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丨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之发现与研究
内容提要
秦昭襄王杜虎符规格:长15公分;宽6公分;厚1.85公分;重414.5克。质地:铜鎏金。君符有刻铭9行38字;杜符有刻铭9行40字。字体小篆、籒文、战国金文混用。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器。杜虎符残器与整器之比较。除二者书法区别之外,现在看来,最早最长的而完整的兵符应该是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从中发现了完整的铭文78字,补充了历史信息。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之形态。君王使者和杜县军事长官合符后整器可以立置。杜虎符君符与杜符铭文之比较和考证。“丁”指带兵的长官。“嚮”为杜县军事长官之名。“君”为战国时期国王或王子的通称。有人认为只有秦惠文一人才是符文之“君”,甚无谓也。例如,窃符救赵的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国公子。君符编码11为“上”,君王。这个是杜虎符整器铭文相对于残器最重要的发现,即君符强调战争的宣战权属于“上”,也就是秦国国君。这具有法律史上的重要意义。“申兵”表示伸展军力。关于“必会君符”,规定举烽燧这样的紧急情况除外。
关键词
杜虎符;残器;整器;杜县;丁;嚮;宣战权;烽燧
秦昭襄王杜虎符规格:长15公分;宽6公分;厚1.85公分;重414.5克。质地:铜鎏金,品相十分。君符有刻铭9行38字;杜符有刻铭9行40字。共有铭文78字。字体小篆、籒文、战国金文混用。同器异体字比较多。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2300年,公元前279年,战国周赧王延36年,为秦昭襄王器。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
晓风残月艺术馆世传。
一、杜虎符残器与整器之比较
杜虎符为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物,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稀世之宝。
(放大的仿品)
虎作走形。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此符铸于秦惠文君称王前,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 。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翳(也)。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这件杜虎符便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据360百科整理)。秦杜县设置于公元前687年,原为西周杜伯国封地。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周代实行乡遂之制,在士大夫采邑为六乡制,所以樊国又被成为“樊乡”。《水经注》记载:“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西周杜伯国之樊乡也”。《诗经》共305首诗,其中就有四首涉及到杜城。西周之后的荡杜亳国立国66年,有亳王和杜京(在杜城)。今杜城村在西安南郊雁塔区三环路南,全村四千余人,分杜城堡、杜城街、杜城庵三部分。所以,秦国的杜县,就相当于今天的西安。为秦国军事、政治重镇。因此,杜虎符才能在这里长期使用。现存的这件杜虎符仅发现了左半边,缺右边的君符,故为残器。
杜虎符残器铭文书体和书法走笔跟秦昭襄王杜虎符有明显不同。如“上”字,
杜虎符残器铭文“上”字为:
秦昭襄王杜虎符之“上”字,见下文君符编码19和杜符编码21。
除书法区别之外,秦国同地不同时代的虎符形制存在某些变化,值得注意。杜虎符残器过去被称为中国最早最长大的兵符,现在看来,最早最长的而完整的兵符应该是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而且从中发现了完整的铭文78字,补充了极其珍贵的历史信息。
二、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之形态
上为君符,下为杜符:
上为君符,下为杜符:
上为君符,下为杜符:
君王使者和杜县军事长官合符后整器可以立置:
立置才能验证合符有效,实际上就是一种军事密码。
三、杜虎符君符与杜符铭文研究
1、杜虎符君符与杜符铭文之比较
杜虎符君符与杜符大部分文字相同,出现许多异体字,故需要进行比较认识。
君符编码1、14和杜符编码1、17均为“兵”的异体字。
君符编码10和杜符编码7、25均为“君”的异体字。
君符编码18和杜符编码21为“以”的异体字。
君符编码19和杜符编码22为“上”的异体字。
君符编码26和杜符编码29为“行”的异体字。
君符释文:兵甲之丁。左在嚮,右才(在)君。上兴士,申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翳(也)。
“丁”指带兵的长官。“嚮”为杜县军事长官之名。君符编码11为“上”,君王。上興士:国君举兵。申兵:伸展军力。
杜符释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翳(也)。
2、杜虎符君符与杜符铭文考证
杜虎符君符铭文考证
编码1为“兵”,。《说文》:“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𠈯,古文兵,从人廾干。𠬿,籒文。補明切。注:𠡿,古文兵。”
德埙按:左符杜符之“兵”的上部来源于籒文“兵”,明也;右符(君符)之“兵”为金文异体。二者均从廾。
编码2为“甲”,同李斯小篆。士兵。《说文》段注:“今本小篆作
。古文作
。”由甲胄引申为士兵。《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编码3为“之”,
编码4为“丁”,。《说文》:“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从丁。當經切文一。”
