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次复发的1P19q未共缺失的II和III级胶质瘤不能从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中获...


新诊断WHO II和III级胶质瘤,目前的标准治疗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后期的放化疗。尽管相比GBM其预后良好,但所有患者最终均会复发。复发后预后差,特别是肿瘤出现恶性变后,而且许多患者化疗是仅有的治疗选择

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的化疗反应率为40-60%,1p19q共缺失的患者对治疗更敏感,且反应时间更长。复发后常显示生长率增加、MRI增强和水肿。组织学上常类胶质母细胞瘤,显示血管内皮增值和坏死。

由于贝伐珠单抗在复发GBM上获得的良好效果,有研究报道在WHO II和III级胶质瘤复发后也获得相似的结果。

基于此,来自新西兰Amsterdam vu大学医学中心的MartinJ van den Bent等行此TAVAREC 2期RCT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在WHO II和III级胶质瘤首次复发后的作用。

纳入标准:年龄≥18岁,WHO 体力评分0-2,初次手术病理为WHO II或III级胶质瘤,初次复发,放疗或/和化疗后复发,放疗结束后至少3月,化疗结束后至少6月。不允许大剂量放疗(>65Gy)、立体定向放疗、间质内放疗,除非组织学确定复发。患者仅能接受一线化疗,如PCV或TMZ。为避免混杂,我们仅纳入1p19q未共缺失的患者。先前不允许接受抗血管治疗。复发后允许手术,术后不要求测量残余,但需要组织学证实复发。对不要求手术患者,需出现MRI增强病灶(增强大于10mm)。患者有足够的血液学、肝肾功能储备。随机分配到单药替莫唑胺组和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单药组TMZ 200mg/m2口服5/28方案最大12周期,联合组则同样的化疗方案联合BEV10mg/kg /2周直至肿瘤进展。BEV治疗在肿瘤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患者拒绝后停用。1个治疗周期为4周。反应评估依据RANO标准。

由于GBM贝伐珠单抗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我们应用12月OS率作为第一终点。第二终点则评估最高的总反应(客观反应(部分和完全)和反应间期),中位OS和6月12月的PFS及24月的OS,安全剂量及患者导向标准,包括临床或神经功能无恶化生存、激素使用、生活质量。并分析亚组的IDH状态。

结果

2011年2月8日-2015年7月31日,共纳入155例患者,随机分组:TMZ单药组77例,联合组78例。中位年龄43.4岁(34.3-51.8岁),101例IDH突变(65%),42例患者先前接受化疗(27%)。各组均11例GBM。22例GBM中,10例IDH突变,2例未获得IDH状态。治疗周期单药组中位为7(3-12),联合组为8(6-12)。截止2017年1月10日,中位随访28.0月,135/155(87%)疾病进展,24例(15%)仍存活。1年OS分析时,单药组44/72(61%)、联合组38/69(55%)例患者存活。TMZ组中位OS14.8月,联合组中位OS12.9月。

2年时,TMZ单药组25%、TMZ联合BEV组24%患者存活。TMZ组中位OS 14.8月,联合组中位OS 12.9月。中位PFS单药组6.3月,联合组5.9月。客观反应率,单药组32/72(44%)、联合组36(52%)/69。中位反应时间TMZ5.7月,联用组5.6月。12月OS单药组63.1%,联用组59.8。12月PFS单药组30.3%,联合组27.6%。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IDH突变对单药组或联合组并不与生存获益相关。MGMT启动子甲基化6月PFS59.3%,未甲基化患者6月PFS则仅为29.4%。性别、年龄、复发后手术、先前化疗、额叶受累、初次肿瘤分级并无预后价值。初始诊断为WHO II级与III级生存并无差异(14.5VS14.8月)。

MGMT状态:甲基化VS非甲基化OS16.0VS9.8月,P<0.001。IDH状态:野生型VS突变型OS 10.2VS15.2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DH 状态和MGMT状态与预后独立相关(IDH突变HR0.50,P=0.004;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HR0.48,P=0.002)。应用分子和临床因素分析,最大病变直径、WHO 体力状态评分、IDH和甲基化状态为独立预后因素。

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单药组 17/75(23%)、联合组25/76(33%)出现3或4级血液学毒性。其它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神经系统错乱。

结论

1p19q未共缺失的复发WHO II和III级胶质瘤,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并无生存或生存质量获益。将来针对1p19q完整的胶质瘤可以联合II和III级,但应该区分IDH突变型和IDH野生型。本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将来行进一步3期试验。

本文由唐都医院胶质瘤中心冀培刚编译,王樑教授审校;并授权神外前沿转载;

Ref:Martin J van den Bent,Martin Klein, Marion Smits,et al. Bevacizumab and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first recurrence of WHOgrade II and III glioma, without 1p/19q co-deletion (TAVAREC): a randomisedcontrolled phase 2 EORTC trial. Lancet Oncol 201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3, 2018.http://dx.doi.org/10.1016/

S1470-2045(18)3036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少突胶质瘤
IDH基因突变增强GBM对TMZ化疗的抵抗
收藏:一张表涵盖弥漫性胶质瘤的基因型
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可明显获益
颅内肿瘤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