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在平行世界里

(一)
我一直对“平行世界”“平行宇宙”什么的很感兴趣,但在现实生活里,我一直没有找到实证来证明它确实存在,直到最近网络上连续发生的各种事件,突然给我以迎头棒喝,一瞬间我即明白,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平行世界”之中。
感谢互联网,如果没有它,你我大概率对彼此的生活不会有如此多的了解。“多元”的前提就是能“看到”“了解到”更多,走出“一元”的那一刻是很不好受的,那种总感觉“被欺骗”的情绪油然而生。于是,你看到了更多,你看到了与你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接受还是排斥,喜欢还是抵制,它都客观存在,而这在你以往的生活圈子里是梦里都不会出现的。
可是这种“看见”大概率也只会停留于“看见”这个层面,你大概率很难突破你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早年学杜甫诗,老师说杜子美用诗写历史,唐王朝从盛唐滑向中唐,历经安史之乱的动荡,杜子美在他的诗中尽数体现。他是真的爱他的唐朝,真的爱他的国家。当时有学生问老师,像杜甫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经历安史之乱还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吗?老师说这是个好问题,但他没有答案。
老师接着说,如果是旁的一般诗人,没有这样的经历断然难成大器,但杜子美不是旁的人,他是天才。他和另一个天才李白一样,你看李白生活在盛唐,可是“国家盛则诗家衰,国家衰则诗家盛”完全套不到他的身上,他在盛唐成就他的诗名,且千年仅此一人。杜甫也是天才,所以我不知道答案。也许他的人生如果顺利一些,又是一个李白也说不定。
讲杜甫是想说,他出生相当不俗十几岁就出入名门贵族之家,也是公子哥一枚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如果不是流离失所,杜甫的人生轨迹也断然不会与普通的黎民百姓有多少交集。在他的世界里,又怎么会出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怎么会了解“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人间惨剧?
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杜甫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走下来,贴近最底层百姓的生活,他们万万难以理解在他们的世界之外,还有着他们无法想象的“另类世界”。
也因此,杜甫伟大。
拐了这么大一个弯,回到我们的生活。
唐山的事情不亚于一场“地震”,震中人早已习惯,只需看看这几天那么多实名举报就可见一斑。可地震波及之处,多少人惊讶、惊恐,直至发出“在如今的年代里还会有这等事情?”的疑问。我们的时代已经不是唐朝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多元世界里,可我们依旧彼此陌生,这一事实你必须看到。
无论是微博还是抖音,无论是微信还是小红书,你关注的只是你想关注的,最多是好友的推荐和平台依据你口味的推送,你应该会渐渐地意识到你是无法突破这个熟悉的圈子的。只要不符合你“审美”的,都会被你轻易得划过去。所以,看似多元的世界,到最后,我们还是我们,我们终究只喜欢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对自以为了解的世界又常常不屑一顾,对未知的世界又用想象来试图了解。
是的,我们的世界早就是“平行世界”了,玄幻吗?玄幻啊!残酷吗?残酷啊!
当过去的黑帮大佬也在平台上发布对唐山事件不满的看法时,当你看到下那么多点赞留言时,你真的不会觉得这个世界疯了吗?你真的不会觉得讽刺吗?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有清醒的人在留言中“科普”了大佬的过去后,大佬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点赞和拥护,说这才是真正的“黑社会大佬”。
明白了这一层,许多人对唐山事件的看法和评论就容易理解了。
进一步思考,你也就能理解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她要在空间上突破过去的“世界”,为他的孩子营造一个“新世界”;你也就能理解宋濂为何那般艰苦求学,他要让自己闯入另一个“世界”。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在不同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尽管我们是在同一片蓝天下。
苏轼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是不是也就有了新的内涵?

(二)
一旦想通了,很多事情也就想通了。再说说学习的事情。
我们常说这一届学生如何如何,要我看,这种说法不准确。一个老师在一所学校呆久了,自然会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一届一届教下来,也就会有个比较。上一届如何,这一届如何,哪一届是最强的等等。
如果这个老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在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地区教过书,他就不会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拿我自己举例子。
因为教书的性质不一样,我有机会教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有学霸,也有学困生,有城市精英家的孩子,也有普通百姓的娃,有教育环境相当好的,也有山区来的。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很难得出对某一届学生的整体评价。有的时候甚至很魔幻。
同一个年级,只是因为学校不同,学生就完完全全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在这个地方,大多数学生勤奋向上,有目标愿意吃苦。而在另一个地方,大多数则在混日子。他们也许对对方都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会有太多的交集。
因此,我们常说80后怎样怎样,90后如何如何,00后又有什么变化……仔细想来,我们这么说根本也是无稽之谈。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已,又有谁能看到所有呢?就连那些社会调查,如果不能有足够大的范围、足够多的样本作为支撑,得出的结论恐怕也是不靠谱的。
一个物理老师说,课改后可能物理弱的学生估计不会再有了。乍听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匪夷所思?是物理变简单了吗?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课改后学不懂物理的学生就不会选择物理这门课,留下的不就没有特别弱的了?
然后会不会有老师说,你看,咱们教的这届学生普遍物理都不错!
这种选课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划定平行世界。你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不擅长的能规避的尽量规避你物理不好,就不应该选它。
这种划定不是挺好吗?可为什么我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想说说杜甫,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你能帮我选一首诗吗?
唐诗概说
李白和杜甫说:在盛唐,有一个人比我俩都红……
杜甫:半生求索,诗圣终成
诗在,长安就在?安史之乱之后再无长安
安史之乱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