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淮八绝董小宛:最动人的爱,是肯为他低至尘埃

十里秦淮,灯火璀璨,

胭脂红了乌衣巷,

花雕醉了歌舞池。

明末清初,这里青楼林立,

往来游人如织,

那歌舞升平的盛世亦幻亦真,

只有这条趟了几千年的河流,

迎送那些闻声而来的有心人,

又轻轻撩起才子佳人的一帘幽梦。

秦淮八绝,是这十里香堤,

无法忘记的名字。

最盛名是柳如是,

最侠义是李香君,

最倾国是陈圆圆,

而最动人是董小宛。

董小宛聪明灵秀,才色双绝,

落于红尘却未曾自甘堕落,

她苦觅真情,

坚决嫁与冒襄为妾任劳任怨,

在夫家遇难时不离不弃,

殚精竭虑,维持生计。

从名妓到贤妾,

董小宛一路凄风苦雨,

但却最终敌不过红颜薄命,

长眠于如皋影梅庵。

人们悼念起董小宛,

无不为她叹息。

只是我们已无法追问,

这位曾经秦淮旧院的花魁,

在奄奄一息时回想自己

为爱低至尘埃的青春岁月,

是不是依旧心甘情愿,

是不是已经了无挂牵。

董小宛本是大家闺秀,

取名白,号青莲,

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

从小浸染书香之气,

诗文书画样样都学。

董家祖业昌盛,

董白终日穿梭于江南织绣间,

云龙凤鹤、花草鸟蝶。

针线女红不在话下,

也养出个柔情似水的性子。

只是好景不长,董白13岁丧父,

母亲悲痛欲绝,加上明末战乱,

董母便卖了旧宅带着女儿

隐居半塘河滨的幽室,

绣庄的事也移交给了掌房伙计。

两年后当董家绣庄预备清算账目,

却发现早已负债累累,

董母知道定是绣庄伙计生事搞鬼,

却无奈自己和女儿无力对抗,

她气郁成疾,卧床不起,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15岁的董白身上。

从来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

深养闺阁的大小姐哪里肯向人低头借钱,

只想凭借一己之力帮母亲治病,

于是她来到金陵秦淮河畔,

在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小宛气若幽兰,高贵绝俗,

她只愿卖艺却不愿陪笑,

因此扫了很多客人的兴致,

鸨母虽看中她的相貌才艺,

却不能纵容这孤傲的脾气,

来了这秦淮河畔,

谁都是身世可怜之人,

岂能任凭你矫揉造作。

董小宛绝不屈服,一气之下回了苏州,

但母亲重病缠身,请医吃药都需要银两,

债主们听闻董家小姐回来了,纷纷上门讨债。

董小宛15岁画作 《彩蝶图》

《红楼梦》中曾记:

