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卡带
卡带->CD->MP3+APE+FLAC+CD->黑胶->黑胶+卡带
------- 一路走来,80后音乐爱好者对唱片介质的玩味


  作为一个80后音乐发烧友&器材低烧友,一直以来都很想认真写一篇关于唱片介质与音质认知方面的文章。终于腾出时间,决定如实记录笔者从小到大所经历过的唱片介质变革以及对个人音乐取向的影响。
  80年代,是卡带大行其道的时代。那时我还在学龄前,家里有一台被我折腾得跑掉的港产单声道单卡收录机、一台京华牌磁带随身听、两元钱一只的国产山寨耳机以及一抽屉十元五盘的翻版磁带。这个随身听只有三个按键,播放,快进和停止。
 
   那些翻版带为了节省磁粉,通常录音带速较慢。所以放音时候总是像快放。而且音质及其恶劣。不过这都不要紧,当时的自己根本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每天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那时每盘磁带都听了无数遍。印象很深的是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徐小凤的《别亦难》、苏芮的《台北、东京》。
   
 
 
   进入90年代初,上了小学的我,偶然的机会听到了表姐的表姐从日本带回的AIWA牌磁带随身听。磁带据说是正版的,磁带机里正在播放一首摇滚歌曲,当时被那地动山摇排山倒海的音质震撼得简直无地自容:声音好有感染力,重低音音效,人声又很温暖。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首歌正是黑豹的“无地自容”。这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摇滚乐。
 
   90年代中前期,流行乐呈大爆炸趋势汹涌而来。四大天王,周华健,李春波,老狼,谢东,杨钰莹,孟庭苇,齐秦等等各路英雄豪杰掀起了流行乐的新浪潮。那时满大街都是唱片店,播放着奸商号称正版的磁带:小芳,一封家书,花心,对你爱不完,同桌的你,笑脸,牵手,新鸳鸯蝴蝶梦,忘情水,水手,星星点灯…………各种当下流行的歌曲统统集成在一张精选集里。音质要比十元五张的强太多。用我的国产京华磁带机应经听不出正版盗版有啥区别。盗版磁带普遍6-8元每盘,还可以讲价。正版磁带一般10元,被奸商称作引进版,用以和所谓“正版”的盗版形成区分。每周都我缠着妈妈去买磁带,望着玻璃橱窗上一排排的磁带直流口水。90年代中后期,索尼和松下超薄随身听成为同学中高富帅的象征。我等屌丝只能羡慕嫉妒恨了。我只有一个国产80元的自动翻转磁带机,买的时候还是谎称学外语,结果被爸爸嘲笑多次。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sony随身听,听重低音音效。那时简直是个低音狂。
   记得是1997年,CD机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初中一个同班同学小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买了一个SONY很厚的方盒子CD机。耳机是那种一部分突出入耳道的。抢来听了几天,沃勒个去啊,音质惊为天人。打开MegaBass,简直太好听了。不光低音有提升,高音也变得清澈。那是我第一次听CD随身听,唱片是一张类似《猛士》的DISCO专辑,好听到爆,澎湃的低音充满热情。当时我感觉磁带根本没法和CD比,CD是唱片介质的终结者,好到没瑕疵。
   
 
   1998年,为了得到一个CD随身听,我和老爸立下赌注,只要考入班级前三名就给买一个CD机。于是我奋发了,从班级二十多名一下子进前三。当时同等价格的CD机,松下的要轻薄得多。于是我买了一个松下的CD随身听。但是听了几天便发现声音果然不给力,和大砖头索尼的耳机和音效没法比。可小马特别喜欢我的轻薄机型,于是我们经常交换机器来听,满足了初中三年对重低音的狂热追求。
   CD伴随我整个中学时代,2000年,高中同学中的高富帅买起了超级轻薄的sonyCD机,如果没记错型号是ej2000,外形潮到爆,薄得就像CD盒。于是上课时经常借来把玩,可是,这时的sony已经不配那种好耳机,只是808这种货色。声音感觉很一般,虽然低音还是很厚重,但是已经没有力道,也没有澎湃感了,就像盗版磁带一样高音完全上不去。这时我很怀念从前小马的砖头CD机以及那个原配耳机。
   2003年,大一那年,我依旧与松下CD机为伴,上自习路上总要听歌。2003年十一回家路上,遇到了高中老同学。他的播放器已经升级成了艾利和太空船IFP390,外形真是炫酷啊。标配耳机是一个森海塞尔OEM的耳机,型号是MX300。我借来听了一小下,当时正在播放蔡依林的《说爱你》。没想到这小东西竟然听起来比我的CD音质要好。得益于艾利和的调音以及MX300,听惯了松下索尼的我,觉得这个mp3播放器总体听感细节丰富(后来知道这叫做解析力),低音量不大但是很有质感,高音也终于扬上去了,不再是索尼闷呼呼的声音了。中频也很好听,声音很规矩,不夸张(后来知道这叫做还原)。当时这机器价格要两千多,我怎么舍得钱买呢!
 
