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雨辰的妈和毛晓彤的爸,“父母皆祸害”?

作者:李霁琛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豆瓣有个著名小组,叫“父母皆祸害”。

 

好奇的朋友不必着急去搜,搜不到,变成私密组了。

 


组名听上去颇为尖锐,有些“大逆不道”。

 

这句话倒并非网友原创,而是出自一本叫做《自杀俱乐部》的英国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女主Jess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及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她说了句: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小组中多是与Jess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他们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而感到烦恼甚至绝望,负面情绪渐渐累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这个小组就成了他们宣泄压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我们不妨给“父母皆祸害”换一个不那么惊悚的说法。

 

去掉情绪的渲染,其实说成“父母也可能是祸害”要合适得多。

 

肯定还会有人说:

 

父母怎么能是“祸害”呢?是不是太不尊重父母了?

 

好吧,我求饶,说是“父母也可能犯错”,总没人在道德高点谴责我了吧。

 

也确实,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父母”往往意味着“权威”,很多老一辈的人也特喜欢说“因为我是你爸我就是对的”或“因为我是你妈你就不能说不”。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十四孝”做了上千年畅销书的文明古国。

 


但父母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如果是小错还好,大错呢?

 

如果是足以毁掉儿女一生的大错呢?

 

不妨细想。

 

产生这些联想,都是因为最近我看了一档叫做《我家那小子》的节目。

 

节目形式大概就是展示男明星的单身生活,让他们的妈妈观看并点评,也不知道该算作“相亲类节目”还是“亲子类真人秀”。

 

在第一集播出后,节目就火了。

 

能火,是因为捧出了顶级流量:

 

朱雨辰的妈妈。

 



你可能会问我:

 

朱雨辰是谁?

 

还记得《奋斗》里的华子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方宇吗?

 



一位小有名气的二三线演员,应该算是比较恰当而不刻薄的描述。

 

我想朱雨辰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因为妈妈而突然被无数网友提起。

 

他的妈妈太具有话题性了。

 

或者说,作为一个特例,朱雨辰的妈妈很有代表性。

 

朱雨辰的妈妈做什么了呢?

 

关爱儿子。

 

怎么个关爱法?

 

三十九岁的儿子拍戏,她一定会跟组。

 


因为不放心。

 

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给儿子炖梨汁,从早到晚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

 

她说:

 

“我完全没有自我。”

 

感人的无私。

 

但似乎哪里有些不对:

 

是不是把儿子管得有些太紧了?

 

在节目里,朱雨辰表现出了强烈的孤独感。

 


虽然会做饭会做家务谈吐也颇有识见事业也算是小有成就,但他还是找不到心仪的伴侣。

 

原因或许出在妈妈身上。

 

朱雨辰的妈妈在节目里表示:

 

她找儿媳妇的标准是要像她那样对自己的儿子。

 

用她的话说,她顶两个菲佣。

 


一个家里四个菲佣,是不是有点儿闹得慌?

 

朱妈妈还说:

 

他的每段恋情我都知道,都干预了。

 


说这话的时候她侃侃而谈,志得意满。

 

挺心疼汤唯和姜妍的。

 

是的,这二位,都做过朱雨辰的女朋友。

 

前者是青涩的初恋不谈,后者一度和朱雨辰谈婚论嫁非君不可,而且精擅厨艺,只可惜多半还是不能让朱妈妈满意。

 


朱妈妈的问题,显而易见。

 

在节目里她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我儿子的。”

 


这话出现在儿子的作文里还好,自己说出来就有些惊悚了。

 

这样对待儿子,儿子会不会感到压力呢?

 

当然。

 

在之前的一档访谈节目里,朱雨辰也曾表示自己也曾因为妈妈过度的爱几乎崩溃,说过:

 

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深深的无奈。

 

其实朱雨辰也有过逆反心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默默接受。

 

他逐渐变成了妈妈想要的样子,听妈妈的话早起炖汤,听妈妈的话找女朋友……

 

结果大概就是听妈妈的话把自己喂胖,听妈妈的话唱着苦情歌孤独寂寞冷。

 

看这个节目,看到朱妈妈,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毕竟,控制欲过强是中国太多父母的通病。

 

很多父母不明白:

 

爱是有边界的。

 

希望子女能幸福,这幸福也应该是子女自己想要的幸福。

 

子女也是独立的个体,当然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钗头凤》的故事,我现在可不想在社会新闻版块看到。

 

其实,比“中国式父母”更值得我们思考的该是“中国式孝道”。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孝顺是至上的,高于爱情,高于自由,甚至高于其他基本的道德标准。

 

所谓“百善孝为先”,我们都是挂在嘴边的。

 

但孝顺是否就意味着盲从呢?

 

希望朱雨辰在开启下一段恋情时能想一想。

 

当然,朱雨辰的妈妈虽然让人无奈,不管到底是无私还是自私,出发点总还是盼着儿子能好。



在节目的第二集,朱妈妈也多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近期的另一位著名父母代表就更容易让我们思考“孝顺”两个字背后的含义了。

 

他就是毛晓彤的爸爸。

 

我甚至思考过是否应该给爸爸这两个字加上双引号。

 

血缘关系确凿无疑,但这位父亲在女儿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则是一言难尽。

 

他有过十年吸毒经历,进过监狱,伤害过毛晓彤的妈妈。

 

于是,毛晓彤并没有和他姓,也管他叫叔叔,并不叫父亲,对他的态度更是比较冷漠。

 

为此,这位父亲很生气。

 

表示:

 


并决定问女儿要5000万的赡养费。

 

女儿有没有5000万是一回事,这位父亲是不是把自己的精子看的太金贵了?

 

如果说朱雨辰的妈妈只是可怜的话,这位毛晓彤的爸爸无疑就是可恨了。

 

在他的思维里,只要有血缘关系,他就对毛晓彤有恩。

 

而这个恩,毛晓彤一辈子都还不清。

 



等等,是不是还有很多人赞同这个观点?

 

一定有。

 

这是扎根在很多中国人心里的。

 

这也是我今天要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

 

我无意批判朱雨辰的妈妈,更懒得唾弃毛晓彤的爸爸,但我想在这里问问有子女或将来会有子女的大家,包括我自己:

 

我们要做怎样的父母?

 

当我们做了父母,有了子女,会认为自己生下孩子就是对孩子有恩吗?

 

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想要去控制他的一切吗?

 


三国时的孔融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说: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简单说就是:

 

父母和子女其实没什么根本上的关系。

 

我当然不是要反叛伦常。

 

只是想说:

 

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情,都该是以“爱”为基础的。

 


而不是血缘。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理所当然的控制,更没有理所当然的索取。

 

没有理所当然的服从,也没有理所当然的偿还。


孝,更应该是孝敬,而不是孝顺。

 

父母当然不是“皆祸害”,但我们也不必事事都听父母的话。

 

这其实是简单的道理,只可惜太多人都不明白。

 

可怖的是,不明白的这些人,也正在为人父母,或终会为人父母。

 

他们还会睁大了眼睛痛骂我没良心。

 

我懒得争辩。

 

只能祝他们的子女好运了。


更多电影资讯,请关注“电影爬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子心切】把儿子宠成39岁还单身,无人敢嫁,朱雨辰妈妈你真棒!
我妈总想控制我,咋整
郎朗被骂上热搜!又一个国际级妈宝?
【处世哲理】学习做丈母娘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小欢喜》里的教育观,宋倩:过度的关爱,是一种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