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 |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遗址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地处长梁背山山前的冲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60米,西南距汾河2.6公里,东北距柏板河1.6公里,经纬度为东经112°27′18.11″,北纬38°1′28.42″。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其中,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白陶仅见1件;多为素面,少数红陶上施黑彩,图案以圆点、直线、弧边三角、网格纹、刻划纹为主;灰陶多素面和弦纹;陶器多为手制加慢轮修整。目前复原器物有彩陶罐、红陶素面敛口钵、灰陶碗、灰陶罐、白陶器座等。石器有单孔石刀、石斧等。兽骨主要包括狗、猪、鹿等。

镇城遗址位置示意图


主要遗迹


葬人灰坑1座编号H6。该灰坑开口于耕土层下,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口径2.17米,底径2.68米,深1.47米,坑壁未见明显工具痕迹,坑内填土灰褐色,夹杂碳屑和烧土块,土质松软,灰坑上部出土有红陶片、灰陶片。底部有人骨两具,一具为成年男性,年龄约28岁左右,俯身,左臂位于身侧,右臂屈肢置于背后,下肢交叉;一具为幼年女性,年龄约2岁,侧身置于成年男性腿部,下肢微屈。两具人骨叠压略呈“十”字形。人骨周边有少量夹砂灰陶片、小块猪骨、石块。

H6正射图

H6内人骨局部


五边形房址编号F1。开口于④层下,平面略呈五边形,方向130°,面积约32㎡。西、北两壁壁面保存较好,残存高度10-25cm,略带内收弧度,壁面有一层厚约1cm的青灰色烧结面,质地坚硬。南壁破坏严重。F1西南部及东部各被一灰坑打破(H68、H69)地面亦有一层厚约1cm的青灰色烧结面,质地坚硬。地面上北、中、南有三排柱洞,每排2个,排列规律。柱洞直径18--25cm,深20--35cm,内部填土灰黑色,未见明显木柱痕迹。

F1正射图

F1填土内出土陶片丰富,主要有红陶、夹砂灰陶,可辨器型有夹砂陶釜、夹砂灰陶罐、红陶钵、尖底瓶等。

F1南部有一圆形灶坑,直径约1米,深0.5米,灶坑壁面为坚硬的红烧土,环绕壁面一周有6个壁洞,基本两两相对,壁洞直径10-12cm,深约7-10cm;灶坑底部平整,有青灰色烧结面。灶坑内填土为灰白色,疑似草木灰,夹杂红烧土粒,出土有红陶片。灶坑东南28cm处有直径30cm的烟道,灶坑底部与烟道相通,坑壁烟道口不甚规则,大小约20*40cm。烟道壁面为红烧土,内部填土灰褐色,出土有红陶片,可辨器形为红陶钵和尖底瓶;在烟道近灶坑处出土一完整的灰陶罐。

F1灶坑及烟道



主要遗物


该遗址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罐、红陶钵、灰陶碗、灰陶罐、白陶器座、陶环、陶纺轮、石刀、石斧等。

F1烟道内出土灰陶罐
F1出土陶甑

F1出土石刀

H3出土彩陶罐

H3出土红陶钵

H51出土陶片

H90出土陶片

T10H3出土尖底瓶

H62出土器物



初步认识


该遗址文化面貌单一,主要为仰韶中晚期遗存。

该遗址范围内的遗迹单位数量较多,时代较早,遗存丰富,对于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区域发现的遗迹主要是灰坑,房址、窑址数量较少,且未发现同时期墓葬,综合判断该区域只是这一史前聚落的一部分且不是中心,关于该聚落的更多信息有待以后的工作。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裴静蓉

主要参加人:冀瑞宝、姬凌飞、龙真、刘伟伟、杨淼燃

执笔:冀瑞宝、裴静蓉


END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高振华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原镇城村:5500年前,古人在太原的“家”
磁山发现一个深腹罐,专家经研究,发现它竟是陶和瓷之间的器皿
抟土成器 火中智慧——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史前陶器
北辛文化遗址
广州发现先秦时期遗址
寻寻又觅觅(2)管窥全豹博物馆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