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意趣盎然的乡村地名
意趣盎然的乡村地名
2012-03-25
龙湾村龙湾炮台
马鞍岭
金岙村状元浃
底岭下村村貌

徐洪迪 文/摄

乡村地名经历岁月沧桑,记录历史沉浮,有的地名历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而民间仍沿袭旧名称呼。一个地名的背后常常有一段故事。散落在瓯越大地上的美丽乡村,其中有些村名如果释其义理,考其出典、来历,颇觉风雅有趣,还可了解到它的人文历史轨迹。比如现今龙湾147个大大小小的村落,就大多可挖掘其所蕴含的故事。

马鞍岭下的底岭下村

市区大罗山山脉往北延伸有马鞍岭、茅竹岭,马鞍岭因山岭形如马鞍而得名,龙湾底岭下村就坐落于马鞍岭山麓东侧,因为在马鞍岭下的最底端,乡民们就称呼“底岭下”,村庄由底岭下、大墙围、前垟、前牌等四个自然村组成。

马鞍岭景致优美。明永嘉英桥二都(今龙湾永中新城村)王毓有诗《马鞍岭》:“如鞍山势本天然,芳草葱葱簇锦鞯。问路欲迷层嶂口,盘云半绕大江前。松声夜月轻摇辔,竹影斜阳远着鞭。却笑塞翁多得失,青林白石自年年。”他徜徉在葱绿山野,竟差点要迷路了。民国外交家王鸿年游览了马鞍岭,惊叹于它的美,口占一绝《过马鞍岭口占》:“羽客应跨鹤,今朝上马鞍。只因探胜景,姑作士人看。”

底岭下溪流潺潺,野草葱绿,环境优雅,自然吸引了村民定居,最早来此聚族而居的是宋末元初张成志,由永嘉楠溪吴涨转迁住此,为该村张氏始祖。早年有一条溪水从马鞍岭倾泻而下,曲流一分为二,环抱村里的民居群,村外有砖墙围成。南侧弯角处有一方水池,如今唯有村南方的底岭下河,而东西北三向的河道早已被填塞,围墙也了无踪迹。村内还留有不完整的古民居群,房子皆坐北朝南,如约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一所古民居,主体由四座大院组成,村民俗称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间有曲径、花苑、亭台、经堂、书院。建筑风格多样,七个门台与院墙,造型绝无雷同,艺术价值颇高。

黄金山岙里的金岙村

金岙村地处龙湾黄石山张家尖西面山岙,北临瓯江不远,四周土壤肥沃,种番薯种蔬菜不用那么多坑粪,长势喜人,五谷丰登,乡人喻为黄金之地,黄金之岙,简称“金岙”,村名就此传扬开来。

金岙村由金岙、小横浃两个自然村组成。最早来此筑房而居的是林姓始祖林城一,宋末元初由福建赤岸徙居永嘉场。后来各处迁徙而来的曹氏、邵氏、郑氏、高氏、项氏、张氏、徐氏也先后定居于金岙村。《金岙林氏家谱》记载,林城一娶妻李氏,先祖赠送给他五个字“百善孝为先”,文则以德,武则以威。林氏重视读书,又看重武功,由此林氏南拳也闻名瓯越。

金岙埠头有个福圣寺,明代龙湾乡贤王叔果赋诗《过金岙福圣寺有感》:“古寺岿然傍水湄,宋皇曾此驻龙旗。荒池解道蛙声寂,僻壤何当骏足驰。”传说福圣寺曾是宋高宗驻跸的地方,南宋初年,宋高宗为了躲避追兵,逃到金岙福圣寺小住一段时间。他夜里失眠了,原来此起彼伏的蛤蟆叫声使他烦躁。福圣寺长老得知此事,便派出全寺和尚去抓捕蛤蟆,迫于清规又不忍杀生,就在蛤蟆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稻草绳,蛤蟆终于不叫了,从此蛤蟆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疤痕,后来人们传说福圣寺附近的蛤蟆因此都是白脖子的。

