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议报道|坐而论道,大咖细话宫颈癌精准治疗,护卫健康,巨匠分享生殖道微创技术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第三届柔济妇产科论坛—2018年广州市医学会第十六届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宫颈病变精准治疗及妇科微创新技术高峰论坛于今日上午八时许正式开幕。本次会议由广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承办,广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和中国妇产科网协办。论坛包括共3个主题,分别是生殖道恶性肿瘤及微创技术、共识、前沿及诊疗进展和手术技巧与解剖,由60位来自海内外的妇产名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主题报告。中国妇产科网是大会唯一的媒体支持,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现将今日会议精彩内容分享与各位同仁。

开幕式

主持人:生秀杰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德院长致辞

广州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黄毅致辞

专家讲座

生殖道恶性肿瘤及微创技术

Prof. Alexander B.Olawaiye:妇科肿瘤和生育力保存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的Prof. Alexander B.Olawaiye以妇科肿瘤和生育力保存为题,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妇科肿瘤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的生育保存方法。乳腺癌保留生育力的方法有咨询资深专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子或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胚胎的冷冻保存,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性促排和使用GnRH保护卵巢功能。子宫恶性肿瘤生育力的保留方法是使用孕激素保护子宫或者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这两种方案均面临着重要挑战。众所周知,卵巢癌预后不良,其生育力保留包括不切除对侧卵巢和/或子宫的全面分期手术,化疗期间卵巢组织功能的抑制,控制性促排以取卵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等。越来越多的女性因职业需要推迟生育,因此宫颈癌的生育力保护管理越来越重要,具体包括锥切活检,锥切活检+淋巴结清扫,广泛宫颈切除+淋巴结清扫。同时,放疗的生育力保留也是有限的,应该实行精准放疗,如果可行,采取辅助生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前胚胎冷冻保存以及REI专家的激素调控。

赵澄泉教授:中国宫颈癌筛查的思考,国内临床实验室数据分析

报告的开始,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赵澄泉教授就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筛查指南的发展和组织,随后为我们总结了美国2012ASC/ASCCP/ASCP宫颈癌筛查指南,以供参会学者学习参考。不管是前瞻性的设计试验研究还是依据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都需要做到采取科学证据进行科学研究。细胞室可以为我们提供TBS报告率,各类细胞异常和正常组:HPV阳性率,以及阴道随访结果等重要数据。那么,如果细胞学和随访组织学不相符呢?我们应该思考是否由于妇科医生阴道的漏检,或是小病灶回归/消失,或是病理医生判读不准,因此需重新阅片。随后,为我们列举了各国子宫颈癌筛查方式。然而,中国子宫颈癌预防—筛查可能迫切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根据科学的证据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和临床处理共识指南。虽然中国和美国医疗卫生体制不同,但参考和借鉴美国子宫颈癌筛查和临床处理二个共识指南及其制定经验无疑是有益的。

王沂峰教授:女性生殖道肿瘤精准外科治疗

精准医学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的靶点,对一种疾病进行精确亚分型,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那么精准外科治疗的手术要求做到精细、准确、符合发生解剖学的要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在报告的开始为我们分享了两例手术视频,并进行详细的解说。随后就外阴癌和阴道癌的精准外科治疗开始了精彩的报告。报告的过程中,对于宫颈锥切术保留宫颈深部肌层组织是否安全,能否从发育解剖学角度探索CIN精准手术的可行性做了精彩的讲解。报告的最后,王教授指出精准医学是一种医学理念,一项诊疗模式,一个全新时代。

