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发黄的《今晚报》(新天津报社后人故事)
    刊于: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今晚报副刊》
    作者: 刘礼宾
    在我收藏的报纸中,最珍贵的是一张发黄的《今晚报》。

  1996年10月15日黄昏,离休干部刘承光坐在家里,借助廊檐灯光将一篇文章读了数遍,这篇文章就是天津文史界前辈学者、文化名家杨大辛先生撰写的《津门“报界三刘”》。这篇文章不长,却浓缩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民办报纸中颇具名气的三家报社的辉煌历程,谈到了三家报社社长刘孟扬、刘髯公、刘霁岚的一生。这是《今晚报》第一次刊登对这三家报社的综合研究文章,也是第一次在报上使用“报界三刘”这个称呼。

  从1984年夏天《今晚报》创刊开始,刘承光大爷就开始订阅《今晚报》。那时,刘大爷家已经有了电视机,但读报看书依然是他家六口人的主要精神生活。在纸质媒体中,《今晚报》最受欢迎,传阅率最高。有时,在报摊买不到报纸的邻居也会来刘大爷家借阅。当邻居来借阅1996年10月15日那期报纸时,刘大爷都特意叮嘱他们,这张报纸一定想着还,因为他要留存——刘大爷是“报界三刘”的后人。

  这张《今晚报》一直被刘大爷夹在《吴云心文集》中珍藏。因为我从小爱听刘承光夫妇还有其他与“报界三刘”同时代者讲过去的故事,所以,刘大爷去世前将书和报都送给了我,希望我有机会将那些故事写出来,让老一辈报人的精神延续下去。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直到2009年底我才开始思考这件事。之后,在写稿过程中得到了《今晚报》副刊编辑真诚的鼓励和精心的指导,于是我进一步展开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我在《今晚副刊》发表了《溺水主编王喆夫》《爱国新闻人朱晓芙》《说“晚园”》《〈新天津报〉为何不改大报》等文章。

  刘大爷的家人坚持订阅《今晚报》至今,阅读习惯甚至“传承”到刘大爷九岁的曾孙,每当看到有关“报界三刘”的文章时,他们都会精心保存,继续送给我这个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

  刘承光是我的祖父。《今晚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茶余饭后用来消闲的报纸,更是承载着一种感情,其中值得回忆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晚报》:天津月琴演奏家刘训毅喜收新徒
今晚传媒集团成立 邬书林出席并讲话
中国死者名誉权保护第一案
“荷花女”名誉纠纷案
天津媒体整合大动作,天津日报社今晚报广播电视台均不再保留!
今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