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人“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南方,反而去严寒之地东北

       清朝中期,国家承平日久,和平的环境加上番薯、玉米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种植,使帝国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亿峰值!同时,也使得人口与土地、粮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江南地区,历经东汉、孙吴、东晋、南朝的不间断大规模开发,杭嘉湖地区及珠江流域等产粮区,承载农业人口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到了清朝中后期,两广本地人还时不时与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为土地、水源等农业生产资源发生争执,甚至动不动就激发大规模械斗,每次都要贴进去不少人命。

由此可见,再让江南地区吸纳农业人口,显然不现实。其余地域如两湖、四川、关中,情形也大体如此。

放眼整个清帝国,依照当时的农业生产力,除了关外辽东地带,其余版图均已达到人口饱和的状态。

清帝国为何会单单留下关外这么一块处女地呢?

这还得从清朝初年推行的柳条边制度说起。

皇太极时期,满清统治高层根据蒙古人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

虽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大军将蒙古人驱逐出了长江以南和华北平原这些传统汉人聚居区,但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并没有完全灭亡,退居北方草原的元顺帝仍然以“北元”的形式延续着元朝的统治,只不过是地盘大大缩水罢了。

尽管在徐达、蓝玉、朱棣的连番军事打击下,完整的北元被打回了部落林立的分裂状态,但蒙古作为一个民族却保留了下来,甚至瓦剌太师也先的统领下,在土木堡之战时一举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差点成功逆袭光复大元帝国!

从洪武到崇祯,明朝始终都没能彻底消除蒙古各部落对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只能延续秦始皇的老一套,大兴土木修建长城以抵御蒙古骑兵三天两头的侵袭。

从民族生存空间的角度来说,北元给同为少数民族起家定鼎天下的满清,可以说是留下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于是,清政府在今辽宁省一带,用栽植柳树的方式,修建出一条全长近2000公里的柳树隔离墙,称“柳条边”。

柳条边沿线有八旗官兵驻守巡逻,严禁非官方许可人员越境,目的就是严禁关内汉人染指满人的自留地,想着万一哪天满人在中原的统治失败,还可以像当年的北元那样退守辽东平原,给族人留下一块生存空间。

禁边制度作为清朝基本政策,执行起来非常严格,所以即便关内随着人口数量暴涨农业用地严重不足,但辽阔的松嫩平原仍然呈现的是一幅地广人稀的样子,黑龙江伊春、佳木斯地带更是近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

一方面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官方禁止开发,另一方面是田赋收入日益难以填补帝国庞大的财政开支,现实的困境让清政府逐渐放开了禁令,允许山东、直隶等地的百姓前往关外东北大地开垦土地、安家立业。

同时,清政府向汉人开放东北,还出自于更加危急的地缘政治考虑。

鸦片战争后,沙俄加快了远东扩张的步伐,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沙俄在很短的时间内蚕食了清帝国包括黑龙江以北和库页岛在内的大片领土。

此外,东部岛国日本也很不安分,也不断在朝鲜半岛制造矛盾与清政府势力较量,妄图先占据朝鲜,再吞并东北满洲故地。

为了永久占领该地区,日本还在日俄战争之后,紧锣密鼓地试验由本土向东北南满铁路沿线移民,造成日本人殖民东北的既成事实。

以当时清政府的实力,指望用武力收复国土自然是不现实,唯一可行的便是推行古已有之的移民实边战略,放任关内的百姓“闯关东”前往关外,用充实的人口抵御沙俄和日本的殖民侵略。

清政府对东北的解禁,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关内百姓前往关外谋生致富,他们大多数来自于山东半岛沿海一带。这些人踏实肯干,很快便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扎下了根,成为新一代的东北人。

民国时期,张作霖直接用火车将关内的百姓接连不断运往东北,东北人口在这段时间急剧飙升。绝对多数的人口比例,筑成了抵御殖民侵略的坚固防波堤,对抵制日本的开拓团移民计划,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人“闯关东”,为什么不去富裕的南方,反而去严寒之地东北
闯关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历史功绩无法衡量
中印问题是怎么来的?印度错把自己当成了英帝国
闯关东开发了东北边疆,抵御了沙俄、日本殖民势力对华渗透和领土蚕食
一个村庄的向北之路
南方自古就比北方富裕,闯关东时,关内百姓为何要去荒芜的东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