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进士卢瞻事迹考

 

          文‖刘琼鑫

泉州圭峰卢氏家族在宋元两代可谓人才辈出,名士卢仁、洛阳桥筑建者卢锡、一代名臣蔡襄(卢仁外甥)、以“八行登科”卢瞻,元代著名诗人卢琦,除此之外有宋一代登第者尚有卢应时、卢迪等。卢瞻,为元代著名诗人卢琦先祖,以八行登科,但史书对其记载却莫衷一是。

         登科年代考

当代所撰写卢瞻传记,均把卢瞻的登科时间记为元祐六年,但我们查阅史书时发现有关卢瞻的登科年史书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记录,一种为乾道年间登科,另一种为元祐年间登科。乾道(1165-1173年)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而元祐(1086年-1094年)是北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两个年号相距时间较长,显然两个时间必有一个有出入。


 记载乾道年间登科的史书主要有以下两种:

 《(弘治)八闽通志》卷七“登科山 在三都,旧名登髙,宋卢瞻读书于此。乾道间,举八行科,三山郑青子为书'登科山'三大字勤于石”。

  《福建通志》卷三“登科山 在县西一里许宋卢瞻读书于此瞻举宋乾道中八行科”


 记载元祐年间登科的史书主要有这几种:

 《(嘉靖)惠安县志》卷十二:“八行元祐年间卢瞻,字潜圣,峰尾人。”卷十三:“卢瞻,字潜圣,笃志力学,隐于登高山,因号其峰曰'高士’。元祐间,以八行应诏。有诗集。”

  《(崇祯)闽书》卷十:“卢瞻,字从圣,笃志力学,元祐间,以八行应诏者,而邑人又名曰髙士峰”

《(万历)泉州府志》卷五十四:“卢瞻,字从圣,惠安人。笃志力学,操守纯正。元祐间以八行应诏,有诗集。尝读书于城西登科岩,因名之曰'高士峰'。元卢琦为诗纪之”

《(嘉庆)惠安县志》卷二十二:“卢瞻,字潜圣,峰尾人。有传。元祐六年辛未马捐榜”

卢瞻到底是北宋元祐年间登科,还是南宋乾道年间登科?对其登科年代,各史书对其记载莫衷一是,但均言及其以八行登科。所谓“八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查阅史书,北宋末年宋徽宗取士心切,于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下诏建立“八行取士科”。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今河北赵县尚存当年的徽宗御笔八行诏旨《大观圣作之碑》,碑文记载“诸士有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诸士有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见于事状,著于乡里,耆邻保任以行实申县,县令佐审察延入县学,考验不虚,保明申州如令。诸八行,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有全备八行,保明如令,不以时随奏贡入太学,免试为太学上舍,司成以下引问考验,较定不诬,申尚书省取旨,释褐命官,优加拔用。诸士有全备上四行,或不全一行而兼中等二行,为州学上舍上等之选……”从上,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后才有八行取士,而元祐在其前,卢瞻当不可能“以八行应诏”。故卢瞻应在徽宗大观元年之后登科,“南宋乾道年间”之说当更为可信。

其二,根据元代吴鉴《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宋乾道间,有曰曕者,隐登髙山下,以八行摹邑人,名其山曰'登科山’。其后,迁邑东之圭峰下,乃吾髙祖之父也。”墓志铭亦记载,卢瞻乾道年间以八行登科。此墓志铭为元代进士卢琦的父亲卢庆龙墓志铭,而卢瞻为卢琦的天祖(五世祖),故墓志铭所记当不会有误。此外卢琦《重建登科岩记》:“惠安县西一里有岩,曰登科。稽之邑志,始名登高山。宋乾道间,邑人卢瞻读书其上,以八行举,因改名焉”,亦印证了墓志铭所记。

 综上,卢瞻当于南宋乾道年间登科,《闽书》、《泉州府志》、《惠安县志》记载有误。

 与资政殿学士刘逵交往事考

娄云主修、清道光十二年刊印(1832)的《惠安县续志》载:“同安刘逵道出锦田,应省试,以诗谒之,(卢)瞻亦和以诗。后逵为资政殿学士,以瞻所作诗文携至京师,传播人口。神宗朝,诏徵八行,入见,帝欲官之,命坐与语,询以州郡民政。瞻曰:'政在养民,陛下惟惠循吏之选,严赃吏之诛,兴化致治,无出于此。’又条时务,所宜行者六事,救弊者四事。帝深纳之,书其姓名于御屏。未命卒,后人因名高士峰,曰'登科山’。”此事在县志记载,言之凿凿,如亲眼见之。但我查阅了《惠安县续志》之前的《八闽通志》、《闽书》、《泉州府志》以及《(嘉靖)惠安县志》和《(嘉庆)惠安县志》均未记载此事,卢瞻与刘逵交往事仅见该书记载。所记事是否属实?


