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平朱家:从千年古村走出四位进士,其中就有范仲淹

邹平朱家:从千年古村走出四位进士,

其中就有范仲淹

作者:侯玉杰

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初年,原名朱家庄。因为该村地处孝妇河南岸,当地习惯称之为河南村;又因为范仲淹的缘故,该村被称作范公庄,2001年,该村被确定为“范公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

该村朱家以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为始祖,其后代人才辈出,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大家族之一。按照嘉庆《长山县志》有文字可考的资料证明,包括范仲淹在内,范公村朱家有文武进士共4人,其中文进士3人,分别是朱文瀚、范仲淹、朱龙光。有武进士1人,朱德裕,道光六年(1826年)武进士,三等侍卫,曾任广西隆林营游击,病逝于任上。朱家知名人物如下。

朱文翰

朱文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初授平江府推官。召试馆职,授秘阁校理。宋真宗即位,升户部郎中。景德初年,出为淄州长史。景德末年,调任度支判官。朱文翰在江南任职期间,娶范仲淹母亲谢氏为妻,《宋史》记载:“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两岁时,担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的父亲去世,其母亲谢氏只好带着范仲淹回到老家,因生活困难,改嫁在当地为官的长山县人朱文翰为妻。由此,范仲淹随继父的姓,取姓名为朱说。两年后,继父朱文翰任职届满,返回故乡,朱说母子随同来到了朱文翰的家乡长山县,即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

范仲淹少有大志,《宋史》记载他的刻苦程度时说:“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20多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自己的出身,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毅然辞别母亲脱离朱家,外出求学。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他上书皇帝,正式认祖归宗,恢复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皇祐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范仲淹不仅名贯当时,开创了人臣“文正”典范,而且道德、文学、武功冠盖天下,是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

朱龙光

嘉庆《长山县志》有朱龙光传:

“朱龙光,字寿鹏,体貌俊伟,赋性敦厚,与名士李文熙、张(木普)、王桢辈结“如石”“和山”二社,淹贯经史,文有风格,尤工行草、楷书。中顺治丙戌(1646年)经魁,壬辰(1652年)登进士,仕江南泾县知县。告归。卒于家。著有《笔录文萃集》行世。子澄、清,俱庠生。”

朱廷棕、朱麟符父子

嘉庆《长山县志》有朱廷棕传:“朱廷棕,字云轩,优贡生,秉性严毅,尤乐施予,排难解纷,力承先志。南门外,永安石桥圮,倡义募修,又捐赀督成之。范文正公庙残破,鬻产修葺,复还旧观。应试济南,遇有卖其妻者,棕见之恻然,赠银三十两,俾其夫妇完聚。荒年施粥,就食者云集,全活甚众,腊底,则以余粮散给族党间,岁以为常。子七,麟符尤知名云。”

朱廷棕之子朱麟符传:“朱麟符,字陶庵,号青岩,廷棕长子,乾隆壬午科(1762年)举人,任寿张县教谕。性纯厚,尤笃孝友,好结纳。其课士也,立身以忠孝廉洁为规,为文以清真雅正为宗。时有定陶县熊令被议,无力回里,麟符破产赠千金,熊赖以济。门下寒儒亦时以俸金周其乏。又屡奉委放赈,清查户口,民被实惠,胥吏无所容奸。值逆匪王伦之变,被伤,遂以病致仕。卒于家。子思琛、思琪、思登,思琪工绘事,思登能诗,弱冠入邑庠。”

朱龙光曾孙朱洪远

嘉庆《长山县志》有朱洪远传:“朱洪远,字仪公,邑庠生,龙光曾孙。志行醇谨,无只字入公门。亲族不能婚葬者,周恤之。患难者,排解之。尝遇一妇人,卖其子,询知为翁姑在堂,饔飧不给,洪远予之白金十两,粟数斗,俾其母子完聚。邑人推重之,举乡饮介宾,坚却不就,年九十而卒。所著有《光裕集》行世。”

朱焕章

新中国首部《邹平县志》有朱焕章传,整理如下:

朱焕章,字炳辰,1908年毕业于山东省立高等师范学堂安全科,奖励贡生,任教德州、蒙阴等地。1913年,任长山县视学所所长。值科举初废,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混乱,他朝夕擘划,并赴江浙一带考察,结合县情取长补短,对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体制、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在全县推行体育课和文娱课,一时教育蓬勃发展,学校数量日增,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17年,出任长山中学学监。1921年后,历任留旗院高等小学、周村女子学校校长等职。晚年居家,专攻书法,颇有成就,书写匾额碑碣甚多。

