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丈夫离世14年后,与妻子在母校重逢!这张照片值得中国人铭记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2019年9月,一张夫妻特殊的合照让很多人动容。

这对夫妻俩叫李秉权、胡素秋。

两人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05年,李秉权因病逝世,他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

他在遗嘱中说 :“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2015年,妻子胡素秋逝世,她也和丈夫做了同样的选择。

4年后,胡素秋的骨骼标本制成,终于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团圆。

“生为人民服务,逝为医学献身。永远相依,万代不离。”

李秉权和胡素秋,两人都是著名的医学教授,一位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一位是妇产科专家。

李秉权在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靠着兄嫂织布卖布才勉强高中毕业,毕业后走了两个月到昆明投靠了辛亥革命的元老李根源,靠着资助才考取了云南大学医学院。

那一年,与护国战争名将、云南省代主席胡瑛的千金胡素秋在学校相遇了。

当时,追求胡素秋的贵族世家络绎不绝,但是她都瞧不上眼。

她暗暗对着那个每天晚上蹲茶馆借光看书学习,却只买一杯白开水的李秉权倾心。

1949年12月底,一个是寒门孤儿,一个是上将千金 。

这对云南传奇伉俪结婚了。

毕业之后,两个人先后到了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两人一个在放射科,一个在妇科。

从此,他们就没有再离开过自己的工作领域。直到去世前几年,夫妇俩还在亲自坐门诊。

因为医生的工作十分忙碌,经常一做手术就十几个小时,累的回家倒头就睡,深夜醒来时再看书写论文,家里常年都备着饼干用来随时充饥。

因为没有时间做饭,一家人就索性把碗筷都放在了单位食堂,偶尔回家吃饭,夫妇二人谈论的也是最近新接收的病人,把饭桌生生变成了病案讨论会。

为了时间,一向节俭的李秉权给自己斥巨资买了一件皮衣。

“穿一般的布衣服要经常洗衣服,浪费时间,所以穿皮夹克只要打点油就可以。”

为此,两人的女儿在10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承担起管家的重任。

“二老把一生都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医学事业中,无暇照顾子女,常常也顾不上彼此。”

胡素秋一生在腹部动过三次手术,但是李秉权因为工作都没能在身旁。

最危险的一次,胡素秋在做子宫切除的时候,突发大出血休克,那时李秉权因为有病人要抢救,没能及时赶到。这让李秉权在心里一直愧对妻子。

后来,胡素秋因为跌倒突发脑出血,这一次70岁的李秉权亲自操刀,把妻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正是这样的一心钻研,让两人在医学上都颇有成就。

李秉权首次施行“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在无专门病床、无固定助手、无开颅专科器械设备、无专科护理的情况下,与同事们共同创立了云南第一个脑科,被人称为云南“开颅术第一人”。

胡素秋成为妇科专家,编写中国第一部《妇女更年期卫生》多种培训教材讲义和讲稿。

退休后,两个老人一起做了个决定:百年后,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

当时,听到父母的这个决定时,就连同为医生的子女都持反对态度,觉得遗体捐了,让后人无法祭拜。

但是在夫妇二人的心里,骨骼标本对于医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在他们的年代,教学标本极少,想要标本就必须和同学顶着日机的轰炸去乱葬岗找无名尸骨做医学标本。

“从医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作为一份事业,你就要奉献一生。”

2005年李秉权去世,他的遗体制成了标本,玻璃罩下的绿色台座,成了李秉权的新讲台。

那一年,妻子胡素秋在院子里为爱人种了一片竹林。

“庭有竹林,吾夫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现在,这些竹子已长成两层楼高,枝叶繁茂。

10年后的冬天,胡素秋去世。

她在遗嘱中称:“眼角膜、进口晶体、皮、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最后再送解剖。”

2019年9月25日,两位老人的骨骼标本一同被安置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

在门口的入馆须知里,学校告诫学子:“人体标本是具有非凡勇气的遗体捐献者们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生为医学教授,逝做无语良师。”

散文家秦牧说:“玻璃橱里是他们特殊的坟,玻璃罩外是他们浩瀚的爱。”

向二老致敬 。

部分资料参考:

羊城晚报:医学伉俪双双捐献遗体,时隔10余年“重逢”在“讲台”上

云南广播电视台:昆医大的一副骨架

云南日报:丈夫去世14年后,医学伉俪“重逢”在讲台

中国新闻社:这,就是国士无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瞬间泪目!丈夫离世14年后,竟与妻子在母校'重逢'!这张特殊'合影'感动中国
他是寒门孤儿,她是护国名将千金,这对医学伉俪“百年”后一同捐献了遗体
丈夫离世捐献遗体,离世14年,她紧随其后,再相逢已是白骨之躯
夫妻两人捐献遗体,14年后特殊“重逢”,两架白骨并排“站立”
丈夫离世14年后,竟与妻子在母校“重逢”……
夫妻两人捐献遗体,14年后特殊“重逢”,两架白骨并排“站”一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