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觅宗记|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唐时京城长安,佛教兴盛。位于城南的樊川,佛寺林立,又以华严寺、兴教寺、牛头寺、洪福寺等为代表,有“樊川八大寺”的美称。位于少陵塬畔的华严寺,为华严宗的祖庭。

顾名思义,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立宗经典。据说龙树菩萨在龙宫见到“上本”、“中本”及“下本”三个版本的《华严经》,“上本”卷帙浩繁,无法企及,“中本”也有一千二百品,不能穷尽,“下本”篇幅最小,竟也有“十万颂四十八品”,龙树菩萨只得选择“下本”带回人间。

按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的说法,《华严经》在汉地经过了两次翻译发展的过程。一是晋代佛陀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卷本,有二万六千偈语,一是唐代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卷本,有四万五千偈语。自然,两个版本都只是龙树菩萨求得的十万偈语的一部分。

在六十卷本的《华严经》译出之前,当时汉地已有部分属于“华严”思想的经书译出,如《兜沙经》、《十住经》等,唯在佛陀跋陀罗译本后,方能说“华严研究,滥觞由此”。

不过晋至南朝的梁期间,对于《华严经》的研究似乎并不太重视。此后,华严研究在南北突然兴盛起来,僧侣们纷纷诵读、研习《华严》。“夫南北朝宋到梁朝乃少有读《华严》者,然梁末至唐初南北无论学僧或俗士均愿崇信,宜将有华严宗之成立也。”(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

如何成佛,是所有修行、学佛之人的最终目的。在小乘佛教中,只认为现在的世界有一位释迦牟尼佛,过去有六佛,将来有弥勒佛,也就是在现世世界中不可能同时有两位佛。这就为修行之人带来了疑惑。而《华严经》则提出了十方成佛的思想,在华严思想中,“十”是圆满的代表,有无量无边的国土分布于十方,那么就有无量无边之佛,因此现世中人,也能修得圆满。

《华严经》十方成佛的思想,应该是对当时的学佛之人颇有影响力的,不然当时诸多的高僧大德也不会研习《华严经》。也是机缘,北周武帝灭佛,长安的众多僧人避难终南山中,而终南山本身也是绝佳的修行之地,故而华严宗“初起在关中之终南山”,自成一派。

华严宗尊奉的五位祖师,分别是初祖法顺(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及五祖宗密。有说法是,五位祖师塔应都在华严寺内,清乾隆年间的地震后,砖塔崩塌,仅存现在可见的法顺塔及澄观塔。

19年与20年,我去了两次华严寺,游人几乎没有。前后对比,寺庙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翻新与维护。然而去华严寺的路却不是太好,黄土路,如果碰上下雨更是糟糕,技术不好的司机可能还会在上坡拐弯处遇到麻烦,急坏了后面上坡的人。从山坡中的一条隐蔽小道去华严寺显然更加方便,爬到土崖的半山腰,就是华严寺的山门。

通往华严寺的上坡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华严寺的规模还是会让初来的寻访者有些惊讶,大约是地处土崖坡下,受空间限制,寺内的建筑分布无法像常见的寺院格局那样分布开来。山门向西而开,匾额上有赵朴初手写“大华严寺”,一副对联写着“华严经宗传宇内,祖庭寺师承法脉”,落款为“沙门宽昌”,即华严寺现任主持。进山门后,正对着一方刻有“华严庄严”的石碑,石碑后是一尊佛像,两侧是澄襟堂与会圣堂,暂不对外开放。

法顺塔与澄观塔在寺院布局的中间,方形角锥体塔为法顺塔,有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平面呈六角形塔为澄观塔,亦为七层,塔前为雍正年间加封澄观为“妙正真乘禅师”所立的石碑。一本出版时间颇有些岁月的《西安的名刹古寺》小册子中介绍,因为澄观塔靠近塬畔,雨水冲刷之下有倾覆的危险,当地的文管部门于1986年进行拆迁,并在拆迁时发现了塔心中的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同时被发现的还有留于地下两层的塔砖,疑为元代重修的残塔遗留。残塔下有石函内装白玉瓶,瓶内盛有舍利。而刻于唐宣宗大中五年的“杜顺和尚行纪碑”,则被挪到西安碑林予以保护。

