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闽文脉 | 福建泉州:旧艺传光大,福船再扬帆

良弓无改,福船依旧

宋人开窗观世界,而令人得以瞭望他国的那扇窗,便是船只。南宋名相吕颐浩曰“海舟以福建为上”,可见福船美名。所谓“福船”是人们对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福船的发展得益于当时“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口的繁荣与王、黄两大造船世家的匠心传承。

福船船模(泉港区峰尾镇人民政府 供图)

黄氏造船,源远流长。洪武年间,黄氏入闽并在今泉巷区峰尾镇繁衍生息,一同带来了福船独特先进的制造工艺。明朝永乐三年,黄氏被荐,投身郑和下西洋舰队的船只建造。因黄氏所造福船独特的“枪堰”设计与“水密隔舱”结构,郑和一行在面对海盗袭击、海况惊险的困境中化险为夷。后至明嘉靖年间抵抗倭寇、收复台湾,清康熙年间率军复台,作为战舰的福船功不可没,闻名于世。现今福船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成了泉州亮眼的文化招牌。

郑和宝船船模(泉港区峰尾镇人民政府 供图)

福船建造薪火相传,至今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建造方法,昭显传承着千载以来的特色。它有如国人悠长的文化与不灭的风骨,代代相传,绵延不息。

独出心裁,美名远扬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福船特点鲜明、与众不同。

福船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船体组件之间以铁钉钉合、桐油灰塞缝。黄氏建造福船用料考究,工序复杂。船民在建船中最为重视“安龙骨”(树令)“安龙目”“钉头根”“拔落令”(船下水)四道工序,船成之时,必郑重择日、恭敬祭祀、呼喊号子,以庆祝新船下水、一帆风顺。

拔落令(林弘梫 摄)

拔落令(林弘梫 摄)

修复一新的明代福船下水试航(泉港区峰尾镇人民政府 供图)

福船中以“黑舶五青案”为主要船型。古式“黑舶五青案”上的“十二生肖”暗示标记是只有峰尾人或渔民才了解的独特之处。“黑舶五青案”在将“十二生肖”依次标记在全船的不同位置,如“头禁、假肚、五肚、官厅、水柜、尾踏、“奔边”、前刊后刊、柴盐舱、驾驶台等。它们用为鼠桥、牛栏(护手)、虎口、兔厕(船后如厕的弧形挡板绘画兔图)等带着十二生肖动物的话语作为喻称。这些巧妙的标记能够令成员迅速明确分工,使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精确、高效。

福船各部位(泉港区峰尾镇人民政府 供图)

福船能在宋元时期就受到各国商人、使节青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它的水密隔舱结构。水密隔舱简而言之就是被隔舱板分隔出来的一个个舱区,它们彼此独立、互不透水。每个水密隔舱都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由隔舱板、船壳板、水底板、船甲板围成。舱的用途决定了隔舱板的位置和隔舱的尺寸。所以对于福船而言,水密隔舱的数量依托于船的大小、用途。船只越大隔舱越多,客船要比货船具有更多的水密隔舱。

在船型设计上,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多由造船师傅凭借自身经验及代代口耳相传的营造法式现场放样,而非根据精确的数据与图纸。相较于被称为“结构法”的现代船建造工艺,泉州地区传统的建造工艺称为“船壳法”。“船壳法”首先是安龙骨、钉龙骨翼板,而后钉部分水底板、安装隔舱板、钉舭板、上舟急、安装梁拱,最后在隔舱板与船壳板相连接处铺设肋骨,将其他水底板钉完。

早在唐朝天宝年间就有关于水密隔舱的记载。而根据出土的宋代货船与文献,证明了最迟于宋代,泉州造船的水密隔舱技术已经极为完善并被普遍采用。13世纪末,水密隔舱经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之手在西方露面,此技术在1795年被英国海军所使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对世界航海史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现今,这项技术仍是船只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福船船模制作(林建祥 摄)

