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曲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赞歌——记姜高村支前民工的光荣历程

观兖州 知天下


一曲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赞歌

记姜高村支前民工的光荣历程

钱德森

毛泽东同志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如果没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参与和支援,是不可能取得伟大胜利的。不屈不挠的兖州人民,在支援我国革命战争的滚滚洪流中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支前力量。在1946年和1948年两次攻打兖州城的战役中,姜高村人民同兖州人民一起在支前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集体。第二次解放兖州的战斗,从1948年农历5月13日打响,到1948年6月6日(农历)。兖州解放历时将近一个月的战斗,残酷性可想而知,这是一场血与火的战斗。我们鲁西南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金曲阜,银济宁,钢铁打的兖州城”。州历来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要想顺利攻克兖州,我军要付出多少艰苦努力及牺牲。在攻打兖州的日子里,城外村子里住满了解放军部队。攻城前,各家各户的门板、木床和有用的木料等都送到前线支援攻城,为解放军攻城挖坑道当棚板用。上面盖上土,敌人看不清,坑道一直挖到护城河沿,起到迷惑敌人,预防敌机和炮火轰击的作用。解放军夜晚轮流作业,白天休息,敌人并没有发现。这对攻城发挥了巨大作用。部队直接过护城河,减少了伤亡,赢得了时间,解放兖州的战场炮火连天,杀声震地。就是在这样残酷的战场上,始终活跃着一支由兖州民众其中也有姜高村支前民工,组成的特别能干的支前队伍,他们给解放军送粮草、抢运伤员,不怕死,不怕苦,无私奉献。凡是家里有的,只要攻城需要,就主动拿出来,有力地保障了攻城部队的物资需要。

1948年兖州战役的胜利,为淮海战役打下基础。这对于控制南北交通大动脉、封锁津浦铁路,兖州飞机场,切断敌人的供给线,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也就在兖州解放后,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刚刚得到解放的兖州人民,满怀胜利的喜悦和当家作主的豪情,又积极投入到新一轮支援淮海战役的支前战斗中。这里着重说一说姜高村支前队伍往济宁抢运淮海战役中输送下来的伤员的故事。他们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组成了一支由48人组成的担架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守贞、刘桂芳、张继胜、王振修、宋德明、宋德山、宋德仁、王振坤、王建文、王建武、王建德、王振中、王建銮,王振远、王振业、王振芳、李继善、张继增、张庆忠,王振明、张继思、余继珠、余士勲、张庆华、余继河、余春旭、余士奎、余士龙、余春才、余春喜、王振湘、高延年、高延喜、尚衍勤、尚延俭、尚儒才、尚延志、尚延礼、姜怀智、姜怀礼、姜怀仁、姜怀信、闻承训、闻承立、赵勤成、高衍德、高庆富(排名不分先后)。

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担架,有条件的用杉木做,即轻便又好使。没有条件的就用两个小长櫈绑上两个木棍,又笨又沉,大家无论怎样困难都要设法完成自制担架的任务。然后在带队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在兖州飞机场(原九一医院及琉璃厂、豆腐店一带)等候接受伤员。他们四个人一副担架,伤员一到马上连夜送往济宁戴庄部队临时医院。在担架队沿途经过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用白石灰粉做好的路标。以免迷路。兖州到戴庄医院来回一百多里路,连夜打来回。就这样他们全凭两条腿一双肩,汗水浸透了棉衣,脚上打起了血泡。挽回、挽救了许多伤员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姜高村民工支援淮海战役的情况。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国民党军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集结的和以后增援的兵力共八十余万人。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六十余万人。在六十万群众直接支援下,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敌第七兵团,并迫使敌三个半师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敌第十二兵团,其中一个师起义。同时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人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对青龙集、陈官庄被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经四天的战斗将敌全歼。整个战役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人。到此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打响后,刚刚获得解放,翻了身的兖州农民,为了全中国的解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队伍中去。当时姜高村群众支前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有车的出车、有牛的出牛,有人的出人。姜高村参加支前的有:王守贞、李致善、王振坤、王建龙、王建武、王振业,王振远、刘桂芳、宋德山、高际良、尚学文、尚学武、尚景周、闻承发、姜玉令、高继良、张继思、张继胜、余继程、余春发、余春旭等。带队压车的是南王屯村的共产党员张继红等。按一车三牛三人搭配。当时兖州地区共组织了五十辆大车、一百五十头牛、人员二百多人。每车载一千斤小米,共运五万斤。于1948年农历10月份出发,路上战火连绵,敌人的飞机经常向送粮队伍轰炸扫射,走的是乡间小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而当时牛拉的大车都是木轮,有时车被陷入烂泥里,只能人帮着推,弄得满身泥水,棉裤被泥水浸透,感到刺骨的凉。支前队伍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白天赶路,天黑了就找个村庄住下,喂牲口,生火做饭。吃的是小米粥,没有干粮,有时连咸菜也没有。饭后找间屋睡一宿,第二天天蒙蒙亮就继续赶路,抓紧时间一分钟也不耽搁。路上要过几道沙河,河上无桥,牛车过河时必须拼命打牛,使车快速通过,如稍微一慢,车轮下陷,就麻烦了,而且越陷越深。只能把车上的粮食全部卸下来,过了沙地再一袋一袋的装上车才能继续赶路。有时还迷路,又返回来,再重新上路。吃尽了千辛万苦,历时1个多月,终于把粮食全部安全地运到接粮站,回到家时已是农历12月份。

关于山东人民对淮海战役的贡献,陈毅同志在上海解放后一次干部会议上讲话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担架抬出来的,是山东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我陈毅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的支援”。

共和国元帅的这几句心里话,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在淮海战役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一曲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支前队伍的壮丽赞歌,兖州人民及姜高村的支前民工,为解放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理应载人史册,写入村志,让后人牢记。

(本文根据姜高村86岁老人王守贞先生口述,钱德森整理)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三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淮海战役国民党失败的正真原因(4)
山东解放区与淮海战役的胜利(一) Qzone精彩由你而来
淮海战役后勤保障
陈毅:五百万支前民工才是淮海战役胜利的真正优势
淮海战役,群众用小车推出来背后,解放军后勤保障能力有多逆天?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话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