 以上为法顺塔

 以上为澄观塔

与澄观两位大师,一位是开创者,一位弘扬者。道宣的《续高僧传》中,将法顺生平放在“感通篇”中。法顺,世多称杜顺,十八岁出家,跟随因圣寺僧珍禅师学习禅定。关于法顺的记载中,颇多其神异能力的记录,比如“尝引众骊山,夏中栖静,地多虫蚁,无因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示之,令虫移徙,不久往视”,这是说他能够驱除虫蚁,“三原县民田萨埵者,生来患聋,又张苏者,亦患生哑,顺闻命来与共言议,遂如常日,永即痊复。”这又是说他能够将聋哑人治好。因为法顺具有“言不涉世,全不留心;随有任用,情志虚远;但服粗弊,卒无兼副;虽闻异议,仍大笑之”的品质,唐太宗因而把法顺请入宫中向他请教。贞观十四年,法顺卒于义善寺。关于法顺是否为华严宗的创立者,后世存有异议,譬如汤用彤认为法顺依《华严》以行业,实为禅师。

四祖澄观,被认为将华严宗推入鼎盛时期。十一岁出家后,澄观在宝林寺便学习《法华经》。受戒之后,他遍游名山,四处访师求学。在这一期间,他所学相当丰富,包括了相部律、南山律、三论、《大乘起义论》、《涅槃经》、《华严经》等,又师从于天台宗、南宗禅、北宗禅的大师,可谓博学多闻。唐德宗年间,澄观奉诏入京,参与《四十华严》的翻译工作,并在终南山下的草堂寺为其做疏。而在朝廷之上,澄观也深为卿相所敬,唐皇帝曾赐他“清凉法师”、“镇国大师”、“大统清凉国师”等称号,其著述主要有《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等,于是又有“华严疏主”之称。唐开成三年澄观圆寂,享年一百零二岁,但又有资料记录为七十,不知何故。

过两塔再往院内,则有“华严三圣殿”、“弥勒殿”、“五观堂”、“药师殿”等建筑,无一例外,所有的建筑无一古物,且全部用轻便简易的材料搭建而成,这也是华严寺布局颇让人讶异的又一之处。

部分建筑与石构件

“华严三圣”,是指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两位菩萨襄辅毗卢遮那佛的教化,故合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所证之果”,彰显属于法界的本来面目;文殊菩萨代表“能证之道”,彰显成就之过程。那么,以普贤之体性,加上文殊之极智,才能成就毗卢遮那佛光明遍照的境界。

元人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中载:“樊川孙村之西,有华严塔,有东阁,为登眺游胜之所。”可见在唐时,华严寺不仅是佛教胜地,也是风景绝佳的游览之地。孟郊的《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中有:“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一望俗虑醒,再登仙愿崇。青莲三居士,昼景真赏同。”

如今在华严寺远眺,当年应该是无数的葱茏,已经被高高低低的灰白色房子所取代。两次运气也着实不好,赶上西安的雾霾天,南山也不可寻。当然这并不是最大的遗憾,作为一名最最普通的游者,只是期待着樊川上的这座华严祖庭,重现风采。

“长镜头”下的华严寺

相关书目:

《华严经》中华书局

《续高僧传》,道宣,中华书局

《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觅宗记》,韦力,上海文艺出版社

《华严宗史略》,李春尧,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塔欣赏——华严寺塔
涉溪断流、修塔降雨,少陵原畔这座佛教祖庭,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
西安市长安区特色旅游景区简介
五台山显通寺
净土宗与华严十玄门
圆明园中的法慧寺与清代宫廷文化(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