“当年地陷东南,东南有个姑苏城,

阊门外有条十里长街,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小宛沉思了一夜,

决定动身到七里山塘挂牌接客。

为了生存,她压抑自己的清高,对客人卖笑,

但只有一点,绝不卖身。

那些自命风雅的公子名士

倒是颇喜爱小宛的性情,

她不似大多青楼女子只是卖弄风骚,

这位美人不仅能吟诗作对,

还洁身自好,

越不可得越教人难以放下。

很快,小宛的名声便传开了,

很多文人雅士前来,

只为一睹这江南名妓的真容,

他们带着小宛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

旖旎风光让小宛愁绪消散了。

但在这灿若云锦的山塘安居不过三年,

小宛的母亲便不幸离世。

小宛是个极孝之人,

母亲的去世撤走了她坠入红尘的所有筋骨,

她寝食俱废,大病一场。

这是1642年的早春,乍暖还寒,

此时她最需要的,便是一个可依靠的知心人,

这一念想,眼前浮现的,

竟是两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冒辟疆,

那位冒公子出身官宦人家,英俊潇洒,

他为见自己一面用心良苦,情真意切,

是个可以托付的人,只是不知两年过去,

公子是否还记得自己。

这位董小宛惦念的冒家公子,

的确曾对董小宛念念不忘,

那次匆匆的晤见,

小宛一袭素衣,粉黛未施,

俗尘未沾的模样宛若清泉,

那回首的盈盈一笑让自己魂牵梦绕多日,

他曾在次年想再度去看她,

却因小宛游览山水在外而作罢。

小宛不知,多情的冒公子,

并没有痴心对她一人,

他也心系陈圆圆,

甚至已到了相知相许托终身的地步。

正是小宛沉浸丧母之痛那年,

冒辟疆因为周事缠身,

没有及时与陈圆圆将婚事定下,

等他再去寻时,美人已被虏北上,

他百般懊悔只能湮灭这段情缘。

黯然神伤的冒辟疆和好友泛舟山塘,

一解心中苦闷,

流水漫荡,

他的画舫靠近了那户他也曾流连的枕水人家。

再见小宛,

已不是三年前那清丽美人,

闻着满屋草药味,

望着眼前憔悴不堪的小宛,

冒辟疆心生怜惜,

两个失意的人就这样相互取暖。

小宛想到家母曾盛赞冒公子,

不愿再放他走,

畅聊一夜后董小宛决定以身相许。

冒辟疆沉吟许久,

对董小宛来说,他是那缕重生的火光,

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段露水情缘,

而且她负债累累,自己不愿徒增烦恼,

于是他推脱说功成名就之时再议婚事吧。

小宛难分难舍,登上冒辟疆的小船,

说要送送他,一送便是二十七天。

小宛又怎会不知冒君心思,

但那敷衍之词并未击垮她的绝心,

送到北固山下,不得不别,

她拖着病体面对着滔滔江水起誓

“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

1939年 周璇出演《董小宛》

这一年冬天的傍晚,

冒辟疆正在老家如皋私园陪父亲饮酒,

梅上枝头映得冒家门楣红红彤彤,

似是为迎接南来的客人早已算好了花期。

这一夜,风雪兼程的董小宛站在了冒辟疆的门前,

而和她一起来的,

还有一封江南才子钱谦益的书信。

钱谦益已为董小宛还清了所有债务,赎了身份,

还为她支付了从苏州乘船而来的费用,

只因小宛乃是钱谦益爱人柳如是的闺中密友,

他知道小宛心意决绝,非冒辟疆不嫁,

便也希望董小宛有个好归宿,

于是为她推波助澜,希望能成全这桩美事。

那年冒辟疆已是31岁,董小宛18岁。

就这样,小宛心甘情愿地嫁做冒辟疆妾侍,

却管弦,洗铅华。

恪守本分,勤勤恳恳,

伺候冒家上下任劳任怨,

俨然一个丫鬟姿态,

辟疆母和妻都特别喜欢她。

1963年 夏梦版的董小宛

她厨艺了得,贵在足够用心。

既能制五花露,又能文火细茶。

丈夫喜欢吃肉,她便研究食谱,

拜访名厨,创制了“虎皮肉”,

有时冒辟疆见油水生腻,

小宛也能将荤菜做得朴素雅致,

“蒲藕、笋蕨、鲜花、野菜、

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

芳旨盈席”。

冒辟疆还好甜口,

小宛便研制了桃糕、西瓜糕、菊花糕,

当世和后世无数文人皆仰慕小宛灵巧的厨艺,

而能尝鲜的,除了冒家,

也只有丈夫的一众酒席好友了。

小宛自制的鲜花糖露,是饴糖酿先造成甘露,

加入腌制过的梅花,花汁溶化在露液中,

露面还要飘上各色花瓣,

野蔷薇、玫瑰、金桂、香菊等,

客人每每酒后喝上一杯,便能解酒止渴。

坊间皆知,

冒辟疆之妾入得厨房,更是上得厅堂,

求冒辟疆字画的人很多,

董小宛常为丈夫代笔分忧。

丈夫收集唐人诗篇,

她就认真地在一旁稽查与抄录,

校订成册供夫君查阅。

贤妾如此,知己难求,

但董小宛一样可以胜任。

明月当头,

她陪着辟疆在庭院中赏花作诗,对谈国事,

独自一人时,

她便在书房里挥毫泼墨,凝神练字。

董小宛临习的《孝女曹娥碑》

小宛的书画,到如今已是稀世藏品。

在冒襄的指导下,她创作了两幅重要作品,

《玉肌冰清图》和《孤山感逝图》

《玉肌冰清图》

贫瘠的山坡上,两株水仙风姿绰约,

亭亭玉立,清秀典雅,

