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少有的伤感之作,感叹人生之短促,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东坡与辛弃疾开豪放一派这大家都知道,而苏东坡又是个尤其“看得开”的人。就从他多次被贬仍然能够发挥自己老饕特质,发展自己做菜天赋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任是再看得开的人,也有伤感的时候,苏东坡也不例外。在苏东坡的《东栏梨花》一诗中,苏东坡感叹人生之短促,人生看得几分明,读来令人唏嘘。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东坡七集》,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作,诗的意思是:梨花就像是雪花一样透着淡淡的白色,而柳树则不同,是有着浓浓春意的深青色,春风吹来,轻飘飘的柳絮随风飞舞,夹带着如雪的淡白色的梨花,这一飞,就是梨花满城香,美的让人陶醉。

而内心惆怅不已的我,正如同那东边栏杆处那一株白得像雪一样的梨花树,在这红尘俗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洁身自好,把这纷繁复杂的人生看得那么透彻,那么清明。

这首诗是苏轼四十一岁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家庭变故后写的。那是北宋熙宁十年,苏轼的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这一点,认真分析过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朋友应该知道。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苏轼所遭受的打击还来自于朝堂。新旧党争中,苏轼离开了朝廷,被放到了地方,苏轼亦难免伤感。

这首诗写法高妙,仔细品读会让人有种诗人正在努力用一种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的感觉,让人非常心痛。先说起首一句吧,为什么要把梨花和柳枝写在一起呢?以柳青来衬托如雪一般的梨花的白,有什么用意呢?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柳叶青青,梨花白白,交错相间,是不是画面感一下子就变强了许多?

而紧接着第二句写柳絮和梨花一起飘飞,直至满城梨花香,这可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画面真的非常壮观,让人惊叹。这个时候,观景的人心情应该是愉悦的。

然而,快乐消失也快,诗人马上又写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此句一出,词人的情绪陡转,却并没有完全陷入消极,而是说自己就好像那东栏梨树,开满如雪般白白的花朵,矜贵自持,保持自己的高洁,不与世俗之人同流。

而把人生开得分明也是侧面写梨花分明,把物与人的契合点找的非常准,人的精神与物的特点相似度也非常高,以东栏梨花比喻诗人自己,实在是高手之笔。

而熟悉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的朋友,就知道,这两句话是化用了“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两句诗。不过,两个人写法虽然类似,所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相同。其中,杜牧这么写主要是为了抒发他物是人非的那种感慨,而苏轼却在叹息人生短促,须看得分明,看得豁达。

整首诗写得非常清淡,读起来情绪非常淡,这可能就是苏轼写这种伤感之作的独有特点吧!尽管经历了官场失意和家庭大变故,苏轼一直不变的乐观积极状态并没有完全改变。苏轼是自信的,他并没有因为遇到的不幸事情太多就自暴自弃,他伤感却并不是垂头丧气。他写梨花盛开有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意,但更多的却是表达自己志向,从失意中寻找解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诗赏析:苏轼《东栏梨花》赏析
苏轼的这六首哲理诗,写下了人生最好的模样
苏东坡赠送友人的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梨花,实际上却说的却是人生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苏轼的《东栏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有几重含义?
苏轼化用了杜牧这首诗,一改豪放风格,无限悲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