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沿报道 | 2019年检验医学类SCI期刊影响因子出炉!
1
2019年检验医学类SCI影响因子出炉

2019年6月20日,SCI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终于出来啦!作为检验人,最关心的肯定还是与检验医学相关的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因此,检验君整理了2018年以及2019年最新检验医学相关的杂志及其影响因子,供大家参考。

2019年检验医学类SCI影响因子(含2018年)

此外,这里还有2019年SCI收录的所有杂志及其影响因子的excel表,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下载。

下载地址:(提取码:ksvi )

https://pan.baidu.com/wap/init?surl=r8dLt9iEn51RKoXeUejHcQ
2
人体肠道菌群可将A型血转化成O型血!

输血是医疗急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输血每年可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当然,输血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血型匹配,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可带来溶血的致命后果。

然而,在患者大量出血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时间进行血液匹配,这时,“万能血液”——O型血就能发挥巨大作用了!但O型血液的供应往往很少……

近日,Peter Rahfeld等人研究发现人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可以很好地将A型血转换为O型血!将其他血型转化为O型血会大大拓宽我们的供血范围。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

我们知道,人的肠道被黏蛋白所覆盖,大量的糖蛋白在其表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糖基结构,其中包括血型抗原结构。肠道内的细菌通过觅食这些糖蛋白来获得能量,因此,肠道内菌群想要生存,就要分泌大量蛋白酶,将糖蛋白“切割”下来“食用”。

研究人员使用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Metagenology)技术筛选人类肠道菌群产生的能去除同源A、B型糖抗原的蛋白酶。最终,他们从厌氧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中鉴定出一对酶,可通过半乳糖胺中间体有效地去除A抗原,从而将血型转化为O型

作者表示,后续他们将继续测试血型转化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他们希望这项技术未来能广泛应用于血型转换,以保证充足的医疗用血,挽救更多生命。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19-0469-7


3
血浆中CLEC-2可预测创伤性脑损伤30天的病死率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指后天意外造成的脑损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在全球疾病负担中的占比较大。据报道,TBI患者中,有凝血障碍者占三分之一以上,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的活化参与了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近日,发表在《Clinica Chimica Acta》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血浆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浓度与TBI的严重程度及30天病死率呈正相关,可用来预测TBI患者的30天病死率。(CLEC-2是具有碳水化合物结合能力的Ca2+依赖蛋白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血小板质膜上,是一种重要的血小板活化受体)

该研究纳入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各106例,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首先检测血浆中CLEC-2浓度,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用来评价头部损伤后意识状态的一种客观评分标准),然后采用多变量模型确定血浆CLEC-2浓度与30天病死率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TBI患者血浆中的CLEC-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受到创伤后30天内死亡患者血浆中CLEC-2浓度显著高于生存者;血浆CLEC-2浓度升高与30天内病死率增加以及总生存时间缩短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血浆CLEC-2的浓度可作为评估创伤性脑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很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评估病情进行相应治疗,能大大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带来的继发危害。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9898119319060
4
粪便微生物菌群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四位 ,多数结直肠癌确诊时已中晚期,其疗效不佳,故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尽早预防至关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近日,Shinichi Yachida等人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粪便中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与代谢组学会发生改变,这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本次研究共招募了616名接受了结肠镜检的志愿者,对其粪便进行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评估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的分类和功能特征。结果发现,多发性息肉样腺瘤与黏膜内癌的粪便样本中,微生物基因组和代谢组学与健康组相比变化明显。

作者表示,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有关,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与肿瘤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458-7
 
5
实习医师压力大,DNA端粒酶磨损速度比正常快6倍!

高考刚结束,广大毕业生肯定在思考大学报什么专业,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是个问题。当然,无论怎么选择,最终还是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走进医学院校!那么,检验君要“恭喜”大家:你的头发可能要提前下岗啦!

近期,密歇根大学的Srijan Sen教授与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实习期间的医师端粒酶平均磨损速度是正常速度的6倍左右这意味着,广大青年医生的衰老速度远超其他同龄人,你的头发也可能会提前给你讲拜拜咯。

研究人员对美国55所医学院校的250名住院实习医师进行了一项纵向调查,探究处于实习期的医师端粒酶磨损的程度。结果显示,端粒长度在实习期内显著缩短:从实习前的6465.1±876.8个碱基对缩短到实习结束时的6321.5±630.6个碱基对;且实习期的住院医师端粒酶的磨损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精神压力太大造成。

研究人员表示,压力是许多常见疾病的关键因素,住院医师培训是一项成熟的压力体验,甚至可作为一种前瞻性压力模型。这年头呀,不秀出自己的“地中海”发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医的……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2319313290

(来源:检验医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日两篇《自然·医学》:大便里至少1/3是细菌,它们和癌症有啥关系?
科研 | Gastroenterology: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肠道微生物必需营养素的代谢变化
今日Cell:迄今最大人类肠道噬菌体数据库发布 | 热心肠日报
研究思路|微生物组+代谢组多组学应用案例解读(第3期)
到底哪些疾病与人体微生物明确相关?
前沿方向,宿主与肠道菌群关联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