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道行走日记
古道行走日记
古道像一卷打开的竹简,在瓯海的山水间蜿蜒伸展,积淀着瓯海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这里穿梭前行,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2012-11-26
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是黄坑古道上绝美的风景。
大石垟村老屋遗留的马头墙。
古耸寨遗存的发黑寨墙,默默诉说着当年绿林好汉的传奇。
石榜山古道上的湖泊,美得让人心醉。
绵延的古道,积淀着瓯海厚重的人文历史。
西岸古村至今弥漫着浓郁的纸山风情。
将军岩自然村这座普通的林氏老屋是当年中共永嘉县委交通站旧址。

周吉敏 文/摄

我是泽雅人,从今年春天开始行走家乡古道,至今已走了十余条古道,并写下十余万字的手记。沿着家乡的古道行走,我发现它的美,不仅在于苍茫大山、蓊郁竹海、白云深处的人家,还在于沉静之后的安宁……

石榜山古道:

隐秘古村落 寻幽好去处

时间:2月14日 天气:阴

路线:泽雅水库—吴坑村—石榜山

关键词:高山湖泊 古桥老树 红色交通站

此行的起点在泽雅水库边的吴坑桥。吴坑桥在泽雅水库和西岸的交界处。这是一条单孔石拱桥,早已荒废,桥面杂草融融,桥石发黑。

昨夜清晨的细雨润湿了石头山岭,这蜿蜒在青山间的山岭更显古意悠长。山岭傍着溪涧而上。从明媚的阳光下,一下子走进清幽的竹林里,让人恍惚如梦。

出了竹林,古道两旁遍植一丛丛水竹。就在翠绿的水竹丛下,湖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湖水澄澈静美,四周的梯田、树木、竹林、蓝天白云投映湖中,美得让人心醉。

拐个弯,几个弯月形的田园像小船一样泊在和暖的阳光里。古道随着弯月形的梯田也画了一个半圆,延伸到一座古桥。这座只有四个桥墩的古桥横跨在山涧上,四五棵笔直的柳杉像卫士一样分站两边;两棵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樟树则把古桥遮得严实,“太阴宫”就在桥头。这就是吴坑村的村口。这村口,如果从外面看,外人真不易发现。

古道伸进吴坑村似乎到了尽头。其实不然,沿着小溪来的方向继续前行,就可以去往石榜山村。石榜山有个将军岩。岩石像一位威武的将军,站在高高的峭壁上,镇守一方平安,它的身下就是泽雅水库和林岙村。

将军岩自然村的一座林氏老屋是当年中共永嘉县委交通站旧址,它被茂密的树林包围,在外面根本看不见老屋,非常隐秘。这是一座九间的老屋,有一个木制门台。这隐匿在深山冷岙里的老屋,因拥有了那段血雨腥风的红色记忆,而呈现了别样的生命力。

古道四通八达,村村互通。我们从石榜山村的石龙头开始走山岭,回到林岙水库脚。这是一条充满原始野性美的古道,一条适合探险寻幽的古道。

桂川古道:

竹径听清音 闲坐红瓦村

时间:3月11日 天气:晴

路线:西山村——洞桥头村——桂川村

关键词:竹海穿越 山涧水韵 云上梯田 红瓦古村

桂川古道,当地人叫底岭,是五凤垟方向的村民到泽雅的一条交通要道,可以一直通往青田。

这条古道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建造这条岭时,白天建好的路基,过了一晚又恢复原貌,这样反复几次后,当地老百姓慌了,请了阴阳先生。先生说,这座山石有灵气的,要用一对百年鲤鱼的血祭祀,才可镇住山的灵性,山岭才能造成功。当地老百姓就到泽雅江龙潭捉了一对鲤鱼来。说起奇怪,祭祀过后这条山岭就造起来了。撇开传说的神秘,其背后就是先民造岭的辛苦。

带着美丽的传说,拾级而上。竹海一下子淹没了视线。古道像一条游龙,在这无边的竹海中穿行。古道长亭是中国最美的文化之一。桂川古道上有两个路亭,名称简单而直白,分别叫上、下路亭。

