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上的老中医

我们小时候演武古镇有两个有名的老中医,其中一个是我家对门的石老先生,名叫石成瑞,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石老先生就差不多有六十多快七十岁了,矮矮的个头,白白的胡子,慈眉善目,带一副黑框老花镜,不论和谁说话,都是先带笑容,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石先生(先生我们当地土话叫谐生,xie生)。我上学时候的名字还是石先生给起的。

石先生是汾阳县三泉镇聂生村人,自我们记事的时候,石先生就已经在我们古镇上行医了。石先生有个孙子,叫石庆和,高高的身材,那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石先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术高明,老先生望闻问切,开方配药,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在我们村庄,而且在附近十里八乡老先生的医术,医德都是为人啧啧称赞,津津乐道的,而且老先生贫富贵贱一视之,不论病人有钱无钱一视同仁,并不为了有钱就高看,无钱就轻视,而且他还有独到的方剂。有时候对于特别贫穷困难的患者,石先生往往就不要人家的钱。

石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对于配药也是一丝不苟,那时候,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在石先生药房的门口看老先生看病抓药。石先生的药房也是一个铺面房,里面一间是起居室,外面一大间是药房兼会诊室,屋檐也是将近两米的出檐。病人一来,石先生就坐到他的太师椅上,开始望闻问切,只见他右手轻轻的搭在病人的脉搏上,双眼微闭,若有所思,诊过脉,再看舌苔,观脸色,问病况,再下来,这才开方配药。

老先生开药方,用的是毛笔,有时候我也过去帮助研墨,只见他一笔一划开好药方,将药方拿到柜台上平平展展的铺开,那个时候包药材用的是草纸,他将包药材的草纸也是一张张铺在柜台上,而且将包装纸角上拿镇纸压住,这才开始配药。只见他一手(就是以前称药材的那个小小的小秤,也叫戥子),一手抓药,不偏不倚,一点不差,称好包装好以后,还要嘱咐病人如何煎药,用什么引子,应当注意什么,这才算完。

石先生对人和蔼可亲,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更是如此,一见到孩子,就摸着孩子们的头,慈祥的问这问那。我家与石先生的药铺只顾隔着一条不太宽的街道,顶多有七八米远。因此,两家关系很好。我经常过去玩耍,有时候也帮助石先生跑腿,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遇到石先生配药,切药材,我就过去帮助石先生药材。我记得,有的药房捣药的药臼有的是铁药臼,有的是石头的,还有的是瓷的,木头的。但是石先生家药房药臼却是铜的,红铜的,一捣,噹、噹、噹的作响。我既然捣不了多少时间,但是那种儿时的乐趣,却是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都是有如昨日般的历历在目。

有意思的是帮助石先生碾药材,碾药材就是用那个好像船形状的铁碾子,把药材放到里面,人坐到凳子上,双脚来回蹬那个铁轮子,直到将药材碾成粉末。但是,蹬那个铁轮子,要有技巧,要掌握好平衡,掌握好力道。一不小心双脚用力不均将就铁轮子蹬翻了,惹起来众人好笑。

最好玩的是,遇到石先生做膏药,配丸药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石先生做膏药,配丸药一般都是下午,他早早的就在他的屋檐下将中药材,蜂蜜什么都熬上了,一到石先生制作药膏的时候我们古镇南北正街上,半条街都飘荡着浓浓的药材蜂蜜等香味。药膏熬好冷却以后就开始搓丸药,包膏药了,我洗手以后,就按照石先生吩咐的方法开始搓了,不大一会儿,就见一个个圆溜溜的黑丸药摆满了石先生准备下的竹匾上。做膏药是石先生用特制的白布,剪成一小块一小块四四方方的布块,将熬制好的药膏拿小勺子舀到小布块上,慢慢晾干,再收起来包装好。

最好奇的是,石先生有时候让我们帮助他捡铁落花,铁落花就是铁匠铺铁匠打铁,烧红的铁件上用铁锤锻打落下的赤红铁屑。那时候,我家斜对面,石先生旁边隔着一家邻居就是一个铁匠铺,铁匠师傅姓赵,高高的个子,好像老家是河北还是哪的。赵师傅铁匠铺制作打造一些农具或者刀铲什么的,我们经常在那里观看打铁,有时候我们还帮助拉大风厢。到了下午,铁匠铺赵师傅收工以后,等铁落花冷却以后,我们就帮助石先生捡拾铁落花,也就是落下的铁屑。那时候,我们也不懂那个铁落花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慢慢的知道,原来看似不起眼的铁落花,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将捡拾下的铁落花去其杂质,洗干净,晾晒干,研细末,就是一味中药材。铁落花;辛,凉,主治;平肝镇惊,治癫狂,心悸,镇静,补血,等等,而且,还可以煎汤内服,研末外用。并且还是治疗漏疮的一个好偏方;铁落花半两研成细粉,狗头连齿骨(灸黃)一两,鹿角一两(烧灰),真轻粉一钱,都研成细末用猪肉脂调均匀敷之。

