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血管病】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9) : 712-716

作者:王婉 任志霞 夏明荣 时英英 陈帅 梅文丽 杨苗苗 马丽敏 庞咪 李晓东 张杰文 


摘要

目的

了解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和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完善头颅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的7例有症状CADASIL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


结果

7例患者均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其中11号外显子突变者4例,4号外显子突变者3例。7例CADASIL患者均出现脑微出血,共108个(4~36个)病灶。脑微出血灶分布在皮质-皮质下的最多。其中1例患者合并脑出血,位于外囊,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伴有多发微出血灶(31个)。


结论

在有症状的CADASIL患者中,脑微出血是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多分布于皮质-皮质下。脑出血是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之一。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非动脉硬化、非淀粉样血管变性的遗传性小血管病。其主要影像学特征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脱髓鞘、微出血[1]。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变导致少量出血的一种脑实质损害,通常无临床症状。在CADASIL患者中,脑微出血的有无和多少可间接评价疾病进展情况[2]。目前国内对CADASIL患者脑缺血导致的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脱髓鞘的研究较多,对脑微出血和脑出血的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7例完善头颅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CADASIL患者,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以提高对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的认识。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4—2017年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完善头颅MRI和SWI的CADASIL患者7例,分别来自7个毫无关联的家系,7例均经基因确诊。详细收集患者的性别、确诊年龄、家族史、临床表现、血管危险因素、既往是否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治疗,由影像学专科医师对患者MRI图像进行评价,并记录SWI中微出血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经过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1.影像学检查:

MRI检查应用3.0 T超导型Trio Tim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12通道线圈,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WI检查参数:重复时间28 ms,回波时间20 ms,翻转角15°,层厚1.6 mm,视野23 cm × 23 cm,采集的原始图像经过工作站配套软件进行后处理,通过最小密度投影法重建图像。


2.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诊断标准[3]

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 T2*WI)或SWI序列显示出以下变化:(1)圆形或者椭圆形(非线型),边界清楚,信号缺失灶;(2)直径2~5 mm,最大不超过10 mm;(3)病灶至少一半以上被脑实质包绕;(4)在T1WI和T2WI一般不可见;(5)排除伪影,如血管流空影、钙/铁沉积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等。


3.直观定量脑微出血的方法:

采用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4](Microbleed Anatomical Rating Scale)将脑微出血的分布划分为脑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各个脑叶包括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深部区域包括基底节、丘脑、内囊、外囊、胼胝体、脑室周围白质;幕下包括脑干、小脑。


结果

一、临床资料

本研究7例CADASIL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5],其中男5例,女2例。7例患者均出现临床症状。有既往偏头痛患者2例,脑梗死患者7例,脑出血患者1例(例5),认知功能下降者5例,情感障碍者4例。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表1)。



二、基因检测结果

7例患者均发现Notch3基因突变,11号外显子突变者4例,包括p.R607C突变者3例、p.R544C突变者1例;4号外显子突变者3例,包括p.R133C突变者2例、p.R153C突变者1例(表1)。根据HGMD数据库(http://www.hgmd.cf.ac.uk)报道情况,上述突变位点均为已知致病突变。


三、头颅MRI表现

7例患者完善头颅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脑白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颞极、外囊、脑干等部位,其中4例患者出现颞极病变,2例患者出现外囊病变。7例患者均出现腔隙性梗死,主要位于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图1)。


图1 CADASIL患者头颅MRI FLAIR序列。A:例1双侧颞极白质病变,右侧脑桥腔隙性梗死;B:例2双侧颞极、左侧脑桥白质病变;C:例3双侧外囊、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D:例4双侧颞极白质病变;E:例7双侧颞极白质病变,右侧脑桥腔隙性梗死

Figure 1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from CADASIL patients


四、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发病情况、数目、分布、影像学形态

7例患者均出现脑微出血,共108个病灶(表2),其中皮质-皮质下区共45个脑微出血灶(其中颞叶18个,枕叶17个,顶叶6个,岛叶3个,额叶1个),丘脑21个,脑室周围白质13个,基底节区13个,脑干8个,小脑7个。脑干微出血均发生在脑桥,无中脑和延髓受累。6例患者均出现皮质-皮质下白质、深部区域微出血。4例既往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出现脑微出血。6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也出现脑微出血。SWI显示的病灶在常规头颅平扫序列上未出现,而在SWI上表现为低信号缺失灶,周围无水肿带。



