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与音的区别
                            声与音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声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声即音,音即声。但在古汉语中它们是有区别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声指的是因外物作用于物体而发出的声响,一类是敲击或演奏乐器所传递到人耳朵里的旋律,如钟磬,大鼓、 笛子、琵琶、古筝等乐器发出的声响;另一类是因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于物体所发出的声响,如树叶在风的肆虐下传来的飒飒声,海浪拍打礁石 时的涛涛声。一般情况下,这种旋律是比较高亢和激昂的,能够振奋人心和鼓舞士气,战国楚墓出土的成套的编钟或石磬大鼓和其他各种先秦时期的乐器都是宴飨有赫赫战功的功臣时或军队出征为其壮行时所奏的。同时也有不乏悠扬、婉转的,譬如笛声。

  而音指的是物体本身依靠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音,它既包括动物鸣叫时发出的音,也包括人类说话唱歌时发出的音。前者如鸟儿的鸣叫、虫儿的窃窃私语、家畜的嚎叫。后者如小孩的伊伊呀呀,成年人的谈吐以及歌唱。一般来说,音是比较细腻和软和的,但有时也不失豪放。如高音演唱家发出的音便是豪迈、粗犷的。

   为什么声与音有着这样明显的区别呢?这可以从它们的字形上分析出来。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它蕴含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声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左上部分用一根绳子吊这一块穿有孔的略像一弯月牙的玉石,右上部分是一只手正拿着棍棒之类的物体敲击着玉石。下面是一只耳朵,显然它是一个会意字。即耳朵正听着敲打石磬所发出的声。我曾经在介绍先秦民俗的书中看到过有关古墓出土的石磬的图片,石块晶莹剔透,色泽鲜艳,形状各异。可能是古代对于月亮的崇拜,因此在磨制石磬时有专门把它打成月牙形状,以此表示对神灵的崇拜及尊敬!可见我们古人造的字是多么的准确和生动,蕴含了着无穷的智慧。《说文》云:声,音也。从耳,殸(qìng)声 ,形声字。其实结合它的甲骨文形体来看,声是一个会意兼声的字。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声方面的记载,例如《礼记·乐记》有“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的说法,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代表作《琵琶行》中写道:“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永州八记》里写道:“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这些与我上面所总结的因外物的作用而发出声响的观点不谋而和。

  关于“音”字,在金文和小篆中它的字体是在“言中加一横,,这一横表示的是所发出的音。很明显,它是一个指示字,与刃、本、末等字的造法无异。无论是音还是言,它都是从口里面发出来的,因此它是不受外物限制的,它是一种本能。后来《说文》云:“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如《庄子》中言:“鸡狗之音相闻”姚鼐的《登泰山记》也有“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的描写。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前两个“音”指家禽鸟兽之音,后一个音既指家乡的语音,又指家乡的动物鸣叫之音,抒发了诗人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至于声与音在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概念,我的推测是始于老子,他曾经在《道德经》中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其中的音声相和即指的是嘴里一边唱,身体的某一部位一边击打乐器。这样音与声便熔为一体了。这就能说明在《白虎通·礼乐》一书中解释八音时,指的是笙、祝、鼓、箫、琴、埙、钟、磬等发出的音,还有许慎在《说文》中将音与声互训的缘由了。

  随着语言的发展,声与音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了,甚至于已经把它们等同为一个概念了。但作为一门汉字艺术,他们的细微差别也容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言、语、声、音、乐
琵琶行[9P] 唯美声图文
磬声清幽——声、音、乐
精品散文:音的世界【日】宫城道雄
音乐是什么?
国乐-----《天唤玄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