张淑兰教授:妊娠合并宫颈癌相关问题的处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张淑兰教授就妊娠期合并宫颈癌的诊治,提出了如下思考:妊娠与宫颈癌的相互影响,妊娠期合并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如何诊断以及何时开始肿瘤治疗,终止妊娠还是延迟治疗以及如何检测病情,治疗是手术还是孕期化疗或放疗,治疗对母儿影响以及预后如何,结束妊娠的时机和方式是什么。并为我们介绍了妊娠对宫颈癌影响的最新观点,具体如下:同龄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无差异,妊娠本身并不改变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患者预后与妊娠无关,预后差是由于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组织细胞分化差则患者的预后差,妊娠晚期及产后才发现的宫颈癌预后差。对于孕前未进行筛查的患者,孕期一定要进行宫颈癌筛查。担心妊娠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有可能会诱发出血,引发流产或早产等问题。目前公认的也有明确的国内外专家指南,共识指出妊娠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安全的。妊娠期宫颈浸润癌的处理,要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分级、患者年龄、孕龄、胎儿状况、家庭对妊娠的渴望程度,综合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双方的危险和收益。最后,我们要知道,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要充分平衡母儿利益与风险,动态监测宫颈病变的变化情况。

马晓欣教授:早期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分析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可能起源于子宫颈,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潜能细胞的少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马晓欣教授指出早期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主要为小细胞癌,它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鳞癌、腺癌)相比,目前的治疗效果尚很不理想,是妇科肿瘤临床难题之一。目前采用的数据多来自专家经验及有限的回顾性研究,缺乏前瞻性数据。马教授认为在排除身体其他部位原发性内分泌肿瘤转移外,依据组织学形态,结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上皮性标志物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可诊断,最终确诊需要活检标本。DWI联合 DCE-MRI的ADC值、TTP、EP可作为有效量化指标用于与宫颈鳞癌及腺癌的鉴别诊断。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率低,患者预后差。子宫颈局部肿瘤直径≥4cm及临床分期≥IB2期是影响其预后的不良因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该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些关键生物靶点,是探索更有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另一条思路。

刘爱军教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规范及临床病理联系

解放军总医院刘爱军教授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术语的演变及意义,宫颈活检/锥切组织病理诊断规范,p16免疫组化染色及意义这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个人报告。讲演的过程中,搭配宫颈解剖组织学和病理诊断报告的图片,生动形象,简单易学。最后,关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规范及临床病理联系这一主题,刘教授做出如下总结:简化宫颈病变诊断术语,提高诊断重复性并更贴近临床实践;对宫颈病变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需要全流程管理,规范执业操作;了解免疫组化标志物的适用范围及其意义,正确解读染色结果,避免滥用;临床与病理多沟通多合作,共同提高宫颈病变诊治水平。

向阳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向阳教授首先就指出对于IA1—IB1 <2cm,鳞癌或腺癌,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随后重点讲解了全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其优势是:子宫动脉的游离更加精准,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机会得到明显增加;输尿管及周围的解剖与游离更加清楚,有效防止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子宫骶主韧带切除的范围更加可控,尤其对于2-4cm的肿瘤患者切除范围可得到充分保障。治疗结局包括治疗后安全性和生育功能的评价。向教授认为早期宫颈癌(IA-IB1)期患者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慎重的选择患者非常重要。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存在一定的手术损伤风险,尤其是发生膀胱、输尿管和血管的损伤。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治疗后妊娠率还期待得到进一步提高。

张国楠教授:卵巢上皮癌分子分型与精确治疗

卵巢上皮癌目前两种治疗方法是PDS与NACT+IDS模式,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率相近。2016年SGO更新指南后,NACT+IDS模式应用更加普遍。但是,NACT的应用犹如一把“双刃剑”,仍存争议。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张国楠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卵巢上皮性癌的分类,并指出根据组织学和基因突出特征的研究将EOC分为两个不同的分子类型即Ⅰ和Ⅱ型肿瘤,对这两种类型的肿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后,与我们分享了紫杉醇耐药的新进展。

刘萍教授:尿失禁手术的相关解剖

1997年美国尿控协会指出耻骨后尿道悬吊术和悬吊带术式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刘萍教授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解尿道肌肉的构成、尿道膀胱在阴道的投射标记、女性尿道的支持结构(包括盆筋膜腱弓及连接到尿道的支持组织,所谓“吊床”结构,尿道支持韧带和会阴膜)。随后,刘教授对现在常用的Kelly手术和MMK手术也做了详细的讲解。另外,由于穿刺针至膀胱壁的平均最近距离最短,是最易损伤部位,我们进行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