不时看到山岭上伸出几块突兀的石块。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块。这些石块叫“挑丁”,用来拦截毛竹。竹山高远广袤,山民如何把伐下的毛竹运出深山,自有一套办法。他们利用山势,把毛竹一根根顺着山沟滑下去。“挑灯”把毛竹拦截在古道上,然后沿着古道把毛竹挑出山外。一块小小的石头凝聚了当地老百姓的智慧。

阳光明晃晃的,径直走出去。站在阳光下,才知道已经穿越了十里竹海。站在山岭上眺望,泽雅水库像一弯璞玉藏在群山的环抱中,美得奇异。观水,观山、观竹海,这里是最佳位置了。

前面就是洞桥头村了,漫山都是梯田,蓝天辽阔,梯田广袤。古道飞腾梯田之上。绕过山弯,就到桂川村了。这个白云深处的古村,海拔有500多米。 一条小溪从村前潺潺流过。村里民居全部是粗石砌墙,红瓦覆盖。这些红瓦都是村民自己烧制的。红瓦古村有着别具一格的美。

在盘旋而上的古道上,可以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田野。这是桂川人农业学大寨时的硕果。桂川人开山造田,将水从山坳里引到村对面的大平山去,全村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参加造田。这造田行动还引起了当时温州地委和省领导的重视,不少城里的单位和学生也来参观学习和劳动。那一年,桂川人在大平山改造出水田二十多亩。为推广桂川农业学大寨的经验,省里还在桂川开了现场会。后来村里人,陆陆续续还开垦了几十亩水田——那个特殊的年代虽已远去,却留下了历史的遗迹。绿竹环绕的田野,像个聚宝盆,村里人依然在这里耕耘收获。

这白云深处的人家,耕田、种菜,土灶烧三餐,闲坐话桑麻,日出开门见山,日落关门枕山,过着原始本真的生活。在这里,心会安静。

黄坑古道:

纸山古韵浓 乡里人情深

时间:3月27日 天气:晴

路线:黄坑—黄岭头—言章村—下良村

关键词:纸山村落 古枫石亭 特色民居 纯朴人家

黄坑村四面环山,三条从大山深处流出的小溪从村前相遇相拥,合为一条大溪,俗称三龙抢珠之地。民居集中在大溪南向,坐南朝北,依山而筑,沿山势逐级升高,布局错落有致。

其先民自元朝末年从福建漳州、泉洲迁入黄坑村,繁衍生息至今,有700多年历史。居民主要为黄姓和吴姓两大家族,村内吴姓家族为宋礼部尚书吴湛然后裔。虽地处偏僻,历史上却出过不少名人,如清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学政吴为,明抗倭将领吴碧山等。

黄坑村是个典型的纸山古村落,岭脚的小溪边分布着腌塘、水碓、纸槽和煮料的纸烘等造纸流程中的作坊。只是这些造纸作坊如今已废弃:腐朽的水碓水轮,青苔斑驳,沧桑中透着生机;腌塘里空剩一池金黄的塘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岸上生长的野草野花,如一圈天然的镶边……

岭上有一个小庙宇,是黄坑宫,建于清中期,保存完好,为一进三开间木构建筑。三间皆有凿井,卷棚上有精美彩画,旁有小桥。宫前墙壁上有民国时期的禁赌碑,字迹仍可辨析,岭上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

一路上,那些传统民居建筑禁不住让人驻足。这些民居建造年代大多为清中期,形式多样。房屋布局大多为三合院式,但部分建筑的山墙、屋脊、门台比较讲究,花墙、花窗等装饰精美,用材考究。这些雕刻精致的门台和窗棂,还有那些旗杆石,见证了历史上黄坑人的辉煌。

不一会儿,一块白底黑字的匾额赫然在目。匾额上写着“宋吏部尚书”。这是吴氏宗祠所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二进五开间院落,历经几百年的兴废,现正屋仍为始建构架,梁柱粗大,斗拱精致。可惜第一进现翻建为现代建筑形式。