那时候我们还曾经给石先生逮过牛牤,也叫牛虻,我们当地土话叫mia蝇yi。牛虻,虻科:虻属的一种昆虫。头部呈黑褐色有光泽,复眼背部呈壳状而光亮,两侧生有两对透明薄膜状翅,翅长超过尾部;胸部黑棕色,具足3对;腹部棕黄色,具6个体节。

一到夏天炎热的时候,在那些个牛、马、馿身上往往是爬了好些个牛牤,一个个叮在那些牲口的头上、背上、臀部、特别是肚子底下,在那里大快朵颐吸食那些牲口们的血液。你看吧!一会儿功夫一个个牛牤就肠满肚园了。这时候你用手掌一拍,往往是一拍好几个,几次拍下来,手掌上就全是血糊糊的了。

那时候也不知道石先生要那干什么,只是觉得非常好玩。后来才知道,那个牛牤也是一味中药材;苦而微寒,有毒,入肝经破血消症,逐瘀通经。用于蓄血发狂,经闭症瘕,跌扑瘀痛,癌肿等症。

石先生将那个牛牤阴干,拣去杂质,摘除头足翅翼,筛净灰尘,就是一味活血化瘀的中药材了。

古镇上还有一个老中医,文水县人,就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乡文水县。老中医姓柳,人们都尊敬的称呼他为柳先生。说老中医,其实,那个时候柳先生年岁还不是很大,可能就是五十多岁,不到六十岁吧!高高的身材,胖胖的体格,魁梧,俊朗,一表人才。柳先生的太太是上海人,一看就是江浙那一带人的身材,亭亭玉立,高高瘦瘦的个头,走起路来真是分花拂柳,婀娜多姿。一口吴侬软语,悦人耳廓,非常动听。柳先生对人和蔼可亲,一说话面带微笑。说的一口带文水口音的当地土话。他的二哥,也是行医,但所不同的是他二哥是一个兽医,不过,在我们当地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兽医。

柳先生精通医术,用心精微,专攻中医,对于病人如同亲人热情有加,对于病症的研究,精益求精,病人一来首先询问病史病况,和饮食起居,接着行望闻问切,虚实寒热,察阴阳五行,医思慎密,毫不懈怠,特别对于妇科病深有研究,有独到的方剂,而且对待病人不管贫富,生熟,远近一律都是笑脸热情,诚恳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如果半夜有人敲门看病,也是二话不说,背上药箱就是出发。并且,尽心竭力,全力以赴。

柳先生医术精贊,服务热情厚道,获得了许多患者的尊敬,我们周围村庄很多患者,一说起柳先生的医术,便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以至每天找柳先生看病的患者,排队挂号,络绎不绝。不仅周围村庄病人前来看病,而且吸引了附近孝,平遥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看病。特别是平遥香乐,西王智等几个附近乡镇的病人更是迷信柳先生;称呼柳先生是“活神仙”,他们形象夸张的说道;“你这个病,‘活神仙’柳先生摔摔(摔摔指号脉。摔,平遥他们土话念suai。说道摔摔,不由得我想多说一下,其实这个摔摔是靠近我们村庄平遥香乐,西王智等地对于摸摸手的一种当地土话,而我们村庄同样也是土话不念摔,而叫揣,念cuai,揣揣,念cuaicuai。由此,不由得又想到了各地土话对于某种表达,表现出了的博大精深,以及精准,贴确。如果按现在语言说:“你这个病,柳先生摸摸就好了。”而我们当地土话就是:“你这个病,柳先生揣揣就好了。”我感觉到摸摸,揣揣,摔摔,是否揣揣,摔摔比摸摸更能表达的精准,贴确一些呢?)就好了。”打住,说的远了,还是言归正传。不过,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来柳先生医术的高明,精湛。

总之,柳先生也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造福我们当地病患者的一个好老中医。

可惜石先生,柳先生都已经年高过世了。我们当地有句俗话:人的名,树的影。虽然他们不在了。可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至今,人们说起两位老中医来,对于他们高明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还是津津乐道,啧啧称赞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学漫谈:博大精深的古代中医医术
江浙沪的病人无福中医高手
原创|中医贵于药,中药贵于真
隐闹市之外的年轻中医,更有名的身份却是居家道士,亲自尝草采药
古代的中医医术 博大精深
民间中医医术高超,用绝秘配方“救活”病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