刘禹利教授:宫颈癌诊疗精准医学临床思维-宫颈癌基因甲基化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刘禹利教授将本次报告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基因甲基化检测准确鉴别患子宫颈癌风险、新型子宫颈抑癌基因PAX1甲基化检测、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服务保障体系。曹泽毅教授曾说过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可以通过早期筛查(癌前病变)、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刘禹利教授指出由于二胎化时代的到来,妇科医师面临新的挑战,保守性预防将取代过度治疗。PAX1基因甲基化将解决HPV持续感染恐慌问题,并为癌前病变提供风险评估。其优势具体如下:提供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准确鉴别在短期内进展为宫颈癌的高风险病变;新型分子标记物,侦测基因病变,精准风险分层;操作自动化,重复性高,结果准确可靠;降低细胞学检测的漏诊率与HPV的假阳性率;给宫颈干预后结果及复查提供一种新的判定依据。最后,刘禹利教授还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

冯力民教授:新视角认识宫腔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在报告的开始就指出,宫腔镜的新理念是要无痛、无创、快捷、安全。我们要重视技术普及,学习新老技术的完美结合,明确各类宫内病变治疗要点,让致死并发症成为传奇。宫腔镜检查和治疗能够安全、有效的在门诊进行在于宫腔镜口径的缩小、手术技巧日益娴熟和对并发症的深入了解。那么,门诊宫腔镜理念具有何种优势呢?它作为一种新的疾病诊疗理念,使用的是更微创的手术技术,手术过程不占用床位、手术室,手术时间短。同时,由于不住院费用低、疼痛少恢复快,符合自然腔道内镜检查门诊化的发展规律。阴道内镜由于其多种优势应该成为门诊宫腔镜的标准操作方式。手术宫腔镜的应用旨在寻求有效保护子宫内膜的方法,宫内刨削系统不使用电能,将组织碎片直接吸引排出体外,更细外径,减少扩宫,钝性头端,避免子宫穿孔,可最大限度保护子宫内膜。随后,冯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多篇文献和多个手术视频。最后,冯教授提醒参会学者要不忘传统的术式,包括D&C、阴式手术、传统开腹、各类微创等。

王敏教授:宫颈癌前病变的规范处理与生育功能保留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对受孕力及妊娠的影响日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如何规范处理宫颈癌前病变,对有生育要求的宫颈癌前病变女性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保留生育功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王敏教授认为对CIN的处理应结合细胞学,HPV及阴道镜检查结果,严格掌握锥切指征。CIN自然消退比例高,尤其是年轻女性,故在对年轻女性的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应更为保守,切勿盲目扩大治疗范围。妊娠期CIN应以随访为主,除已证实为浸润癌,其他宫颈癌前病变不建议治疗。消融治疗因无法获得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价,故对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不推荐使用(知情选择),其是否可增加患者早产风险仍存在争议。LEEP对妊娠影响较小,推荐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避免过度电凝)。LEEP及CKC对患者术后受孕能力无明显影响,可增加早产风险,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无明显影响,CKC可增加低体重出生儿风险。

贺红英教授:前哨淋巴结联合超分期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与思考

目前在国际上,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仍存在争议,但国内专家达成了包括切除淋巴结对分期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意义更大等多个共识。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妇瘤科贺红英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做到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术中前哨淋巴结绘图,术后淋巴结超分期检测。前哨淋巴结绘图结合超分期检测可提高病变局限于宫体、且具有低假阴性率的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近期研究表明在一些高危患者(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也可使用前哨淋巴结绘图。病理分超期方法检测到SLN的微小转移灶是SLN对评估手术分期的另一个潜在价值。最后,贺教授提出如下问题与展望:SLN示踪剂及注射途径是否已经是最优化,仅行SLN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如何,仅行SLN切除术的适应证是什么,能否纳入高级别病变患者,如何完善腹主动脉旁前哨淋巴结绘图,微转移(ITCs)患者的术后治疗模式,超分期=肿瘤分子分期?