福船船模制作(林建祥 摄)

福船船模制作(林建祥 摄)

福船船模制作(林建祥 摄)

在航运实用方面,水密隔舱结构对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便于货物分舱管理和增加船体的强度与刚度,以及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文化政治方面,水密隔舱技术有利于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交通史与造船史的研究,对海峡两岸、国际鱼航的技术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泉州政府重视保护与传承水密隔舱技艺,呼吁发觉、发挥民间资源与文化的力量,以进一步开展文化保护工作。在2008年,水密隔舱技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船的故事和资料也被做成专题,搬上电视荧幕,更加广为人知。这对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另辟蹊径,爱拼会赢

福船的继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八十年代后期,木质造船逐渐被铁壳大船淘汰取代,这使得福船一度难以生存。

这段时光对于黄振煌来说同样艰难。出生于造船世家黄氏的黄振煌,自小便表露出了对造船技艺真挚热诚的钟爱。在14岁那年,黄振煌毅然决定弃学从艺,追逐父亲的脚步,从事自己最爱的造船事业。

然而时代更迭,在福船没落之时,黄振煌迫于生计,不得不艰难地选择了转型。但对造船事业的钟情和关于福船的技艺却仍在黄振煌的脑中萦绕徘徊。于2005年,黄振煌发现了民间艺人制造的船模,于是,制造福船船模的思路应运而生。黄振煌下了决心,他热爱的福船制造工艺不该就此失传。

此时一人的出现缓解了黄振煌的燃眉之急。他是福船公司的创办人,与黄振煌一般,同样想要保护和传承福船技艺。自此,黄振煌发现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有力之手。

黄振煌与福船(陈伟煌 摄)

“真正的木船后来慢慢淡出市场,于是我们想如果把大船缩小做成工艺品,也是一个很好的营生手段,于是改行做船模。”黄振煌说。

峰尾古船模研发制造中心在2009年成立,专门扶持黄氏后人从事造船的传统技术。黄振煌制造出多种船模,如郑和宝船、黑波五青案等成功参展(泉州市旅游文化产品愽览会、第三届国际深圳文博会、参展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并获得众多好评。圭峰古船模制作现已被批准为泉州市第一批文化产业基地。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也前来峰尾拍摄,无比重视造船工艺。

黄振煌与福船( 陈伟煌 摄)

在政府和公司协会鼎力支持下,黄振煌的梦想焕发了生机,一并勃发的还有曾经衰败的福船工艺。成功入选非遗保护名录、出现了专门制作圭峰古船的公司、传承制作福船的班底不断扩大并形成团队、多次参与博览会并取得成功、福船文化博物馆的筹备建设……福船老树开花,还走出了国门。2014年,福船船模参加韩国光州参加文化创意展销会,获得显著的文化影响力和可观的市场经济效益。2015年2月由原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携带大福公司“福船”船模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面向世界歌颂和平友谊。福船以一种强势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

不仅如此,福船产品的市场盈利模式也逐渐成熟。目前,峰尾镇已经发展多家古船模专业制作坊和销售公司,建立“福船”文化品牌。这些公司生产的创意产品因福船技艺而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富含极高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峰尾部分黄氏传人仍在为用户建造各式渔航船、旅游船等生产实用实体海船。此外,还有分散在各村的老渔民、老船长停产离船后转而加工各种古船模产品。

黄振煌正是其中一员。因其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屡屡参展、获奖。现在,黄振煌荣任泉港区工艺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黄振煌只是无数珍爱、追逐福船技艺者中的一个缩影。在福船技艺复苏的背后,是无数泉州人对传统技艺的眷恋不舍、对梦想的爱拼敢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船”这个珍贵的文化符号
“福船”独得郑和青睐,成为下西洋的专属战舰!
寻访泉州民间传统手工艺系列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造舟记
泉州出土两大宋代古船比拼 两船皆是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