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里遥寄忆母亲

“白发依稀立梦中,音容难识泪已空。托心杜鹃知时节,啼血枝头扶柳风。

但对流年悲水月,且看花镜诉帘栊。遥知千里投书苦,换作低吟成一翁。”

在朋友圈读到题为《写在母亲节》的诗,尽管从体式和韵律节奏上不能与古代诗歌相比,但其语浅情深的真切却重重地叩击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母亲节到来之日,各种媒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情的祝福。当然,也不乏表达对慈母深切怀念的。

也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心灵感应,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谈及母亲的话题时,朋友对母亲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还大说特说。看着对方言及母亲时眉飞色舞的陶醉,内心就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羡慕和嫉妒。今天,当读到这样一首怀念母亲之诗,不觉撩拨起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二十六年前母亲撒手人寰时因疾病折磨而骨瘦如柴的样子,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刚刚跨上工作岗位不久的自己,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的是高不可欺,但是回到家中,在母亲面前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对母亲的唠叨偶有反感,但是更多时候是享受与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虽然家境依然贫寒,但是与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入不敷出相比,境况已经大为改观。面对一天天好转的日子,母亲是欣慰的。因为,在她六十四年的人生履历中,只有当她的小儿子——我,参加工作之后,她始终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她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面前说话才有底气。

因为生性倔强与固执,母亲不知遭受了亲朋好友多少冷嘲热讽,吃了多少青白眼。大锅饭的时代,挣工分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核心任务,因为工分的多寡直接关乎一家老小的生活。于是乎,每家每户,凡是能够手拿肩扛的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生产队的劳动中。我们家从劳动力的数量上说,是不输于其他家庭的,因为有三个男孩,除了我还年幼,两个哥哥都已经成为大半个劳动力。如果他们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也能够挣一定的工分补贴家用。可是,被穷困和劳累折磨怕了的母亲却做出了让其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顶住巨大的压力,背负沉重的负担,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识字。目不识丁的母亲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她认准的死理是,一家人死守着几亩薄田永远无法改变生活的境况,即使眼前能够多挣一点工分,减轻一点负担,但只是暂时的,要真正改变生活,必须另谋出路。

作出这样的决定,母亲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样做,不仅要始终被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包围,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三个半大小子不但不能挣工分,每一学期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书学费。既然已经木已成舟,只能低着头一步步往前挪。生产队集体出工的时候,母亲从不会因为什么缘故而旷工。再脏再累的活,她都会像男劳力一样冲在前面。因为只有这样的活计,才能挣更多的工分。白天忙罢生产队的活,晚上回到家中再似陀螺般操持着家务。即使这样不知疲倦地旋转,也无法改变家庭生活的窘迫。为了缓解压力,增加收入,农闲之时,本该在家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母亲却走出家门,和朋友一起走村串户做起了小本生意。虽然收入不多,但对缓解一大家子在青黄不接时生活的艰难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

孱弱的肩膀,瘦弱的身体长时间超负荷地承受巨大的压力,让她身体日渐佝偻。纵使步履蹒跚,但也没有放缓疾行的步履。母亲明白,如果不咬紧牙关支撑着,前期的所有付出都失去意义。在母亲苦苦挣扎中,人们告别了吃大锅饭的生活,变成了土地的主人。有了自己的几亩三分地,就有了自由决策的权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人勤地不懒。这个道理庄稼人明白的。可是,有了土地,还得有充足的劳动力才能让懒地变勤快,才能实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目标。虽然家里分到了五口人的土地,但是真正能够全劳力干活的只有父母,三个孩子都来往于学校和家之间。

面朝黄土,背向青天的起早贪黑换来的是微薄的收入,这些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左邻右舍的茅草房渐渐被砖瓦房取代,而我们一家人只能蜗居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中。生活的拮据相较于经济压力还真的算不上什么,粗茶淡饭保平安,能够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关键是三个孩子每学期高昂的学费对经济收入严重赤字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于泰山的挤压。孩子上学正处于关键期,如果这时候选择放弃,这种半途而废的事情母亲是从来不会做的。为了渡过难关,母亲只能硬着头皮借了东家借西家,撤东墙补西墙。讥诮白眼成为家常便饭,但是为了实现心中不能向外人道的梦想,母亲必须默默地承受。

因为对孩子投注更多的期望,所以母亲对三个孩子的要求也甚是严苛。“什么样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做什么事情,就要尽力去做,不能三心二意”,这是母亲对三个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上学的时候是学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旦有老师反映学习上的问题,如果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轻者责骂,重者皮肉之苦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家是家庭的一员,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谁享受优越。正是受益于母亲严苛的言传身教,业已成家立业的孩子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时,也都有板有眼,从不马虎将就。

我们渐渐长大,母亲却渐渐老去。繁重的体力劳动,粗糙的生活严重透支了母亲的健康。病魔毫无征兆的来袭,一下子击垮了瘦弱的母亲,也让一家人陷入绝望之中。虽然家境较前已大为好转,但面对母亲的不治之症,一家人也无力回天。看着坚强的母亲被病魔一天吞噬的身体,除了悲戚,找不到任何能够帮助缓解痛苦的方法。天妒好人,含辛茹苦一辈子,到头来却遭受病痛的折磨;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油,母亲带着牵挂和不舍从痛苦中解脱。一塚坟茔,荒草萋萋,杂花生树的五月,杜宇的啼鸣,传向遥远的天际。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一)
【散文·赏读】永恒的母亲‖王爱民
陈于贤原创纪实:我的二哥(一)
缺粮户
母亲的粪筐 || 张巧素
社员都是向阳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