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374个亿!这10项重点工程将改变生活

在第十三次江苏省党代会上

省委书记李强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

对苏州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寄予厚望

重点提了四个问题

↓↓↓

苏州怎样发挥引领作用?怎样追求原创性成果?怎样打造自己的标志性品牌?怎样更好地体现苏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这四个战略性命题

就是要求苏州真正把

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动力

在全省创新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此

市政府提出

实施10项以打造创新高地、

实现引领性发展为统领的重点工程

▼▼▼▼

10项重点工程

1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布局, 各类创新载体数量、 规模和服务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每年引进建设 30 家左右符合苏州产业需求、 具有苏州新型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

◆每年布局新建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5 家, 合作共建产学研联合体 200 个;

◆2017 年, 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力争达到 90%左右, 有效建有率力争达到 80%左右。 

2

关键技术攻关工程

◆持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 每年组织实施 50个左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示范重大项目、 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1000 项以上、 培育 500 个省高新技术产品。

◆力争到“十三五” 期末, 全市产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微纳制造、 第三代半导体、 创新药物等若干领域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

智能制造发展工程

◆到“十三五” 末, 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初步建

立, 企业在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供应链协作、 营销服务等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明显。

◆ 到 2017 年底, 培育 1~2 家智能工厂, 建设 50 家智能车间, 推动 300 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 推广应用 3000 台工业机器人, 改造提升规模以上传统企业超过 20%。

◆ 力争到 2020 年, 培育 10 家智能工厂, 建设 100 家智能车间, 推动 1000 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 推广应用 10000 台工业机器人, 改造提升规模以上传统企业超过 60%, 新认定 50 个以上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首台(套) 。 

4

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工程

◆ “十三五” 期间, 聚焦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服务业转

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 高端化、 品牌化、 集聚化发展。

◆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到 2020 年现代服务业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60%以上, 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20%以上。 

◆着力建设新兴载体, 到 2017 年形成 100 个产业融合度高、 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 到 2020 年争取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超过 20 家, 建成 50 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 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到 2017 年培育增长效益好、 创新创业带动力强的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 100 家,到 2020 年培育竞争力强或成长性好的平台企业 1000 家。

5

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以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 技术与我市传统制造业、 服务业相结合, 为我市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引擎、 新动能。 

◆设立大数据产业引导资金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 成立大数据产业研究院。 

◆到 2016 年底, 成立 10个“大数据 ” 特色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 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大数据产业, 促进市、 区、 开发区大数据产业联动。 

◆2018年底前争创国家、 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 力争到 2020 年, 培育出若干家超百亿级的全国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 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 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大数据应用试验区。  

6

企业互联网融合提升工程

◆在全国率先建成两化融合示范城市, 工业企业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水平全省领先, 重点培育和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及示范企业。 

◆到 2017 年,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商拓市覆盖率达到 40%, 培育完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30 家, 创建省级两化融合及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50 家, 全市工业企业宽带接入率达 85%。 

◆到 2020 年,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商拓市覆盖率达到 80%, 培育完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150 家, 创建省级两化融合及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200 家, 全市工业企业宽带接入率达 100%。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 生产管控、 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 80%, 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85%, 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 50%。

7

企业创新国际化示范工程

◆力争到 2020 年,海外高科技并购资金占全部对外投资额比例达到 25%,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100 家以上, 企业技术进出口合同数增长 50%以上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 4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 50%左右

◆ 累计引进和培育各类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企业达 350 家, 促进开放与创新互动发展, 为全市开放创新工作做出示范。 

8

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工程 

◆汇聚更多科技金融资源, 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精准、 高效、优质的服务, 建设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 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平台。

◆到 2017 年, 平台企业 15000 家, 服务企业 5000 家, “科贷通” 贷款 230 亿元; 各类创投机构 350 家, 管理资金 1100 亿元, 引导设立天使投资基金 5支; 科技保险承保额 1200 亿元; 新增上市公司 10 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 100 家。

◆ 到 2020 年, 平台企业 20000 家, 服务企业 8000家, “科贷通” 贷款 380 亿元; 各类创投机构 500 家, 管理资金1300 亿元, 引导设立天使投资基金 20 支; 科技保险承保额 2000亿元; 上市公司 150 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 500 家。 

9

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高端    产业, 大力    度引进顶尖人才、 领军人才、 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到 2017 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高端人才对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20 年, 培养一批具有成长为两院院士潜力的人才; 引进 5~10个重大创新团队; 培养 100 名科技企业家;

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团队)1000 个, 紧缺专业人才 10000 名, 打造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全市人才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果,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 25 万人, 人才贡献率达到 50%。 

10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以建设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为契机, 全力打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服务。

◆ 到 2017 年, 苏州自主创新广场线下物理集聚科技

服务机构新增 30 家, 10 家 2000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新增 300家入驻服务机构, 新增 1000 名科技服务人才, 科技服务集聚区内从业人员达 10000 人。

◆到 2020 年, 全力打造区域性创新资源集散和配置中心、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全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以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为核心, 搭建“平台 机构” 的运营架构, 创新知识产权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机制, 探索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 全面构建综合性、 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体系。

◆到 2017 年, 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 1000 家企业和机构上线运行, 展示交易、专利运营和金融服务三大模块基本成型, 成功设立运作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到 2020 年, 基本形成以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为核心、 涵盖专利、 版权、 商标等在内的综合性、 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体系, 运营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专业运营机构和高端服务人才有效集聚, 构建数个规模较大、 布局合理、 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组合, 知识产权交易额累计超过 100 亿元。

大力推动新兴产业标准化(苏州) 协作平台建设, 吸引国内外的标准化资源服务苏州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符合苏州地方实际、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到 2017 年, 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大幅增强, 主导或参与制(修) 订国内外标准累计超过 1950 项; 到 2020 年, 全市技术标准的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主导或参与制(修) 订国内外标准累计超过 2400 项; 国际、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分技术委员会、 工作组累计 75 个以上。 

这10项创新工程主要

有这几个特点

▼▼▼▼

  突出原创能力的提升

  突出标志性企业、标志性产业的培育

  突出开放性、包容性生态系统的营造

将着重聚焦

  聚焦科技创新的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

聚焦项目实施成效

  聚焦文件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合

小鱼发现

在2017年重点推进实施的创新项目中

苏州将投资374.0418亿元!

具体是这样

创新平台载体投资额141.08亿元

关键技术攻关投资额1.65亿元

创新示范应用投资额59.3436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额164.2322亿元

创新公共服务投资额7.736亿元

啧啧啧……

为了推动创新,

咱们苏州真是大手笔!

创新,是城市发展之魂!

2017年,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的两项重点政策和十项重点举措
业态创新,释放产业“引力波”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 济南市政策法规 济南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花”开满园 生机盎然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产业集聚 新动能引领
各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助力撬起创新驱动杠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