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陨落(下)

本文作者:大兵

沙皇彼得一世曾说过:拥有强悍地面部队的君主只能算是一位有着一只手的残疾人,而同时拥有强大陆军和海军的国家才算是真正的拥有了双手!

那位坚持发展航母的“红色马汉”——戈尔什科夫元帅则强调:强大的海军不仅是必需品,并且是俄罗斯帝国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西方人总是吹捧苏联陆军世界第一,不过是想让这个国家远离海洋…

在戈尔什科夫建设远洋海军的规划中,有两个人时常扮演着“拦路虎”的角色——国防工业“掌舵人”乌斯季诺夫和苏共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前者其实是反对苏联海军发展像美国那样的超级航母,而后者更像是一个庞大家族的长者,他反对一切花钱的项目!

对勃列日涅夫姑且不论,乌斯季诺夫作为苏联强大军事工业的奠基人,他的态度却颇值得玩味——更准确的说乌斯季诺夫并不是反对航母,而是忧虑和自己平起平坐、却不了解军工行业的其他领导人都头脑发热的把美国那样的超级航母视为苏联国力的象征。

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是苏联领导人中少有的技术性人才。此公早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军事机械学院,历任海军炮兵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实验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布尔什维克工厂(苏联最大的枪炮工厂)厂长;卫国战争期间作为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领导着战时苏联庞大的军工生产,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上世纪50年代起,乌斯季诺夫先后任苏联武器装备部部长、国防工业部部长、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期间有11年时间还担任着苏共中央书记;1976年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突然逝世后,乌斯季诺夫凭借无可匹敌的威望又接掌了三军大权。

▲乌斯季诺夫领导下的苏联国防工业在卫国战争的困难时期经受住了考验,他本人也受到斯大林的赏识,年纪轻轻就步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但就是这样一位在军队中深孚众望,又比任何人都了解苏联军事工业的人物,他抑制苏联海军发展航母的态度,难道和那位最高领导人一样,仅仅是怕花钱吗?

别说,还就是!

▲虽然套着陆军元帅的大衣,但严格来说乌斯季诺夫是海军出身...

在乌斯季诺夫看来,苏联的国情、军力与美国都不相同,不能做简单的类比:

在戈尔什科夫的强力领导下,鼎盛时期的苏联海军具备和美国海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一争高下的实力,但是别忘了苏联还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美国无论国土面积多大,本质上是个海洋国家——她在陆地上没有强敌,却有着濒临两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苏联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内陆国家,除了北边是半年冰封外,东、西、南三面的出海口都被半岛、海峡甚至内海所遮蔽,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强敌环伺…

没有陆军的威慑,想“走”出去对苏联的海上力量都是一种奢望!

▲日本这个“第一岛链”其实很长时间是限制苏联海军在远东的出海口——这也是二战后日本重新获得武装之根本原因。

▲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在欧洲最重要的出海口——波罗的海,几乎就是一处被瑞典和丹麦封闭的内海。

▲正是为了获得南边的出海口,才有了两次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斯曼帝国的血拼——争夺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

从历史发展来看,即便是二战中两线作战的美国,陆军也从来没有上升为第一军种;和平时期美国陆军的规模更小,所以他们是集中财力发展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苏联在国力达到顶峰的70年代中期,西方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经济陷入低迷,苏联却作为第一大能源出口国狂赚美元,此消彼长之时, GDP总量也才达到美国的40%——这是历史最高位!

在这种情况下,陆军优势必不可少,还要对海军持续加大投入,只会加剧苏联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本就畸形的占比,绝非明智。

▲没有海权,美国就真的是北美荒蛮世界的一处农场,而且还未必是农副产品能占据市场优势的——图为二战后期美国海军疯狂下水航母!

▲没有这滚滚“装甲洪流”,苏联人连自己的土地都守不住,还谈什么眺望大海的远端?

“别忘了苏联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苏联人民热爱大海,我们的海军驶向大洋才是最终的宿命!”