金岙也曾是个英雄杀敌的战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温州沿海倭寇侵犯猖獗,抗倭英雄王沛、王德叔侄率领“王氏义军”前往梅头截击,因寡不敌众,七十多岁的王沛壮烈牺牲。十余天后,数千倭寇包围温州郡城,守备袁祖庚派人告急,王德与宁村守将张鈇相约次日出击,清早,王德率少部精兵先行,准备翻越茅竹岭,不料在金岙遭遇倭寇伏兵,兵刃相接,王德射杀数人,骂贼而死,年仅42岁。

金岙状元浃路原先是一条状元浃,传说古时候金岙有户人家,生了婴孩,婴孩后背有“状元”字样,亲戚邻居们都很兴奋,认为这孩子长大必定是个状元,可是后来这“状元”字样渐渐褪去了,孩子长大了,“泯然众人”,没有考取状元,但却因此称此人家旁的河浃为“金岙状元浃”。

黄石山麓的黄石村

黄石山东北山麓散落着山北、沙岙儿、三十亩、四十亩等4个自然村,统称黄石村,以山得名,村庄东邻千年古村蓝田村,南倚黄石山,西与黄山村接壤,北濒瓯江与乐清市隔江相望。

黄石山之东部有一高耸的山峰,俗名“纱帽尖”,海拔294.4米,今有气象雷达站置其山巅,当地人又习惯称之“雷达山”。山北麓有自然村名曰山北,坐山面江,海水带环,内河四绕,昆山遥列,环境清幽风景殊胜。黄石村山北历史悠久,人文毓秀。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宋嘉泰间(1201-1204),永中前街先祖陈熊在黄石山头垒筑“陈大埭”,围起一隅生存家园。之后有林姓迁入居住,林氏家族渐渐兴盛至显赫,林缵孙登武举进士第,官武经大夫,知柳州军州事。林缵孙儿子林璹,字寿玉,登宋景定壬戌(1262)进士,终官礼兵部架阁文字。其后七百多年来,村庄静谧安详,村民淳朴敦厚,世代延续亦耕亦渔的生活。

而其自然村称为“三十亩、四十亩”,来自古时有永嘉后渠陈氏迁入居住,垦荒三十亩故名,又有平阳人迁住,垦荒四十亩故名。黄石村山北有一座“古董塔”,塔顶已毁,塔基已严重破损。经文史研究者孙建胜考证,该塔是为纪念明代抗倭烈士而建的“忠烈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湾形如龙的龙湾村

黄石山西北部的龙湾村,民间也有称呼为“罗湾”,今龙湾便是由“罗湾”谐音而来,但也有说湾形如龙,观察龙湾村地理位置就是明证。村之北有一座小山古称龙湾山,突兀于瓯江边,地势险要。后来在此建有龙湾寨,渐渐地民间就称呼此地为“龙湾”。

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永嘉场龙湾山一带安营扎寨,建成军事要塞,和宁村所、永昌堡等军事要塞一起,组成鼎足之势,遥相呼应,在瓯江口形成一组防御体系。清《永嘉县志·武备志》有“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东接宁村,西捍府治,登临深水,颇为险要”的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为防备法军的入侵,温州府在龙湾山上修建了龙湾炮台,共设有1门大炮、6门小炮,摆成扇形朝向瓯江,与瓯江北岸的镇瓯炮台遥遥相对,形成犄角,像两把铁钳,扼住瓯江口要塞。炮台不高,海拔不过20米,但已是这沿海一带的制高点了。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日寇飞机多次狂轰滥炸,龙湾村的民房及炮台山被炸得满目疮痍。龙湾炮台顶部全毁,炮台里的武器设备也基本被毁。“大跃进”大炼钢铁,村民熔炮为铁。但因为有龙湾炮台这一历史古迹,贯穿龙湾村的主干道就取名为炮台路。如今,修复后的炮台山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成了花花花花花花海!
2013浙江温州楠溪江自助游攻略
温州境内69个著名景点,您嬉过几处?
东瓯诗谭诗词半月刊(25)
樟里再记忆
温州到底有多大?在温生活3年以上才懂,看第一个就笑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