朱舒臣

新中国首部《邹平县志》有朱舒臣传,整理如下:

朱舒臣,1908年3月出生,幼年入私塾,长山县南关国民学校毕业。1931年,任周村第一小学教师。“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国事日衰,忧国忧民,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宣传活动。1938年2月,参加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任司令部宣传教员,5月调特务队警卫连任指导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9年1月起,历任营教导员、大队政委、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参加过数十次战斗。1944年3月,任山东省清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继为邹平县代理县长、长山县县长。1946年,领导长山县人民进行反奸诉苦、土地改革的斗争。建国后,先后任清河专区合作推进社社长、淄博专区合作总社主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计划局副处长等职。1953年9月,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任科长。1961年3月,响应党中央精简下放的号召,赴吉林省任林业厅副厅长。1963年,调任吉林林学院副院长。1964年,吉林林学院改为吉林省林业学校,朱舒臣任校长。为培养林业建设人才呕心沥血,被评为吉林省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文化大革命”中,朱舒臣身心备受摧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计个人恩怨,尽力为党多做工作。1978年后,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虽已古稀,仍为林学院建设呕心沥血,奔波操劳。1981年离休,1985年9月病逝,享年77岁。

朱家人屡次重修范公祠

朱家人对范文正公感情笃深,屡次重修范公祠。嘉庆《长山县志》收录了朱廷棕的《重修范公祠记》。全文如下:

“忆余总角,始从先君子拜谒范文正公庙,松寮槐荫间,苍苔古瓦,剩觉湫隘。先君子徘徊砌下,顾余而叹。余时虽无识,然私维意念之深,必以为修旧起废。故后数年,廓正殿为巍阙大厦,首事者为余怀范伯,募取众力,益以本族茔树之植,其事告竣。盖自康熙戊子之岁,至癸巳甲午间,先君子偕同乡高某创修永安石桥,复以所募余资增修寝庙于大殿之后及前之重门,并起关帝祠于庙之东南隅。而余亦时得备奔走于其侧。自先君子即世遭大水之厄于雍正庚戌,而东西两廊及四围垣墙,皆灭没于废草中。余心伤于目击,顾蚊力苦以无佽,至乾隆戊午乃复整修两廊,屹立周垣,又添置砌道于堂基之下,并建东西角门。虽余领其事,繄维众善是赖。今与镛侄、景麒侄重修影壁墙、内外二门,又添置两廊门牖。正殿寝殿,一切更新,及甬路之废缺,并以石镶其左右,盖焕然矣。约计两次修理,需费五百余金。追维幼所记忆,迄今五十余年,而余复以修桥余资及卖祖茔之废树,并赖合族共肩其事,始得告成。皆以继先君子未终之志,而向之所为徘徊砌下者,冥冥之中,其亦可以少慰也已。书此以叙所缘起及身所自历,又以示后之人庶无忘堂构之思也。故志之。”

朱家是热心公益,具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名流家族,修城铺路架桥等长山地方公益事业常见朱家人的身影。在孝妇河上架设“永安桥”,是朱家人的代表作。该桥由朱家人发起并捐资建造,屡圮屡修,前后5次。

嘉庆《长山县志》收录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朱廷棕撰写的《重修永安桥碑记》,全文如下:

“永安桥之肇建,自康熙癸巳岁,今春秋凡四十。易沙荡石圮。时复霖注,几类鸿沟矣。众吁且戚,非大整饬蔑以济登斯岸,袒臂一呼则响彻他境,辇石鸠工,晦明不少替,乃数月竣事。呜呼,观其雁齿鼍梁,康庄伟丽,被之舆踵,亦云不朽矣!是役也,盖起辛未之菊节,其落成以壬申九月。其高广视旧额各加二尺二寸,其需费盖千五百余金。诸捐助者碑阴题次。”

朱家同样是文学世家,《长山县志》等地方文献收录了朱家人的诗歌作品。朱家也是教育世家,其他知名人物如民国期间长山县议会议长朱佩瑶等地方风流人物不可枚举。

(文章来源:滨州日报 滨州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哥谈了一个二婚的女朋友,父母不同意,该如何看待?
以范仲淹为例,说说古人读书可以刻苦到什么程度?
长山寒儒(随笔)
死都不愿葬在苏州的范仲淹
范仲淹与山东
明月楼高休独倚:韩琦与范仲淹的忘年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