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中新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 要:目的  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克隆1个新的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GuCPR,登录号:MH401048)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提取甘草根部总RNA后逆转录为cDNA,通过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GuCPR基因全长,利用NCBI ORF finder得到其开放阅读框并翻译得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构建克隆重组质粒。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蛋白性质、结构等及模拟蛋白三级结构,并构建同源系统进化树。结果  克隆得到GuCPR基因cDNA全长2 118 bp,编码70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78 450,等电点(pI)5.19。GuCPR蛋白为非分泌蛋白,不具有信号识别功能。跨膜预测结果显示蛋白的第44~64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同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蛋白位于内质网上。结论  克隆得到一个新的GuCPR,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方,素有“国老”之称。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1]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氧化酶

本研究整合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技术和克隆重组质粒构建技术,成功地从甘草根中克隆了一条尚未报道的甘草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CytochromeP450 reductase,GuCPR)(登录号:MH401048),并结合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GuCPR蛋白进行了预测和理化性质分析,为下一步的原核表达与功能验证提供参考,亦为甘草植物的分子育种、定向培育及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甘草种子由本课题组保存,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系主任刘春生鉴定为豆根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种子。

1.2  试剂

HS DNA Polymerase购于TaKaRa公司;FastQuant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EASY-BluntZero Cloning Kit、Trans1-T1 E.coli感受态细胞、EasyPurePlasmid MiniPrep Kit购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ASYspin通用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琼脂糖凝胶纯化回收试剂盒、DNA Marker(BM-2000、BM-5000)购于北京博迈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LB培养基所需试剂(Tryptone、Yeast Extract、NaCl、琼脂粉)、浓硫酸购于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测序均由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完成。

方法

2.1  GuCPR基因的克隆

取少量甘草种子,浓硫酸浸泡2 h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数十次,清水浸泡过夜后,取出种子轻轻摆放于基质土壤上,上层轻轻覆土,2~3 d浇水1次,3周后取小苗根部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使用HS DNA Polymerase进行PCR扩增。本课题组前期对甘草进行的转录组深度测序数据,获得多条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家族基因,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得到的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运用斯坦福大学在线引物设计系统(https://www.yeastgenome.org/primer3)设计特异性引物:g1F 5’-ATGCAGGATTCAAACTCCATGA- AG-3’;g1R 5’-TCACCATACATCACGCAAATACC- TGCC-3’。扩增程序如下:98 ℃预变性3 min;98 ℃变性30 s;55 ℃退火5 s;72 ℃延伸2 min;35个循环;72 ℃延伸8 min。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切下目的片段进行回收纯化。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连接至pEASY-BluntZero Cloning Kit构建GuCPR-pEASY克隆重组质粒,并转化Trans1-T1 E. coli感受态细胞(北京全式金有限公司)。挑取单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阳性菌株进行测序。

2.2  GuCP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NCBI网站ORF finder页面找到转录组中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双向测序结果采用Conting Express软件进行拼接,得到GuCPR基因全长序列;使用Protparam工具(http://www.expasy.org/tools/protparam.html)预测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使用TMHMM(http://www.工具(http://www.cbs.dtu.dk/services/ TMHMM/)对蛋白进行跨膜预测和跨膜区位置计算及分值;使用ProtScale工具(http://ca.expasy.org/ tools/protscale.html)进行蛋白亲疏水性分析。使用SignalP 4.1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进行蛋白信号肽预测。使用NCBI(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数据linux1.softberry.com/berry.phtml?topic=protcompan&group=programs&subgroup=proloc)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使用SWISS-MODEL(http:// swissmodel.expasy.org/repository/)进行蛋白质三级模拟。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GuCPR基因的克隆

RNA提取结果如图1所示,18 S和28 S 2条带清晰明亮,说明提取的RNA质量较好,完整性较高。逆转录成cDNA后,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1所示,使用Conting Express拼接双向测序结果,得到2 118 bp的基因全长mRNA序列,编码705个氨基酸残基。将获得的OR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氨基酸序列与豆科植物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相似性最高,达到90%。

3.2  GuCPR蛋白理化性质的预测

采用protparam在线分析工具(http://www. expasy.org/tools/protparam.html)对GuCPR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78 450,编码705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5.19,非极性氨基酸残基(Asp+Glu)102个,极性氨基酸残基(Arg+Lys)76个,脂溶系数(Aliphaticindex,AI)为82.87,平均疏水性(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y,GRAVY)为−0.295(图2),不稳定系数(II)为45.05,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