刘逵何许人也?《宋史》列传第一一〇:“刘逵,字公路,随州随县人。进士高第,调越州观察判官。入为太学、太常博士,礼部、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崇宁中,连擢秘书少监、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给事中、户部侍郎,使高丽,迁尚书。繇兵部同知枢密院,拜中书侍郎......罢知亳州。京复相,再责镇江节度副使,安州居住。京再以星变去,稍起知杭州,加资政殿学士。以醴泉观使召,及都而卒,年五十。赠光禄大夫。”从《宋史》记载,刘逵在北宋徽宗时期就已经“及都而卒”,而卢瞻在南宋乾道年间才登科。刘逵见卢瞻,犹如诸葛亮夸刘伯温。此其一。

其二,《惠安县续志》记载:“同安刘逵道出锦田,应省试,以诗谒之,(卢)瞻亦和以诗。”但《宋史》中记载刘逵却为“(湖北)随州随县人”,非同安人,亦无在闽为宦经历。孰是孰非?查阅宋代有关文献,在宋人王稱《东都事略》和王象之《舆地纪胜》均有记载刘逵事迹。《东都事略》卷一百三:“刘逵,字公达,随州随县人也”。《舆地纪胜》卷第八十三:“刘逵,随县人。元丰元年焦蹈榜第二人”此二书时间距离刘逵生活年代不远,当更为可信,而两书均言刘逵,随县人。

故《续志》记载“同安刘逵道出锦田,应省试,以诗谒之,(卢)瞻亦和以诗”,当子虚乌有。

      表字析考

卢瞻表字在诸史记载,不尽相同,有“字從圣”和“字潜圣”两种。记载“字從圣”(此处故用繁体字),有《闽书》和《泉州府志》。记载“字潜圣”见于明嘉靖年间张岳主修的《惠安县志》和清嘉庆年间知县吴裕仁撰修的《惠安县志》。“從”与“潜”字相近,当为古人在誊刻、誊写或排字等过程中由于疏忽、误读、误认等原因造成的错字。“字從圣”还是“字潜圣”?

根据古人名和字具有一定的关联。“瞻”,《韵会》:“仰视曰瞻”,此外还引申“仰慕”之意。“从”,《说文解字》卷八“从,随行也”,引申义有“追随”“取法”之意。“潜”,《说文解字》卷十一“一曰藏也。一曰汉水为潜”。“圣”,古代常作为儒家先贤的代名词。

“从圣”当为追随、取法圣人之意,与“瞻”字之意更为接近,均含有效法、学习之意。史书记载其“以八行应诏”说明卢瞻一生都以儒家先圣标淮要求自己,亦佐证其“从圣”之心。古人尊崇孔孟等儒家先圣,取字名亦常带崇圣之意,于是“从圣”成为古代文人的畅销“字”和“名”,除了卢瞻之外,见于史书的历史人物还有宋代南安人李沂(曾任大理寺丞,字从圣)、淳元年福安进士刘自(字从圣)皇祐年间莆田进士徐师仁(字从圣),清代北海典史李灿(字从圣),康熙年间淳化县贡生刘从圣(字孔门)等等。除“从圣”之外,在史书上我们还能找到很多寓意与其相近的字和名,例如“从仁”、“景圣”、“希圣”、“崇圣”“师圣”等等。

“潜圣”意为“隐居的圣人”,此称呼更倾向于他人对隐士的尊称。而古人自己常取的表字有“潜夫”“潜翁”“潜叟”“潜叔”等,而取字“潜圣”者几无。除卢瞻外,仅见有北宋元祐六年闽县进士李师回。进士李师回,若从字名关联来说,“师(颜)回”与“圣”字意更接近,而“潜圣”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疑其亦是“圣”之误。

此外,我们从卢瞻堂兄弟的取字相近亦可印证。卢睦字希圣,卢懋字仰圣,希圣、仰圣均有向圣贤学习之意,而从圣字意与其相近。

故卢瞻“字从圣”当更为接近史实。


 

主要参考文献:

圭峰集

《(弘治)八闽通志》

《(崇祯)闽书》

《福建通志》

《(嘉靖)惠安县志》

《(嘉庆)惠安县志》

《(道光)惠安县续志》

《闽书》

《(万历)泉州府志》

《宋史》

《东都事略》

《舆地纪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林漫步丨卢琦有关惠安的碑记二篇 ○ 黄建聪
苗氏祠堂对联
宋《夷坚志》:<林刘举登科梦>(1178年进士)
山东高密:“清爱堂”刘氏父子九登科
西苑白岩村在宋代培育出九位进士
襄陵东柴村刘峩进士登科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