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看山西宗祠文化

祠堂

祠堂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一般正厅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 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

晋祠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所以祭祀祖先这种事情老百姓是不能干的,只能贵族阶层才能享有的特权。先秦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个庙(祠)里只祭祀一个人,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可能只有唐叔虞祠了,就是现在的晋祠。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有明确的纪念意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便是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柱廊的排列,斗拱的组合,瓦垄的明暗相间,空间的穿插、色调的配置,都安置得合理妥贴,又符合审美习惯。

常氏祠堂

常氏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

俯瞰常家庄园

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

八字照壁

祠堂二进门——槐荫子孙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

双斗旗杆


祠堂献厅

祠堂正厅

祠堂内部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今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

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在汾河峡谷左侧;北靠二龙山,左傍烈石寒泉,右临赵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

窦大夫祠平面图

献殿全景

献殿翼角

献殿为一处相当精彩的元构。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呈正方形。其结构特别之处在于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严谨而独特。柱头卷杀,额栏上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殿内有天花藻井。

献殿八卦藻井(元)

献殿内设天花藻井,斗栱递叠而就,一二层为四边形,二层各边在正中设神龛,三四五层为八边形,顶为圆井。构造玲珑别致,排列舒朗奇巧。

藻井由八铺作计心造单材小斗栱交错层叠构成,方洞转八角洞处施抹角随瓣枋。实是尊贵。

正殿与献殿相连,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明间檐柱间辟板门,板门为元代原物。

    前檐补间斗栱三攒,均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

窦祠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正殿、献亭、山门殿都是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建。窦大夫祠有50多间殿堂。其中琉璃团龙山门、方形藻井式献亭、五间悬山式正殿都是元代遗物 ,部分保留宋金风格 。

献殿垂脊脊饰

献殿博风板、悬鱼惹草

    南殿壁上琉璃升团龙,底纹为水浪花卉

结语

从祠堂里,不光可以看到古人的精神追求,还可以看到古人的信仰变迁、宗族制度的兴亡,以及与此相关的民风民俗。与寺院道观相比,祠堂可以说是世俗的所在。一个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一个祠堂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汾河之滨 窦大夫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窦大夫祠
太原窦大夫祠 | 上风上水群龙环绕的千年神祠
【河朔记•龙城旧迹】窦大夫祠
歷史文化古跡——陝西西安戶縣公輸堂(一)【圖文】
应可军 | 深甽的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