3.3  GuCPR蛋白信号肽预测

在起始密码子后,有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负责把蛋白质引导到细胞中含不同膜结构的亚细胞器内,即为信号肽序列。本研究采用在线分析工具SignalP 4.1 server预测GuCPR的N端信号肽,默认参数下,结果显示GuCPR蛋白的D值为0.132(图3),小于设定阈值0.500。因此,预测GuCPR可能不含有信号肽,并非为分泌蛋白且不具有信号识别功能。

3.4  GuCPR 蛋白结构域分析

使用NCBI(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

wrpsb.cgi)数据库分析GuCPR蛋白的结构域。结果显示GuCPR蛋白在287~691氨基酸序列存在NADPH-cytochromeP450 reductase保守结构域(图4),属于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超家族。

3.5  GuCPR蛋白跨膜区预测

采用TMHMM Server v.2.0进行GuCPR的跨膜区预测,结果表明GuCPR有一段跨膜螺旋区,即蛋白的第44~64 位氨基酸。蛋白第1~43位氨基酸在膜内侧,第65~705位氨基酸在膜外侧(图5)。

3.6  GuCPR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采用ProtCompv. 9.0进行GuCPR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GuCPR应定位于内质网上,综合打分结果最高,为9.19(图6)。

3.7  GuCPR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SWISS-MODEL(http://swissmodel.expasy.org/repository/)是一个蛋白质3D结构数据库,库中收录的蛋白质结构都是使用SWISS-MODEL同源建模方法(homology-modelling)得来的。利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构建GuCPR蛋白的三维结构,使用2vg8.1.A作为模板序列,结果见图7。

3.8  GuCPR系统进化分析

通过NCBI的blast比对GuCPR蛋白序列,按照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从Genbank中下载现有报道的CPR蛋白质序列,采用Clustal W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然后采用MEGA 6.0的Neighbor-Joining(NJ)算法构建系统发育树(Bootstrap 1 000次分析重复,图8)。结果显示GuCPR与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CaCPR,XP_004507858.1)、豌豆Pisum sativum L.(PsCPR,AAC09468.2)、地三叶Trifolium subterraneum L.(TsCPR,GAU35209.1)、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MtCPR,XP_003610109.1)可聚为一支,显示较近亲缘关系。

4  讨论

甘草是在中医药中使用最频繁的药材,其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三萜类化合物20余种,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300余种以及各种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等活性[14-15],目前甘草酸完全依赖于从甘草原植物中提取,过度采挖造成甘草资源严重匮乏,而甘草酸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能大大降低甘草资源的消耗,为甘草酸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是甘草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CPR基因,并结合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GuCPR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GuCPR基因cDNA全长2 118 bp,编码705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78450,pI为5.19。GuCPR蛋白为非分泌蛋白,不具有信号识别功能。跨膜预测结果显示蛋白的第44~64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同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蛋白位于内质网上,与一般报道的CPR 蛋白的定位结果一致[16]

研究过程中,使用浓硫酸对甘草种子进行预处理,可增加种皮和胚乳的透气性,以促进萌发,缩短种子的催芽时间。本研究对PCR条件做了优化考察,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对扩增结果有显著影响,尝试分别使用5 S与30 S,55、58、62、65 ℃梯度退火,结果显示退火温度55 ℃,退火时间5 s条件下扩增效果最好,特异性最高。本研究使用零背景克隆载体代替传统pMD19-T克隆载体,有效地缩短了实验时间并提高了阳性克隆菌斑数目,提高了实验效率。GuCPR为甘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表征GuCPR的功能,实现甘草酸多通路生物合成奠定前期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甘草中克隆出GuCPR新基因(登录号MH401048),并结合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GuCPR蛋白进行预测和性质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活性与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同时,GuCPR在甘草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解析甘草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略) 

来  源:孙宇峰,厉  妲,黄  颖,杨晓涵,刘春生. 甘草中新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J]. 中草药, 2019, 50(7):1676-16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综述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的拟杆菌肽毒素
蛋白水平的单个基因分析
科研 | IJMS:针对无花果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组研究(国人佳作)
分子生物学 论述题
Cell 解密:增强子RNA如何调控转录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科目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