俞梅教授:非HPV感染宫颈癌

90%以上的宫颈癌中均可检测到HPV的存在。几乎所有的宫颈鳞癌由HPV感染引起,而大约10%的宫颈腺癌与HPV感染无关。宫颈腺癌可分为HPV感染及非HPV感染相关。北京协和医院俞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病例讨论,包括宫颈胃型腺癌,宫颈透明细胞癌,宫颈中肾管腺癌三种宫颈癌。经过对以上的病例讲解,俞教授做出如下总结:诊断困难:细胞学阳性率低,HPV阴性;病理诊断也困难,需要对点活检甚至锥切才能确诊;临床检查、查体很重要:桶状增大的宫颈一定要重视,某些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有助于诊断;治疗困难:同普通宫颈腺癌,强调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的作用有待验证;预后:透明细胞癌尚可,胃型腺癌很差,中肾管腺癌不明确。关于HPV疫苗应用,更多的非HPV感染宫颈癌如何进行这部分病人筛查,宫颈细胞学的重要性及新的检测方法染色方法新的标记物的应用,非HPV感染宫颈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都是我们需要继续在临床进行实践研究并思考的问题。

赵方辉教授:预防性HPV疫苗研究进展及全球应用

HPV16型致宫颈癌的危险性最强,其次是HPV18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以预防性HPV疫苗研究进展及全球应用为题,为我们全方位的介绍了HPV疫苗,包括HPV疫苗的原理、接种管理、免疫原性、有效性、安全性等。关于人类是否可以消除宫颈癌,世卫组织认为是可以的,通过综合高接种率的HPV疫苗和高覆盖率的宫颈癌筛查,人类可以彻底消除宫颈癌。并呼吁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利用科学与技术、制定相关政策向消除宫颈癌而努力。

魏丽惠教授:宫颈癌筛查和质控

中国子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持续上升,高危型别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元凶”。

子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HPV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二级预防(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治疗),三级预防(宫颈癌的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指出当前以HPV作为初筛的方法越来越多,细胞学不失为分流的有效方法。对不同年龄者应采用不同的筛查策略,同时阴道镜对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起到决策的作用;随着对宫颈癌防治工作的深入需要大力加强阴道镜人员的培训。优化疫苗接种后的筛查分层管理,并结合中国现状,继续总结中国自身的筛查策略。

魏正强主编:论文书写与投稿技巧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魏正强主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的审稿原则,具体如下:对照组的有无及设置是否合理,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是否科学可靠,纳入/排除标准是否恰当,样本是否足够,组间重要的基线状况是否可比,有无相关偏倚因素存在及是否有措施防止,受试者依从性,相应试验观测指标及资料整理、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等。这对于众多临床医师进行投稿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作为一名临床研究工作者,选题的基点、注重科研方法的选择、重视临床研究设计、深刻剖析实验结果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目前常见退稿的原因包括选题无新意、重复报道,临床实用性差;科学性差;统计学方法错误;论文书写方法错误;抄袭、一稿两投。以上内容,希望对参会学者以后的论文书写以及投稿提供有效地帮助。

张颖教授:从一例巨大盆腹腔肿瘤的诊治谈体会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张颖教授关于   巨大盆腹腔肿瘤提出了四个治疗思考,具体如下:1.经验教训,为什么没有切除卵巢?没有追踪两次手术的病理?是否补切卵巢?。2.关于肌瘤粉碎:FDA数据显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肉瘤发生率1/352。因电力分碎子宫或肌瘤可能导致未知肿瘤腹腔内扩散(2014/4/17),建议停用该类器械。3.关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早期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III期及IV期应考虑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LG-ESS预后相对较好,有复发倾向,需定期复查。4.巨大盆腹腔包块的诊断:腹腔镜检查是否附件来源或后腹膜肿瘤。并做出如下总结:子宫肌瘤粉碎慎用!需要防护;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切除卵巢;子宫次全切除术谨慎选择;巨大盆腔包块易误诊,注意卵巢及CTA判断血供来源;本病历需要追踪病理结果,冰冻提示索形细胞瘤,不能忽视可能的肉瘤。

