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胃癌医案、配方

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

病原因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我国极为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胃癌属中医学'积证'、'伏梁'范畴.中医学认为,各种致病因素乘人体正气相对不足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日久发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与痰浊内阻有关.胃癌晚期病人正气更虚,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治疗当健运脾胃,化瘀散结.方中半夏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后世广泛用于脾胃病的治疗.方中黄芩、黄连、干姜清热燥湿,振奋阳气化痰;参、枣、草补益脾胃中气,为寒热并用补虚消痞之剂.现代医学认为,胃癌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表现在CD4/CD8下降、NK细胞活性下降.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党参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CD4和NK细胞活性,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临床观察表明,以半夏泻心汤方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不仅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弱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还可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临床应用】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张氏等自拟健脾和胃消积方(半夏泻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味)加减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与单纯化疗组进行观察比较.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63.3岁.已行手术者33例,未行手术者2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腺癌者16例,黏液腺癌者18例,管状腺癌者10例,印戒细胞癌者9例,类癌者3例,未分化癌者4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根据瘤种和细胞类型,分别使用ECF方案(氟尿嘧啶、表阿霉素、顺铂)、FP方案(氟尿嘧啶、顺铂)化疗.部分患者使用 FOLFOX方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草酸铂).21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加健脾和胃消积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清水煎汤200ml分早晚2次口服.处方:党参、炒白术、大枣、制黄精、石见穿各15g,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茯苓、制半夏、黄芩12g,黄连3g,干姜、炙甘草各6g,山慈菇、莪术各10g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胃纳减退、上腹部痞满不适、乏力等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健脾和胃消积方可显着改善脾胃虚弱、痰瘀互结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病案举例】

(1)杨某,男性,75岁,干部.2004年6月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3个月余,伴食欲不振.患者于2004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泛酸、恶心、呕吐、纳呆、眠差.4月2日在北京某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侧多发溃疡,边缘隆起,基底较硬.溃疡边缘取活检病理为:黏液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4月20日住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大弯侧、胃窦部肿物6cm×5cm,已穿透浆膜肌层.术后病理为:胃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并侵犯胃壁神经,胃窦大弯侧淋巴结转移1/6,上、下切缘,大网膜和贲门旁均未见癌组织.术后1个月余开始化疗,方案为:FM,2个周期,因药物反应大,停止化疗.症见:神疲乏力,消瘦,恶心纳差,口干,心下痞满,肠鸣便溏,眠差,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西医诊断:胃窦部癌化疗后,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医诊断:反胃,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治则:和解半表半里,清上温下.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半夏15g,党参15g,黄芩10g,干姜1g,黄连6g,生黄芪30g,陈皮6g,藤梨根15g,生麦芽15g,炙甘草6g,大枣5枚.7剂,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上方服7剂后,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减轻,食纳好转.继用上方加减巩固治疗,病情稳定.2006年3月4月复查胃镜、CT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征象.现患者生存期已2年3个月,仍在巩固治疗中.

o:.

按: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温阳建中祛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而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甘草、大枣,此治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的上热下寒,证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半夏泻心汤用于肿瘤治疗方面亦有不少报道.李可根据临床经验创攻癌夺命汤,并加减治疗各种肿瘤,方中亦重用生半夏,谓其为消痰核、化瘤散结之要药.张晓春山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以及在肿瘤放疗、消化道肿瘤、肿瘤麻醉药副反应等方面亦有应用.李仁廷12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1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半夏泻心汤病情属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范畴,其病机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在肿瘤临床过程中,谨守病机,通权达变,灵活运用,用经方治疗肿瘤,症状好转,病情缓解,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患者,女,43岁.2007年4月就诊.确诊'胃贲门中分化腺癌'3月.入院前曾行手术根治术、化疗3疗程.人院时患者胃脘部胀满隐痛,恶心,时有呕吐,轻度腹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黄相间微腻,脉沉弱.遂投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山慈菇、延胡索治之.处方:姜半夏10g,党参15g,黄芩10g,黄连9g,干姜10g,甘草10g,大枣12枚,山慈菇15g,延胡索10g,吴茱萸5g.服5剂,患者疼痛、恶心减轻,食欲好转,守方调理3月,诸症缓解出院3

按:该患者患病日久,加之化疗与手术损伤正气,致使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寒热互结,瘀阻中焦,气机升降所致诸症.方中半夏辛温消痞开结,干姜温胃止呕,黄芩、黄连苦泄瘀热党参、甘草、大枣健脾益胃,吴茱萸、延胡索、山慈菇温胃散结止痛.

(3)潘某,男,57岁,退休工人.患者平素体健无恙.于2003年3月自感饮食哽噎,胃镜检查示:食道下段,胃贲门癌.患者拒绝手术及化疗.

延至5月初,米汤难下,形瘦如柴,语气短促,在家人陪同下求治(家人已做好后事准备),见呃逆时作,胃脘满闷,触之有形,无疼痛,不能食,食则哽噎,呕吐,舌暗苔白厚,脉微滑,左关虚弦.辨证属痰湿瘀毒聚结,防碍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投以半夏泻心汤加西洋参15克,厚朴10克,枳壳30克,鹅管石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生鸡内金30克,煎取汁后,少散入淀粉,滴药成珠状,日频频含入口中卧位缓缓饮下,使之药液久久滞留病所.一剂服下,知饥,能进牛奶半斤,米粥两小碗,4剂服下能食米饭、馒头,无哽噎感.二诊患者双目有神,精神转旺.继以原方去西洋参,加生芪、白术、生水蛭粉、土鳖虫、浙贝、海藻、昆布等,调治2月患者红颜焕发,体重如初.嘱其回秦岭山中后,挖毛竹笋、芦笋生吃至10月.随访3年健康无复发.因患者拒绝做胃镜复查,不能提供病理疗效141

按:此案最是神奇.在抓住半夏泻心汤病机的基础上,辨病加以祛瘀、解毒、化痰、扶正之品,居获起死回生的疗效.其变通的服药方法和运用食疗医病也是值得认真学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泻心汤合酸枣仁汤加味治疗胃腺癌术后严重失眠
半夏泻心汤治胃癌术后痞闷
刘嘉湘肿瘤临证(八)
王三虎:治疗胃癌用经方——“寒热胶结可化解,峰回路转入坦途”
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半夏泻心汤
思路与方法:胃癌辨治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