山岭在吴氏宗祠这里平缓了一段后,一个优美的转身又高高向上延伸。一路上来,虽两旁都是民居,但几乎不见一个人影。村人仿佛在某个时候因某件事全体弃屋而去了,老屋的记忆就停留在那个时候,村庄就定格在那个年代。还有那些残垣,就一截,眼巴巴立在那儿,让人神伤……

无限向上延伸的“岩步级”在阳光下有着灰蓝的调,古朴,不失雅致。紧走几步,翻过陡坡,山岭划了一道弧线,展现在面前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情。只见五六棵苍古的枫树依次站在这条弧线上,一个方方正正的石头亭敦实地站立在枫树边。这个石头亭很有特色,是用块石垒砌,顶上横架12条石梁。

山岭从石头亭上越过,一声声狗吠鸡鸣隔空传来,山岭缓缓地伸进一片竹林,这茂密的竹林下面就是黄岭头村,这是一个隐秘的村庄,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盆地上聚居着十几户人家。狭窄的石板路在房前屋后迂回曲折,把十几座房屋团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小小的山寨一样。

空气中弥漫着烧酒的香味,我们兴奋地循着香味,找到了那户正在烧烧酒的人家。农家古老的烧酒方式,让我着迷。热情的村民接了一杯刚流出的烧酒给我们品尝。第一次喝温热的白酒,呡一口,顺着喉咙淌下,满口留香,温暖心扉。面包牛肉配烧酒,来劲。热情的村民要我们留下来,摘了绵菜捣绵菜饼给我们吃。他们呼朋引伴到田野摘绵菜去了。

在云朵的故乡,我触摸到云朵一样绵厚的乡情。吃饱,喝足,微醺,顺着黄岭头到言章的古道下行。下行,又是别样的风景。

古耸古道:

带着武侠梦 追忆旧时光

时间:5月13日 天气:阴有雨

路线:石桥村—古耸寨

关键词:绿林传说 寨墙遗址 羊肠官道

古耸寨是泽雅一个古老的山寨,至今还流传着绿林好汉的传说。今日,寒雨冷风挟裹落叶,倒适合我重走古道,寻访山寨绿林好汉的情境。古道从石桥村穿过,村里在原来的古道路基上铺设了石板条。新修的石板路到了一座老屋旁,戛然而止。古道终于挣脱了新石板路的束缚,抽身而出,潇洒地奔入高高的山野,就像绿林好汉直奔山野占山为王的气质。

冷风夹着雨点润湿了古道,石阶油亮,泛着光。绿茸茸的小草,还有挺着细长花径的紫云英,在古道石头的缝隙中摇曳。古道就这样伸进了田园,看到古双村了,村庄就在古耸寨的山脚。古耸寨高耸入云,在周围比它略低的山头陪衬下,有一种独立高岗的气势。其山形特别,是一个规规整整的圆锥形。古耸寨在当地被称为“寨圈顶”。泽雅就在古耸寨下面,旧时被称为“寨下”,上世纪80年代才雅化为泽雅。

从村边的一条田间山岭迂回过去可以到山顶。山顶满目荒草灌木,风吹草低,还有发黑的寨墙。寨墙是用乱石沿着山顶堆砌的,已损毁严重,有些地方只剩墙脚了,不过保存较好的地段仍然有3米多高。传说在南宋年间,一个叫陈献英的女人带着她的五个兄弟从青田沿着大垟官路一路南下,来到当时有黄姓人居住的古耸村。当时古耸一带人口稀少。他们听当地人说,在丛莽间有一条大垟官路直通温州府。同时,这条官道还是温州府通往青田再到南宋皇城临安的唯一通道。站在山顶放眼远眺,四面八方的所有动向尽入眼底,是做山寨的绝佳地形。

