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少资金,两次差点下马,太行发动机的“心”路历程

上文说到,国防科工委和空军在用涡扇还是涡喷这个问题上纠结了8年,这说明有关部门目光短视,看不清航空发动机未来的发展方向。说到底,还是穷,涡喷15和太行之间只想两者选其一,如果有钱,两个项目一起上,孰优孰劣后期一比较便知。

1987年,太行验证机的设计图纸初步完成。再经过一年苦战,首台验证机在第二年年末上了试车台台架。按照原计划,验证机的试验只需要一年,实际却花了五年,原因还是没钱。上级只给了2台验证机的拨款,厂家为了防止2台验证机“一损俱损”,只能先造了1台验证机开始试验,结果试验过程中因为喘振等几次故障导致发动机损坏,而在维修期间,试验因为无发动机可用只能暂停。如果资金充足,可以2台甚至3台验证机一起上,出现问题迅速查找原因,大大缩短验证时间。

于没有钱,验证机试验拖拖拉拉,原始设计被反复修改,等到各项指标合格,时间已经到了1993年,最终,2台验证机完成研制又拖到了1994年。而这时候,国内已经引进了苏27重型战机,随着AL-31FN涡扇发动机的来华,太行与歼10的缘分似乎走到了尽头。

1992年5月,国防科工委在对AL-31FN和太行进行了综合比较后,决定歼10搭载AL-31FN。此时,国内的财力无法同时支持研发两种性能相似的发动机,苏27与歼10、AL-31FN与太行之间的斗争似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航空工业部的老干部们纷纷上书主要领导,请求慎重决策。最终,上级做出决定:军用飞机的研制立足于国内,购买苏27的经费从其他途径解决,不会减少歼10和太行的研制经费。后来,再次明确:国内对苏27进行国产化,但AL-31FN不进行仿制,太行项目这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5年底,太行发动机终于设计定型,投入小批量生产。初代产品的质量非常糟糕,2013-2014年,小批量生产的太行集中爆发各种问题,造成的故障和事故占到全军总数51%,超过其他所有发动机总和。而经过工艺改进,真正达到规模化量产和标准化维护则是2017年,太行正式生产定型。

1987年正式立项到2017年投入量产,我们用了三十年,期间还两次差点下马,幸亏我们当年的正确选择和不懈坚持。现在,太行发展出A/B/C/D等多个型号,并成功出口,带动一大批材料和制造工艺突破。太行项目的成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第一,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到底上涡喷还是涡扇,购买仿制发动机还是自行研制,高层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决策,并给予资金扶持,太行才能突破重围,实现跨越。

第二,正确处理产品和型号的关系。发动机虽然只是飞机的一个子系统,但却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发动机的研制周期比飞机长,必须提前谋划,先行一步,我们长期投入不足,习惯于研制飞机时才想到配套的发动机,往往是无机可用。

GIF

第三,正确处理预研和型号研制的关系。为了降低技术风险,必须加强预研、实现预研先行,特别是核心机和先进零部件的预研,做好技术储备。如果储备不足,必然增加研制的难度和风险甚至导致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太行”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
感动!研发27年的航发终于装配,俄罗斯这时兜售,太晚了!
国产航空发动机又迎来好消息 长江1000A即将装上伊尔76试车台试飞
各式战机尾喷管,认出10个你就很牛了
J10与发动机
美国“星际飞船”首次悬停试验失败,发动机异常关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