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穷养”的孩子该如何摆脱“花钱如割肉”的厄运

作者:杨小阳

图片:雾都孤儿


 1 


前几天的文章下面,有读者留言说:



两则留言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 我配不上更好的物质。

  • 我已经习惯了不为自己花钱。


这是穷养(此篇文章中的穷,单指物质匮乏)的后遗症,如影相随。


即使经济状况极大好转,深入骨髓的匮乏感依然让人感觉“花钱如割肉”。这种状态,细细想来,让人充满了深深的沮丧与悲哀。


如果经济允许,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富足的生活,不管物质还是精神。

富足不是浪费,富足不是奢靡,富足不是攀比。


富足是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富足是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富足是学会愉悦自己。

但一切的前提是,父母要有。


 2 


父母不能牺牲自己的物质需求,一味满足孩子。


自己穿几十块钱的衣服,给孩子买几百上千的品牌。


自己买东西,购物车一减再减,给孩子买东西,购物车一件又一件。


买回价格高昂的水果,自己一个舍不得吃,全留给孩子。


孩子放一颗水果在你口里,你一推二拒。


这不是富养。


这种通过克扣自己满足孩子物欲的养育方式,容易培养出两种孩子:


不懂感恩的白眼狼。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他们不应该对自己好。


满怀愧疚的负债人。父母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我欠父母的实在太多了。


理性的爱是,富养你的同时也富养我自己。


当然,不限物质。


经济条件一般,可以吃火龙果。经济条件好,可以吃黄龙果。


但无论哪种水果,父母与孩子都是共享的。


 3 


在跟豆爸结婚之前,我的工资有四个去向:吃饱;穿暖;买书;存银行。


是吃饱,而不是吃好。是穿暖,而不是穿得漂亮。是买书,而不是买价格贵的物品。是存银行,而不是买理财产品。


美其名曰:物质上穷养、精神上富养。当然是养自己。


因为不喜欢聚会,不喜欢K歌,不喜欢逛街,不喜欢应酬——天知道,是真的不喜欢,还是因为怕花钱而不喜欢。


我来苏州十几年,朋友屈指可数。


除了上班,就待在家里看书。即使外出,去的地方也是园林卡上的景点(120元年卡,30多个景点,一年可以累积玩100次)。


这样的生活,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渐进形成的习惯。


而一个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多个年月的沉淀。


从我记事起,就懂得父母辛劳,挣钱艰难。白菜几分钱一斤,玉米两毛钱一根。有时候卖了一天的蔬菜,拿回家一张百元假钞。


如果你从未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就无法理解一个人对金钱的逃避与敏感。


印象中,不曾向父母提过任何要求,不管吃穿用度。


母亲买了好看的衣服,穿着欢喜。买了不中意的衣服,一样上身。


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买不起好看的衣服,多买书还不行吗?一件大衣够买几十本书的了。


那时候,特爱用“外表无所谓,内心真善美”的理念麻痹自己。外表清高坚强,内心敏感脆弱。


那是一个分裂的自我。


 4 


谈婚论嫁的年龄,依然幻想着“总有一个人,能穿透我朴素无华的外表,直视我有趣可爱的灵魂”。


事实上,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朴素无华的外表,去看你有趣可爱的灵魂。


即使身为女人,我也更喜欢漂漂亮亮、打扮得体的女孩子。更何况,天生好色的男人。


或许有人会问,明知自己朴素无华,为什么不用好的化妆品,不买好看的衣服?


扎心的说法是,长年累月的勤俭节约,我已经习惯了不为自己花多余的钱,习惯了物质上“低端的标配”。


这样的生活是无助的、愤怒的、丧气的、自卑的。


当想要奢侈一下,买一件以前不舍得买的物件时,物件的标价会偷偷地告诉你:


这件东西,够父母卖好几天白菜的了。

这件东西,够父母打几天小工的了。

这件东西,真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吗?

这件东西,你真的值得拥有吗?


于是,习以为常地松开了紧紧抓着标签的手,若无其事地挪开了紧紧盯着物品的眼。

此时此刻,喜不喜欢不重要,价格贵不贵才重要。


 5 


豆爸是个对金钱没什么概念的人。


他的消费观是,喜欢就买,只要买得起。至于值不值得、需不需要,都不是考虑的范围。


每次逛街,当我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却因价格举棋不定的时候,他常常拎到收银台直接把帐结了。


那种感觉,欢喜中透着割肉的痛,分裂得很。


连续多次后,痛感逐渐减弱。类似于医学术语——脱敏。


小时候不敢花钱,因为心疼父母。


长大后舍不得花钱,因为节俭已根植于心。


童年期物质的匮乏或富足的确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消费观。


而童年没得选择。穷富,或者说穷养还是富养,皆取决于父母的经济能力和价值观。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花钱如割肉的人,都难以享受消费带来的愉悦感与满足感。这种感觉也在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行为与观念。


如果你是被穷养长大的,遇见了一个不曾被金钱困扰的人作伴,请放下执着,随Ta改变。


如果你是被富养长大的,遇见了一个从小被金钱困扰的人作伴,请多些包容,为Ta花钱。 


金钱是通往幸福的媒介。多有多花的爽快,少有少花的快乐。


量力而行,愉悦自己,是对金钱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褒奖。


无论童年的物质多么匮乏,都请记得,你值得拥有你喜欢的一切。


去赚钱吧,然后去花。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心富足,孩子的品行会更好
童年给够了,孩子不缺爱
为什么不要向孩子哭穷,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父母吝啬还是舍得花钱,20年后孩子差的不是钱,而是……
家庭再贫困,也要富养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请一定要重视
内心富足的父母,都这样和孩子“谈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