陈献英和她的兄弟们在这里进退自如,劫富济贫。一批库银的被劫,使官兵下决心剿灭古耸寨。但几次失败使他们正一筹莫展之际,山里的一个牧羊人献上一条计策。他们从附近山村里征集了几百头山羊,又令村民赶制了几百盏灯笼。在一个黑夜,点起灯笼,挂在山羊的头颈里,然后驱赶山羊往古耸寨上爬。山寨人看见漫山遍野而来的灯笼,以为官兵乘夜攻寨,忙施放雷石。到天明,看到山面上被砸死的山羊,发觉上当,但已来不及准备新的雷石。官兵乘机攻上山寨,寨被击破。

从此陈献英和她的兄弟们成为历史,成为传说。这些传说,如古耸寨上悠悠白云在世上悠悠流传。

龙井山古道:

石头能做殿 芒花美如雪

时间:10月10日 天气:秋阳朗爽

路线:西岸村—黄坑村—大石垟村—龙井山龙井宫

关键词:纸山文化 十二盘岭 芒花似雪 石头庙宇

西岸村是周氏家族聚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了700多年。一条古野纯净的“西岸溪”,从大山深处迤逦而来,把村庄分为东西两面。两岸青山俊秀,漫山遍野翠竹秀挺。青瓦木梁、溪石垒砌的民居掩映在青竹间。纸山的印记,无处不在,造纸的碓声浑厚传来,如古村跳动的脉搏。

走过几方田园,就是十二盘岭岭脚了。之所以叫十二盘岭,是因为山岭在竹林间呈青蛇爬行之状随山势上升,弯弯曲曲,有十二个弯。大石垟村是这条古道的中途驿站,海拔有524米。村人大部分姓林。村里74岁的老人林迪南收藏了清朝康熙年间和民国时期的几本林氏旧谱。从宗谱知,林氏先祖的一世祖为济南人,如今子孙在这里已经繁衍到三十七世。

别过老人,继续向龙井山进发。大山巍峨,高耸云天,古道随高峻的山势而上,如登天的云梯。终于到了龙井宫脚下。

沿着左边的台阶上去,来到观景亭,龙井山风景一览无遗。大家兴奋地直呼“太美了”了。亭在漫山洁白的芒花中,山风徐来,芒花起伏,花絮轻扬。眺望东南方苍松欲滴,山梁如一条卧龙憩息。卧龙身下,庙宇林立,仿如天上宫殿。而北片芒苇遍野,漫山如履一层薄雪,是名为“雪积山”雅称之由来。

下山,沿着宫殿中轴线进去。就看到那个石头殿了。龙井宫石殿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坐北朝南,石殿正立面做成门坊式。门坊面阔三间,中为门,青石柱础,花岗岩门框,正面刻有“太阴宫”匾额,。石殿内构件均为石制。地面用石条铺就,屋顶用石板刻出瓦垄。次间的后檐柱与金柱之间设神龛,供奉卢氏龙母娘娘。神奇的是,神龛下,还有一水井,清澈味甘。

据当地老人说,相传清同治年间,天公不下雨,田地焦枯,农民心急如焚,于是向龙母娘娘求雨,此举奏效。农民喜得甘霖,念其恩泽,特用本山石料打制一个捣臼,寄寓每年都有稻谷可捣。随着时间的推移,龙井宫香火盛旺,成为泽雅、藤桥、西岸、三溪等地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

徘徊殿内,不禁感叹当时工匠精湛的手艺,其千锤万凿的虔诚。意犹未尽,出了石殿往北而去,翻过那道山坡,就是瑞安界了。那山坡就是芒花如雪的地方。带着浪漫的向往往北而去,往芒花如雪的北方奔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这条穿行在竹海梯田古村之间的古道,当休闲逛起!
浙江10条古道 秋日登高最佳指南
宁波最美登山打卡点,清溪流水和鲜花相映,成为赏花和踏青好去处
遂昌这5条绝美山间古道,带你探寻绚烂初秋美景
山村阅色、古道涉“蟥”︱2020.5.17永嘉碧油坑至林坑徒步记
登陶宴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