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教校企合作不对等交换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对以华南地区为主的69所职业院校和85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问题和数据收集。发现目前校企合作的核心问题是校企合作交换的不对等性:校企双方在主观态度上认为合作存在不对等交换问题,主要包括:合作成本、合作收益满意度和教育主动权不对等几方面。不对等交换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提高校企双方的合作报酬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校企双方教育主动权的关系等方面。

实证研究结论:

(一)合作基本情况

第一,当前校企合作多数处于中短期合作,3年的合作周期最常见。同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第二,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约占60-70%。学校参与的合作模式相对多元化,对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比企业要掌握得多。第三,订单培养和产业园两种模式是比较理想的合作模式,有利于长期合作,或者说是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采用的合作模式。第四,校企双方对合作成本和满意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分别是3.09和2.99。说明目前校企合作的总体情况不太理想,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认为合作的成本大于合作的收益满意度。


(二)合作成本的不对等性

第一,企业认为,校企合作过程中生产效率的影响受到较大影响,实习生的指导师傅工作报酬的成本也较大,并且企业还会因为校企合作增加管理成本。但是学校并不认为企业为校企合作付出的这些成本有企业自身认为的那么大。第二,学校认为,校企合作增加了较大的教师工作量,但是企业对此并没有相同的看法。第三,在主观感受上,校企双方均认为自己付出的合作成本高于对方,即双方都认为存在交换的不对等性。


(三)合作满意度的不对等性

第一,对校企合作满意度发挥主要作用的因素包括:实习指导课时、实习生的就业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合作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订单班毕业生质量、订单班毕业就业率、订单班就业后的稳定性、技术改造合作等九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校对于实习中指导课时的满意度低于企业。第三,企业对于合作满意度明显低于学校的内容包括以下八方面:实习生的就业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合作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订单班毕业生质量、订单班毕业就业率、订单班就业后的稳定性、技术改造合作。第四,校企双方都认为校企合作中存在交换的不对等性问题,从校企双方的态度来看,企业认为这种不对等的程度较高,而学校的看法相对较低。


(四)校企双方教育主动权情况

第一,学校和企业对合作中的专业设置的主动权存在不同看法。校方认为学校应掌握主要的专业设置主动权,而企业认为企业应掌握主要的专业设置主动权。第二,对于校企合作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材选择、教师考评以及学生考评等教育主动权方面的内容,学校和企业的态度也有不同,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建议

(一) 提高校企双方的合作报酬能力

1.提高学校的合作报酬能力

从前文可知,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合作报酬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学校,主要包括八方面内容:实习生的就业率、订单班毕业生质量、订单班毕业就业率、订单班就业后的稳定性、技术改造合作。学校要想通过合作获得自身需要的资源,就需要提升自身的报酬能力,使企业具有更高的合作满意度。首先,学校可以优化通识教育,提高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就业率和就业后的稳定性。学校应引导学生全面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发展,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具有理性态度。其次,提高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虽然职业院校的技术革新创新能力也许不像研究性大学的综合研发能力那么强,但是职业院校可以选择在某些方面具有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的服务能力。

2.提高企业的合作报酬能力

企业具有的教育资源包括:企业具有真实的工作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拥有大量已经具备各种工作能力和技术技能的员工,他们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师傅;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先进的技术知识。这是理想的合作企业。实际上,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不一定就在每方面都具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并且即使企业具有这些交换报酬能力,但是这些教育资源并非一定就能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所以,企业首先需要针对学校的合作需求提升自己具备的教育资源实力,不能仅仅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要增加对学校参与合作的社会吸引力。其次,企业需要保障学校有效使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比如关于实习指导课时,学校的满意度比较低,企业就需要在这方面给予时间保障,提高学校的合作报酬满意度。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还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现实的情况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不对等交换性质是在社会大背景尤其是经济和制度背景下的交换活动所决定的。政府应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或义务,需要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需要建立保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校企合作。

1.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投入

实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财政支出政策。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而且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逐步增长。同时,关于税收优惠方面,校企双方的合作满意度都不高,多数企业并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所以要落实对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政策。

2.提高违约成本

在前文的数据分析中,发现企业对于合作交换报酬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学校。尤其是关于实习生的就业率、订单班毕业就业率、订单班就业后的稳定性等方面,说明企业关注的人力资源这个吸引力得到的回报不高。访谈中也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合作企业的违约行为,比如实习或工作期间无故请假、延工误工甚至不辞而别,给企业带来管理困难,影响企业的生产服务。对于此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违约成本,增强社会诚信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约束学校和企业的违约行为。

3.明确行业的指导权限

目前职业院校处于校企合作的弱势地位,这种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作,企业与学校各自拥有的资源和吸引力并不能实现完全对等交换。这种不对等交换体现在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意愿和需要大于企业,学校对企业的交换带有资源依赖的性质;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和需要并不强,从社会责任来说还没有在行业和企业内形成共识。政府应通过立法来保障行业组织的应有法律地位,行业组织才能充分发挥作为连接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应增强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能力,强化行业组织的管理监督作用,形成行业组织对企业的约束机制。使行业协会成为校企合作的推进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形成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业环境。

(三)正确处理校企双方教育主动权的关系

1.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独立性

目前,学校作为资源依赖的一方,在等待和呼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的同时,还应争取和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做到对校企合作的主动优化,在满足双方需求的过程中提高学校在合作中的主动权。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在宏观层面,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的推动在中观层面,具体到校企合作的微观层面比如合作谈判、合作教育问题是学校应该作为的。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学校争取的校企合作不是宏观的概念而是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在需求企业教育性资源的同时又要极力维护和保持自身的社会独立性。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同类学校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在校内外建立生产实践的教学工厂等方法,以此来减少学校对企业的资源依赖性。

2.适当让渡教育权利

学校可以对教育主动权进行部分让渡,让企业在合作中拥有更多和更具体的教育主动权。比如针对企业对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合作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等合作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学校可以更多地与企业展开以上三方面的合作,使企业具有更多实际的教育主动权。但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各自的目标不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员工的培养和成长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学校虽然也考虑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但还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学校和企业在不同目的的驱使下,对待校企合作的态度和做法会有差异。如果学校在合作中过分让渡教育主动权可能导致教育的异化,比如在专业设置方面过分迎合企业的短时需要,学生的技能培养过于窄化,将会使得学校的教育性受到削弱和质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名企飞来抢人 薪酬连年看涨
湖北赤壁市中职招生超过普高的启示
好高职就业率高于本科
关于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
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