五、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微出血的个数

7例CADASIL患者中,1例出现脑出血,位于外囊(图2),该患者伴多发微出血灶(31个),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抗血小板药。


图2 例5头颅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影像学表现。A:SWI示右侧外囊出血、多发微出血灶;B:头颅MRI FLAIR序列示右侧外囊出血、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

Figure 2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from case 5


讨论

颞极和外囊白质高信号是CADASIL患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6]。本组患者中,4例出现颞极病变,2例出现外囊病变(图1)。Notch3基因突变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我国一项纳入214例CADASIL患者的大规模研究中,p.R607C突变占19.05%,p.R544C突变占15.48%,p.R153C占6.55%,p.R133C占1.79%[7]。在该组患者中,我们也发现上述4种突变类型,这些突变均已在HGMD数据库报道,有明确的致病意义。


既往国外研究[2]对40例CADASIL患者行GRE T2*WI后发现,31%有症状的CADASIL患者出现脑微出血。Dichgans等[8]对7例生前影像学表现脑微出血的CADASIL患者行尸检发现,6例患者脑微出血部位可见到含铁血黄素沉积,这是第一次从病理学层面认识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Dichgans等[8]同时对16例CADASIL患者行GRE T2*WI检查,发现69%的患者出现脑微出血。而在本组患者中,7例患者行SWI检查,均出现不同数量的脑微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述两组患者。考虑可能与SWI和GRE T2*WI检出微出血的敏感度不同有关。这也和既往的研究SWI发现脑微出血的敏感度是GRE T2*WI的4倍相符[9]


高血压患者多见深部脑组织微出血[10]。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微出血多分布在脑后部皮质区,如颞叶、枕叶[11]。本研究中,6例患者微出血均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白质、脑深部区域,与Lee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皮质-皮质下微出血病灶中,多分布在颞叶,与Nannucci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该分布有无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从表1和表2可见,有高血压患者的脑微出血个数明显多于无高血压患者,与既往报道相符[14,15]。Lee等[12]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发生微出血与高血压呈正相关。而脑叶微出血与高血压无关。长期的高血糖可能使CADASIL患者的小血管变脆,容易发生出血[14]。有研究指出,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CADASIL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相关,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抗血小板药治疗与脑微出血发生无关[16]。既往研究表明,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相关,但修正CADASIL患者的年龄之后,脑微出血与抗血小板药治疗无关[2]。本组患者中,6/7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也出现脑微出血。在CADASIL患者中,嗜锇颗粒沉积在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是其独特的病理改变[1]。这种改变使小动脉管壁结构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小血管易破裂出血。长期的高血压致纤维组织或坏死组织代替脑小血管管壁的平滑肌。上述两种原因共同作用可能是CADASIL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原因[14]。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微出血的作用仍不清楚,可能有一定的促发作用。


CADASIL患者合并脑出血较少报道[17]。本组例5伴有脑出血(图2),该患者伴有高血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与Rinnoci等[18]报道的一致。高血压可能是CADASIL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18]。伴脑出血的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的个数明显多于不伴脑出血患者(P=0.019)[15]。在CADASIL患者中,脑微出血≥9个与脑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16]。本组例5微出血个数显著多于9个,与上述报道相符。Oh等[19]报道1例伴有高血压的CADASIL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2周后出现脑叶出血。然而有报道指出未服用抗血小板药、无高血压的CADASIL患者也会发生脑出血[20]。因此脑出血的出现不能单纯归因于抗血小板药的应用。我国学者指出脑微出血的数目是抗栓治疗脑出血的危险因素[21]。所以应对CADASIL患者常规筛查SWI,若发现多发脑微出血时,应权衡缺血和出血利弊,慎用抗血小板药。


本研究的不足是纳入的7例CADASIL患者均有症状,目前无法分析无临床症状的CADASIL患者的微出血的分布、数量、相关危险因素等。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增大样本量并定期随访。CADASIL患者有易患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双向性,使用抗血小板药之前,应常规筛查SWI以便对脑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桥融合性微出血:皮层下梗死和脑白质病
三基:脑内多发微出血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深度学习]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及影像特点(建议收藏)~~~
最新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发布!推荐意见汇总
临床医学论文:分析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
MRI成像诊断高原性脑水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