王薇教授:HPV感染深度认知与宫颈癌防控策略转化

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HPV16/18,不论近期还是远期宫颈病变风险都远远高于其它型别 · HPV 16/18高于其他型别致癌力决定了16/18分型在HPV阳性分流中的价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王薇教授认为HPV16/18 型致癌力远高于其它类型,高危HPV整合到人类基因组是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重要始动因素,机体针对不同HPV感染状态的免疫应答特征各异。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包括HPV疫苗(一级预防),筛查策略(二级预防),宫颈癌治疗(三级预防)。深度认知、新的治疗方案、完善的筛查方案使我们相信攻克子宫颈癌不是梦。

林仲秋教授:宫颈癌开腹手术的优势

关于宫颈癌的治疗,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指出其早期多采用手术治疗,晚期为放疗+化疗,复发则为放疗、手术、化疗。另外,腔镜广泛比经腹广泛术后复发率高、生存率差,推荐和病人充分沟通,建议经腹手术。开腹的优势包括:暴露好、真实视觉;有触觉,并发症较少;学习曲线较短;较少热损伤;切除范围易控制;避免过度游离。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打开直肠侧窝,分离直肠阴道间隙,切断宫骶韧带,分离膀胱阴道间隙,打开输尿管隧道,切断主韧带,切除阴道旁组织,切断缝合阴道。最后,林教授提醒我们不能因为几篇文献全盘否定腔镜技术。坦然面对LACC结果,积极改进腔镜技术,尽力降低复发才是王道。严格培训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是关键。必须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适的医生。生命是最重要的。

杜培教授:如何在妇科微创手术中保护卵巢功能

广州番禺中心医院杜培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卵巢手术、输卵管手术和子宫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在卵巢手术中,提高术者手术技巧、手术操作技巧、手术止血的选择、手术止血技巧等可增加手术对生育功能的保护。输卵管造口及病灶清除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对生育能力的影响。输卵管手术时对生育的保护措施为应尽量避免输卵管切除手术;在行结扎和输卵管部分切除时避免损伤输卵管系膜内血管;使用能量器械如单极、双极电凝时,避免输卵管血管的电热损伤,尽量减少医源性的卵巢伤害。子宫手术中保护生育功能的措施是:子宫疾病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尽量保持器官的完整性;彻底止血,认真缝合,不留死腔;术前充分评估,不强求腹腔镜手术。

罗光楠教授:单孔罗湖二式阴道成形术

罗湖二式以手术简单(20-40分钟完成)、术后不戴模、术后一月可性生活、性生活质量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广受患者欢迎。手术+顶压=罗湖二式。对于如何减少术中副损伤-穿刺引导法阴道隧道贯通术,如何更美观-单孔罗湖二式阴道成形术,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光楠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后,罗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是将罗湖术式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史文静教授:宫颈腺癌保留卵巢的思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史文静教授以宫颈腺癌保留卵巢的思考为题,从概述、保留卵巢的安全性、保留卵巢的条件、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首先,宫颈癌呈年轻化趋势,早期宫颈腺癌的5年生存率>80%,细胞学筛查敏感性较差。宫颈腺癌保留卵巢的条件包括无淋巴结转移,无宫旁、宫体受累,无淋巴转移,无脉管浸润,无深间质浸润。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有:卵巢转移的风险,个体差异,卵巢良性疾病再次手术2%~4%,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0.2%,双侧输卵管切除,并发其他罕见病理类型的可能。最后,关于宫颈癌后续的思考是:改善生存质量与卵巢转移风险并存,规范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前瞻性对照研究,少见及罕见病理类型保留卵巢,宫颈腺癌早期有效筛查的突破。

刘慧姝教授: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慧姝教授认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根治性治疗方法是阑尾切除术,但是手术会增加胎儿丢失及早产风险。其中手术探查阴性的发生率是20%-35%,妊娠女性中发生率较非妊娠女性高,妊娠期临床诊断阑尾炎困难,积极影像学检查可降低探查阴性率。对于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妊娠丢失率更高。刘教授提醒我们,如无明确产科指征,不建议在阑尾切除术时进行剖宫产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郎景和院士谈妇科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现代观念
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哪些?
40年抗癌巨变,肿瘤已变得不再可怕
妇科肿瘤有多可怕?这些星级指数告诉你......
绝经后月经“回潮” 当心妇科肿瘤
4种癌症是女性健康的“杀手”,有何特点?又该怎样有效预防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