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報導,只能說消費者委員會對精油的認識是零。

檸檬烯(limonene)是精油中最常見的化學物質之一,更是柑橘類精油的主要成分。
檸檬烯很容易氧化,氧化後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過敏。柑橘類精油為何開瓶後半年內要用完也是這個原因。這些精油中的化學物質是來自植物的天然成分。每種植物都由數以百計的化學物質組成,渾然一體,有些較刺激的成分有時會被同時存在的另一些成分中和,減少刺激性。

例如報導中亦有提及的檸檬醛(citral)亦是會刺激皮膚的成分,但檸檬烯可以中和檸檬醛的刺激性,而這兩種化學物質可以同時存時於同一種精油,例如檸檬香茅和檸檬(都有名你叫啦,哈哈)。

這種報導會誤導一些對精油沒有認識的人,以為精油是壞東西,或者那些品牌不老實,沒有標明成分。但一枝精油有過百種成分,如果全部標明,不會有人看得明白,甚至以為整枝都是化學品而不是天然成品。再加上任何物質都可以對某些人造成敏感,只標出部分較常見的亦不是萬全之策。而且每年精油的化學組成都有所不同,今年的檸檬烯多些,明年又可能沒那麼多。道理和農作物的收成沒法準確預測是一樣的。所以在精油界,通常只會標出植物的俗名、拉丁名、產地、萃取方法、萃取部位等資料。

大家有接觸過芳療師的話,聽得最多的一定是說明使用的方法。芳療師一定會強調如果精油用在皮膚一定要經過稀釋。任何有精油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希望大家多多和朋友分享正確的使用方法,不要受這種報導誤導。

另外每種精油都有宜和不宜,不是每種人都適用,孕婦、兒童和病患者更加要小心。一個負責任的芳療師是會詢問狀況後才作出建議的,不會說,反正你壓力大用薰衣草就可以了。

消費者委員會在香港是挺有權威的,可惜這次導誤令人有些失望。不是資料有誤,而是切入點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