包装的沟通是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保证沟通的效率。
包装上面任何一根线条、任何一个色块,都是必须要求的东西,任何一个不是必须存在的东西,就必须去除;任何导致歧义的字眼必须纠正;任何导致阅读顺序混乱的排列必须调整;任何阻碍阅读速度提升的文法必须得到改正。
在做设计清理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拿着这个包装,一个字眼、一个色彩、一根线条、一个阴影地考问过去,大胆地把所有我们认为、我们确定是不必要的东西都去掉。如果这个元素,无法确定是不是必需的,怎么办?当我们产生这个疑问的时候,它就已经不是必需的了。并不存在无法确定是不是必需的东西,只要有可能是必需的,就肯定不是必需的。只有当我们确定它是必需的,那么它才是必须保留的。
当我们把所有设计垃圾全部清理掉的时候,我们做出来的就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包装,一个非常高效的海报,一个非常高效的超级符号。
围绕超级符号的工作,其乐无穷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品牌、一家公司建立了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哪里建立?苹果建立了一个帝国,可口可乐也建立了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哪里?这个帝国的领土在哪里?这个帝国的领土就在货架上。
读客也希望建立一个帝国,我们的帝国在哪里呢?在书店,在电影院,在电脑屏幕上,那里是我们的领土。我们要通过携带符号的产品,以阵列的形式占领这个货架。
什么叫作占领了一个山头?并不是冲上去一个士兵就占领了一个山头,而是把我方的旗帜插到了敌方的山头上,这才叫占领。当我方士兵把旗帜插到敌方的山头上的时候,对手会马上崩溃;而若只是几个人冲了上去,抢占了敌方的机关枪,那就不叫占领。
在这个货架上,摆满了我们的产品,这并不能叫作占领;在这个货架上,插满了我们的超级符号,这才叫占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符号,插到我们要去的货架上,而且插得越多越好。因为有符号的帮助,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士兵就会非常快速地去占领这些领土。货架是永恒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如果货架是无限的,就没有这场战争了。
可以思考一下,亚马逊的货架是无限的吗?因为并不是有一个架子就叫货架,而要有购买者经过才叫货架。就像之前讲到的,货架有A面和B面,A面是商品,B面是购买者。即使拥有无限的页面,但是没有人点击,那就不能叫作货架。货架一定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才在上面扩张领土。
文化母体是永恒的,货架是永恒的,购买者是永恒的,超级符号是永恒的,而我们都是过客。但是我们可以找到永恒的文化母体,在永恒的货架上面,为永恒的购买者,创造一个永恒的超级符号。这可能是我们一辈子的工作,其乐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饮老板必读书籍:打造餐厅的记忆符号,让赚钱可持续
2020读书计划3:超级符号原理
《超级符号原理》|如是读
营销就是传播购买理由,这是营销的本质
华与华方法 基本原理 详解实战版
手把手教营销实战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