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来天欲雪

 


晚来天欲雪



      01

      冬至,冬日里夜晚最长的一天。

      中午的食堂,师傅给每人一碗应景的羊肉汤。

      白浓的汤,新鲜的萝卜,还有师傅不吝啬的羊肉和羊杂。

      因为这碗汤,中午的餐桌,大家的话似乎都多了起来。


      午后,匆匆地往地铁站而去。

      下午,要参加小城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

      这个时节,各种研讨会打拥堂。

     虽说各个学校之间的研讨会质量良莠不齐,但用心思考着的教育,总是好的。


      偌大的会场里,听了几节课。

      数学和外语是搞不懂的,终于等到了份内的语文。

     老师年轻,课堂张力十足,镇定自若,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紧张。

      告诉她,很棒;她笑了,不停地说,台上好紧张哦。


      喜欢这种课堂的状态,是怎样就怎样,不装不作不掩饰。

     都说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其实,第一要义,就是自然。

     不太喜欢那种自己都没读懂,占据了几个教参解读资料就自以为是的上课感觉。

     结论的出手,关键是否经手,以及经手过程中自己消化了没有。


      02

      急匆匆回家,直奔楼下超市而去。

     我已经成了每天定点定时的常客,门口的阿姨都已熟稔万分。

     架上的各色菜蔬,垂头丧气地安放着,少了一些湿淋淋的生气。

     还是喜欢乡间时,路边小摊上,那些刚从地里摘下的润人心的鲜活。


     为人父的最大宽慰,就是煮的东西,无论好坏,都有人狼吞虎咽地消灭。

     母亲很诧异,我在这十来年的转变: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小子,怎么会爱上了油烟味浓烈的厨房?

      挑拣,比选,脑袋里如文章般构架着晚上饭桌的营养搭配。

      回家的路上,不知道哪家窗口飘来回锅肉的香,馋人啊。


      正在厨房收拾,淘洗,门口传来敲门声声。

      儿子不是这个点回家啊?

      赶紧关了火,炉上的水正冒着热气。

      拉开门,是对门的同姓阿姨。


      阿姨手里拎着两大包东西,见我一脸诧异,赶忙解释:

      今天是冬至节啦,按照我们老家的规矩,要送一点心意啦,你们对我太好啦……

     阿姨是广西人,那个“啦”字倍显亲切,在她的推攘下,收下了两大包。

     打开一看,一个冬至节的柚子,一袋散装的白糖,还有猪肉馅的饺子和芝麻味的汤圆。


      03

     现代建筑的封闭,隔绝了不安全感,也疏远了传统的邻里关系。

     犹记得,小时候的院坝里,相约到地里摘菜,或到镇上买菜。

     一到饭点,仅凭香味,都可以猜得出各家各户饭桌上的菜肴。

     端上一个碗,东家挑一筷子,西家拈上一片肉,话里的情分融和着菜香。


      这样的普通场景,被建筑和时光,割舍掉了。

     对门的阿姨和我同姓,直到搬入很久,才在一次开门的偶遇中交谈了几句。

      她和他先生退休后,从广西来小城,跟着儿子。

     熟识之后,朋友送的东西,母亲菜园的菜,都成了我们彼此联系友谊的桥梁。


     老夫妇两人修养极好,无论是晨练,还是进城,都悄无声息。

      房子是儿子的,但儿子两口子在城头住,一周过来一次。

     偶尔打开门,对面的们也开着,总是看见他们走廊上养的鹦鹉和满阳台的花草。

     老先生爱花,也喜欢看书;他看书养花,阿姨就在房间里忙碌。


      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老两口了,还在诧异怎么回事。

     一次下班,遇到了来探望的阿姨儿子,才知道老先生走了两个多月了,阿姨一直深居简出。

     上周末,朋友送了几条山里传统法烘烤的腊肉,赶紧让儿子给阿姨送去一条。

     黄澄澄的腊肉在冬日里泛着明亮的油光,阿姨开心地说:好浪费啦,我吃不了这么多啦。


      04

      极喜欢白居易的那首名为“问刘十九”的招饮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那份清淡中的浓厚,那份寒意中的温暖,时隔千年,动人不已。

     杜甫太苦,李白太作,晚年的白居易,真实得令人觉得可爱。


      和几位朋友约饭很久,各种原因,都不得成行。

      朋友笑曰:哪里那么大牌哦,天皇巨星都约到了,你架子却那么大?

      忿而对曰:哪里是架子大?你们都是孩子读高中读大学,哪里理解孩子还在小学的悲伤?