丁,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像果实的俯视图。在战国及西汉时分别出现像侧视图的写法,谓象草木杆上有果实下垂也。(徐灏《段注笺》:'疑丁即今之钉字')以后,古篆把枝干标出,隶变楷化为'丁' 。'丁'为结实故,引申出'壮健'之意,古代把成年的壮健的男子叫作'壮丁'。又引申出指某些专职服务的人(如'兵丁'、'庖丁') 。这里指带兵的长官。
编码5为“左”。
编码6为“才(在)”,金文。
编码7为“嚮”,xiàng, 同'向';杜县军事长官之名。小篆“嚮”的省笔:
由此省笔发端,后遂同“向”解。体现中国字从简的走向。
《集韻》“𠀤許亮切,音䦳。”
《集韻》“面也,對也。”《集韵 · 漾韵》:“鄉,面也。或从向。”
《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
编码8为“右”。
编码9为“才(在)”。
编码10为“君”,至尊的国君。《说文》:“君,尊也。从尹,發號,𠱭,古文象君坐形。故从口。舉云切。”
德埙按:“君”为战国时期国王或王子的通称。有人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子惠文君立”,认为只有秦惠文一人才是符文之“君”,甚无谓也。例如,窃符救赵的魏无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国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河南宁陵县), 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
编码11为“上”,君王。《说文》:“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上,篆文丄。時掌切。”
段注:篆文上。謂李斯小篆也。今各本篆作
(德埙按:正是编码11)。
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德埙按:这个是杜虎符整器铭文相对于残器最重要的发现,即君符强调战争的宣战权属于“上”,也就是秦国国君。这具有法律史上的重要意义。
编码12为“興”,起、举。《说文》:“興,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虚陵切文四 重三。”
段注:起也。廣韵曰。盛也。舉也。善也。
编码13为“士”,衍省义:当兵的。
上興士:国君举兵。
编码14为“申”,伸展。《说文》:“申,神也。七月,陰气成,體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時聽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屬皆从申。𠵓,古文申。𢑚,籒文申。失人切。”
据段注:古屈伸字作詘申。亦叚信。其作伸者俗字。或以羼入許書人部耳。韓子外儲說曰。申之束之。今本申譌紳。申者,引長。束者,約結。廣韵曰。申,伸也。重也。从臼自持也。臼,叉手也。
段注:廣韵曰。申,伸也。重也。
《广雅》:“伸,展也。”
编码15为“兵”。
申兵:伸展军力。
编码16为“五”。
编码17为“十”。
编码18为“人”。
编码19为“以”。
编码20为“上”。
编码21为“必”。
编码22为“会”。
编码23为“君”。
编码24为“符”。
编码25为“乃”。
编码26为“敢”。
编码27为“行”。
编码28为“之”,。
编码29为“燔”,焚烧。《说文》:“燔,爇也。从火番聲。附袁切。”
编码30为“隊(燧)”,烽燧。《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
《玉篇》“以取火於日。”
德埙按:指烽燧,或曰烽火台。《史记·周本纪》:'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关于“必会君符”,表示举烽燧这样的紧急情况除外。
编码31为“之”。
编码32为“事”。
编码33为“虽”。
编码34为“母(毋)”。
编码35为“会”。
编码36为“符”。
编码37为“行”。
编码38为“翳(也)”。
杜虎符杜符铭文考证。,

编码1为“兵”,。
编码2为“甲”。
编码3为“之”。
编码4为“符”。
编码5为“右”。
编码6为“才(在)”。
编码7为“君”。
编码8为“左”。
编码9为“在”。
编码10为“杜”。
编码11为“凡”。
编码12为“兴”。
编码13为“士”,。
编码14为“被”。
编码15为“甲”。
编码16为“用”。
编码17为“兵”。
编码18为“五”。
编码19为“十”。
编码20为“人”。
编码21为“以”。
编码22为“上”。
编码23为“必”。
编码24为“会”。
编码25为“君”。
编码26为“符”。
编码27为“乃”。
编码28为“敢”。
编码29为“行”。
编码30为“之”。
编码31为“燔”。
编码32为“燧”。
编码33为“之”。
编码34为“事”。
编码35为“虽”。
编码36为“母(毋)”。
编码37为“会”,
编码38为“符”,
编码39为“行”,
编码40为“翳(也)”。
作者簡介
王德塤:1950-漢族,貴州民族大學研究員,西南師範大學畢業,雙專業,貴州省社會科學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獎獲得者,貴州文史研究館特聘專家、中國名山名寺名觀文化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貴州省收藏家協會會員、廈門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員,《上古文明叢書》編委、貴州省易學與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特聘專家,貴州省桐梓縣夜郎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重慶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僚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虎符的作用
UC头条:虎啸风生——战国错金杜虎符
杜虎符,50元买的?是伪品?
村民地里挖出一件铜老虎,把玩三年后显出一排排金字,才知是传说中的虎符
国家宝藏︱小小杜虎符,演绎两千年前的“将军令”
中国古代是如何调兵遣将的之神秘虎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