▲戈尔什科夫最精彩的人生,是作为苏军中一名“普通”的上将领导红海军大踏步发展的头十年。

从经济和理智上来说,乌斯季诺夫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情感和现实需要来讲,戈尔什科夫也没错——毕竟苏联不能只守着陆上优势,而放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海上围控住一个伟大的国家吧…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帝国困局”!

▲80年代的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科研工程、产业升级哪一样不花钱,给庞大的军队和航母投多少钱合适呢?

所以,给为苏联军工奉献了一生的乌斯季诺夫贴上“航母杀手”的标签是有失公允的,人家又不是个外行,换了个“载机巡洋舰”的名称,把猫叫声“咪”就不认识了?

航母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船舶和航空制造业的研发本身,还有需配套的远洋舰队。从70年代末开始,苏联海军已经制定了庞大的造舰计划:1155大型反潜舰、956驱逐舰、1164导弹巡洋舰、1144核动力巡洋舰、971攻击型核潜艇…但对于多个航母编队的保驾护航来说,似乎还远远不够。这就不难理解苏联特色的“载机巡洋舰”为何强调过盛的海空火力了吧?

▲当时苏联的各大造船厂也是开足马力,最后一张:薄雾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已露出真容。

当然,乌斯季诺夫本人作为搞科研技术出身的领导者,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当时美国吹捧舰载机短距垂直起降前景、唱衰大型航母论调的影响;他本人毫不掩饰对雅克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偏爱,以及资源上的倾斜。不过从战略需求角度来讲,80年代以前的苏联也确实没有做好迎接航母时代的准备,不仅仅是技术储备不够的问题:

对苏联近在咫尺的威胁,装甲洪流和远程航空兵就足以令其畏惧;而在大洋的另一端,缺乏支持的苏联远洋舰队即便在火力上与对手匹敌甚至超出,却终究是孤军深入的冒险。航母舰队在苏联海军中最现实的意义,还是为水下的核潜艇打开了一条安全的通道,腿短的雅克战机与航程超远的苏27K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正在进行垂直起降实验的雅克41。

▲同时代美军也在大吹“垂直起降战机”和“小航母”的未来发展前景。

或许在乌斯季诺夫看来,苏联海军应当探索属于自己的航母战略,可惜他和戈尔什科夫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这个平衡点...

再回过头来看乌斯基诺夫逝世后,苏联海军仓促上马的1143.7型航母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多少有点报复性消费的味道。“乌”舰通过对现有船舶制造和航空技术成果的整合,就其本身的性能而言,无疑是逆天的存在;但就改善苏联时代海军走向远洋的窘境,这艘“超级航母”还远远不够…

▲建造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

而彼时美国的战略,已经从堤防对手的发展转变为诱导其经济陷入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曾经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这种一毛钱都不花,靠做PPT哄着对手大把扔钱的典型策略。

经济“危机”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记:

苏联解体后,已经完工了45%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最终在西方的商业骗局下,连拆成废钢铁都没卖上价。那位末代厂长马卡洛夫曾哀叹:

这不仅是一艘航母的终结,更是俄罗斯航母时代的终结,是工厂及全国为之奋斗了近35年伟大事业的终结,伟大强国骄傲与威严的终结!

▲船体部分已基本上完成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力量和非军事力量…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的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

真正的马汉早在苏联解体前近一百年,就把海权其实是一门生意说得清清楚楚——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民族的“航母时代”存在过吗?

▲航母不一定等于“海权”,但海权却一定要靠“大炮”来实现!

最终,这艘航母还是变成了乌斯季诺夫讨厌的样子。

而她的对手明明有10倍于“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母,却从未将其视为国家象征——那只不过是帝国主义霸权的金牌打手罢了!

“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肢解,又何止是一艘超级航母的问题...

(连载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话】苏联航母发展之路(一)
俄罗斯的盟友只剩半个,战争结束后,俄军有可能步清军后尘?
昨日的“光荣”,今日亦往矣 俄罗斯“莫斯科”号巡洋舰
霸气!三艘光荣级万吨巡洋舰将齐聚黑海,美法意三国航母编队胆寒
地中海风云突变,这下俄罗斯压力大了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