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之厥阴经辨证!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厥阴病为六经之末,多由他经传变而成,其中尤以少阳病为主。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1.厥阴病本证

寒热错杂证:病机是蛔虫内扰。证候是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方药为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2.厥阴病寒证

当归四逆汤证:病机是血虚寒厥;证候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痛腰痛,或月经后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暗,或脘腹冷痛。方药:当归四逆汤(桂枝汤去生姜,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

吴茱萸汤证:病机是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证候是干呕,吐清涎冷沫,头痛(以颠顶为甚)。方药:吴茱萸汤(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

白头翁汤证:病机是湿热内蕴肝经,秽浊下迫大肠。证候是泄泻下痢,腹中急迫欲下,而肛门重坠难出,便中夹有红白黏液或脓血。或身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腻等。方药: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

我们现在来简要回顾一下六经的传变经过。一般而言,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我们称之为“传经”。其中若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之顺序规律的,称为“循经传”;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经者,称为“直中”。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称为“并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六经辨证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这些只是提纲掣领地介绍了六经辨证,为以后学习伤寒学提供一个阶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病脉证治
鲍艳举原创:直中疾病“靶心”,临床疗效大增的奥秘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医路有你
《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
中医临证思辨方法
拓展经方临床运用的思维途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