正如自爱自怜的董小宛,

命格坚韧,

不许淤泥侵皓素。

《孤山感逝图》

而这幅《孤山感逝图》,

画上有董小宛的题诗,

“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

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

小宛借梅花来表达自己丈夫与宫紫玄等人,

明亡后不再做官的惘然与亡国之痛。

素日操劳家务的董小宛,

笔触依旧楚楚可人,不见丝毫莽气。

在卑微的生活里,

她也始终没有抛弃那个高洁和清亮的自己。

小宛热爱绘画,也颇有灵性,

书画是她生活的另一种美好寄托,

纵使后来逃难,她也将画卷收起,

跟着她辗转多地。

董小宛《秋园雅兴》局部

小宛爱诗情画意,

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

半夜回到室内,也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倾洒。

月亮西去,她会恋恋不舍地

反复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谁不想冲破围城,谁不想获得自由,

但我们每一步的盘算对于生命长河来说,

难免狭隘。

莫不如保留那一份永恒的向往,

那澄澈的诗意便会翩然而至。

董小宛《秋园雅兴》局部

《一柄象牙彩蝶》

董小宛

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辉。

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看似寻常安宁的日子,

董小宛只过了一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

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

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战乱期间,人心惶惶,

冒辟疆却在此时病倒了,

柔弱的董小宛一边照顾着病重的丈夫,

一边精打细算,维持生计。

董小宛为照顾冒辟疆,想了各种办法,

她在床榻边摊了一张破草席作为自己的卧床,

只要丈夫一有响动,她就能够察觉。

禹之鼎绘《水绘园篠濑图》

令人心寒的是,

冒辟疆曾想过抛下董小宛,

带着全家逃难,能少一人是一人,

他完全没有顾及董小宛

日日夜夜侍奉再旁的苦心,

令人唏嘘的是,

最后说服冒辟疆带小宛一起走的人,

是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

董小宛并不责怪丈夫,

反而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他,

冒辟疆恶寒发颤时,她便紧紧搂住他;

发热烦躁时,为他揭被擦澡;

腹痛时为他揉摩;

下痢就要为他端盆解带;

后来丈夫不能仰卧,

她便让他靠在自己身上,

坐睡了整整一百天。

如此反反复复大半年,

冒辟疆身体渐渐恢复了,

但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

最终确诊为肺炎。

俞明 《董小宛病榻小影》

在一路风餐露宿的历劫中,

董小宛最终一病不起,

陨落在她28岁的青春年华里,

在冒家的一片哀哭中,她安详地离开了。

小宛临终,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

“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直到最后她依然深信自己的爱人,

深信自己那一夜乘船而至孟家门,

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孙菲菲版 董小宛

失去董小宛对冒辟疆来说,

不知是否真的痛彻心扉,

后来冒辟疆写了一本《影梅庵忆语》,

追忆他和董小宛的生活点滴,

他说自己一生的幸福,

都在和董小宛相处的

那九年中享尽了。

三百多年来,

董小宛安睡于如皋影梅庵,

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而在如皋,每年过年,

大人们还是会买上几盒酥软的董糖,

孩子们问起由来,

便会有人念起董小宛的名字。

那是小宛为夫君所做的糖。

那糖包得朴素,

甜得发腻,

酥的易碎,

拿在手里不小心就会落下粉屑,

如同秦淮河畔的佳人

和她一生追寻的真情,

美得动人,却轻得如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散原创】度金凯作品 | 尘埃里的花
董小宛:沙龙女主人也要归宿
名妓董小宛情归何处:是顺治帝还是公子冒辟疆
明末秦淮八艳都是谁?有什么事迹?
董小宛:恋上风流才子,痴爱一生,香消玉殒,竟换来如此冷酷评价
董小宛:枕薄透嫣红,霜清夜色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