      几个饭局的当事人也忿然了:约你真麻烦,时间要中午,地点要单位旁边……


      玩笑归玩笑,友谊也在调笑之间深厚。

     有时候真的要感谢这个叫“友谊”的东西,它不像亲情那样放肆,却又恰到好处地温暖人心。

      手头的杂事,似乎永远也做不完。

     于是,爬山,泡温泉,看电影,读书,和朋友的很多约定都成了空谈。


     今天坐地铁,地铁快报上一则专题很是有趣:神奇跨界的球星们。

     讨论的源头,是昨天刚当选利比里亚新一任总统的前金球奖得住维阿。

     有从政,有入演艺圈,小编所写的那么多球星改行案例中,最为欣赏荷兰天才球员范埃尔勒的转行。

     曾经在球场上纵横驰骋迷粉无数的他,心甘情愿地退役后当一名邮递员,从此过着平凡安静的生活。


      05

      年终事忙,读书极少。

      四柳书生发来了他在华师的讲座PPT。

     这是一个有关教师素养和成长的分享,认认真真看完,心有戚戚焉。

     虽年长他许多,但是那份对学问的深究与定力,我还是逊色太多。


      看完后,跟他讲,还有四五处,看后不解,期待解答。

      晚上回家,收到他微信上传过来的讲座视频。

     讲座是用手机录的,歪歪斜斜,其实很想拉倒那几个关键处,一探究竟。

     想到他的用心,虽然事多,还是在吃饭前后,坚持将讲座听完。


     做语文教师,最大的毛病是将自己当做容器,以为收藏越多,就越厉害。

     殊不知,输入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输出,尤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

     如何有聚焦的输入,如何将输入条分缕析殊途同归,如何将输入有效转化为输出……

      这些,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真正应该思考和实践的内容。


     四柳书生教书不到两年,但是那份厚重而广博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是让人叹服的。

     最关键的是,其他人如他这般,估计是浮躁万分或者激烈非常了。

      让人欣喜的是,他的积极的淡泊和行走的从容。

      这些东西,更让我望而生畏,望而生敬。


      06

      以前,有枚藏书印:枉然一书生。

      二十年后再看,还是觉得矫情了一些。

     谈“枉然”,要么是悲慨的无奈,要么是故作的谦逊,都非本意。

     曾经乐此不疲的逢书必盖的行为,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凉淡了。


      冥冥中的缘,和这个小城一位老师周转认识。

      说是认识,其实面都未见过。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听过他课后,告诉我:上课的感觉和你年轻时候极像。

     初听还欣喜,后来逐渐了解,就汗颜起来,年轻时候的自己,无论功底,还是课堂张力,是远逊的。


     不知怎么加了微信朋友,看他满屋的书墙,看他平静而恬淡的教书生涯。

      这种带着“清淡”风的人和物,都是骨子里向往的。

      慢慢有了一些交流,偶然一次聊到了印章。

      也很自然地有了讨要一方印章的私念和欲望。


      刻一个什么内容好呢?小朋友微信那头问我。

     想了一下,没太多纠结,脑海里首先冒出来的,是《项脊轩志》里的那一句:明月半墙。

     归有光的文字读得很少,仅有读书和教书的寥寥几篇,《项脊轩志》算是多读几遍的了。

     屋子是简陋的,但“明月半墙”的背后,有最醉心的阅读,有最静美的时光,还有最单纯的深情……


      07

      深冬时节,天气愈发寒冷。

     吸引人的,有冒着热气的锅灶,有盛放食物的瓷碗,还有炉台火苗上咕咕声响的水壶……

      阴霾天的日子里,愈加垂涎食物带来的温暖。

     午后,读了一篇关于排骨炖莲藕的文章,突然就想念起那清香四溢的藕汤来。


      说干就干,下班后,直奔菜市场。

      莲藕正当时,带着淤泥的藕节,粉嫩得像小孩子的手臂。

      遍寻,也不得见我钟情的红花藕来。

      藕不糯不香,是很降低对一碗汤的满心期许。


      筒子骨,挑了最扎实的。

      莲藕,将就选了几节本地的。

      跑进厨房,宛如进入一个隐秘的自由王国。

      洗刷,刮皮,焯水,配料……


     不应景的是,手头工作未完,只要端着笔记本电脑守在炉前。

      咕咕水声,哒哒键盘声,还有窗外关不了的呼呼风声……

      幸好,没过多久,厨房生氤氲,藕香弥漫来。

      深吸一口气,虽然还没入口,都感觉,这日子,真美。


      08

      母亲一辈子的遗憾,没有女儿。

      她常常羡慕那些经常有女儿回娘家的朋友。

      她有儿子,但比女儿还不如。

      一年到头,能够回来看她的时间,不多。


      中午饭后,绕道经过了一家老年服装店。

     一下瞥见橱窗里一件冬衣还不错,铁锈红的底子上,暗色的小花。

      走进一摸,略有失望,做工还是显得粗糙了一些。

      衣服里的棉花和衬里的绒,还不算太差。


      问了价,还了一下,老板犹豫再三,还是卖了。

      收钱时,一边埋怨,一边表扬:很少见儿子给老妈买衣服,就保本卖给你了……

     虽然自己懂得,衣服再温暖,哪里有货真价实的孩子站在面前开心呢?

      但有时候,也只能用衣服来聊表孝心了。


     朋友晚上微信:你看中的那件优衣库女式羽绒服开始打折了,直接降了一百。

      第二天陪儿子学书法,安顿好儿子后,赶紧去挑了一件。

      薄款,轻便,黄红的颜色,也适合母亲这个年龄。

     只是害怕不合适,害得我在商场里找了三位不同的老太太来试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剩的藕别扔了,埋泥里就能种出漂亮的荷花盆栽,还能收获莲藕!
茄汁藕片
大棚文学(2020年第一期)
江南秋天的美味!欢迎品尝朱家角的桂花糖藕~
别再用老方法凉拌莲藕了,不入味不好吃,一妙招更美味
莲藕成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