   2004年,在昂达炫音505号称国产HIFI级的网络宣传攻势下,我跑到电子城亲自试听了一下。我的内心再一次爆发出“我勒个去”的呼喊声。当时试听的是机器内自带的歌曲“渡口-蔡琴”。与索尼和松下CD的声音都不同,昂达炫音505的音色得益于森海塞尔MX300耳机的音色,是那样清澈。低音原来也可以不是含糊一片,原来那种清澈的感觉是这样舒服。
 
   于是,昂达炫音505成了我的新梦想。大一一年,拼命努力得了一千多元的奖学金,在2004年夏,入手了这款播放器,256M版本,890元。可是听了一天后发现了大问题,感觉高音是锯齿状的(多年后知道这叫做齿音),以及每首歌都要随机的爆音一到两次,实在无法忍受,只好去退换。卖家拿出了镇店之宝,艾利和铁三角IFP180TC。老板说我耳朵挑,只能听这个了。于是忍痛加了300元,花了1200元买了一个韩国产的随身听,内存才128M。奖学金花光光。
   这个IFP180TC还真不简单,高音的齿音没了,很温和的音色,整体非常自然顺滑。与MX500是绝配!直到现在,这是我听过声音最接近模拟声的MP3播放器。大三,入手了DT231耳机,这个耳机伺候不好的情况下高音很尖利,而这款播放器与DT231配合起来却非常棒。
   但是,MP3终究是MP3,MP3的细节与CD比起来还是差很多。博士期间,购买了索尼D50,音质接近CD台机水平。但是,问题来了。D50属于监听风格播放器,高频干涩刺耳的问题又回来了。怎么办?某天冲动起来,直接购买了一台中端黑胶唱机,铁三角AT-LP120(详细评测见这个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13adc01019xxp.html#comment)。
           
  
   天啊,终于听到了自然的音色,再也没有讨厌的数码声了。说实在话,黑胶的音质论信噪比、抖晃率、保真度等指标完全比不过CD,黑胶虽然做不到技术指标过硬,可偏偏能还原出音乐的灵魂,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音色,接近原声。您如果用较好的黑胶系统听过邓丽君、张国荣、或者听交响乐,小提琴协奏等,你会发现音乐里传达出更多的感情,你更容易把握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东西。相信你再也不爱听数字音源组成的hifi系统。从此,我成了彻底的模拟党,我相信模拟声才是王道,再也不喜欢听数字音乐。

   因为80后对磁带有着特殊的情怀,加上再次钟情于模拟声,半年后,在大连的旧货市场购买了两台二手卡座,分别是YAMAHA与DENON。自己动手更换了皮带,上润滑油,打理好这两台老爷车后,它们真的没有让我失望。普通卡带与黑胶相比在频响上是残缺的,尤其是高频的损失严重。不过,就连卡带,同样让我痴迷。翻出了90年代我读小学时代购买的老磁带,放入高档卡座,播放出的音乐是那样的有味道,也就是所谓的模拟味儿。这种味道实际是一种谐波失真,但这种失真并不惹人讨厌,反而很讨好耳朵。可惜的是,普通磁带真是没法播放交响乐,信息量太小了。不过,磁带在播放舒缓的音乐,人声上确实很有优势。而高级的金属带音质确实要强大太多,与黑胶的音质已经不相伯仲。可惜,金属带由于造价昂贵没法充分普及,而且,现在很多卡带烧友竟然拿金属带录制CD等数字音源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有些掩耳盗铃。

   作为一个80后,很有幸生活在一个音乐大师云集的时代,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时代,一个连音乐介质都是那样楚楚动人的年代。而进入新千年,随着网络音乐的普及,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美妙的感觉了。数字音乐硬生生地把音乐的本质和韵味抹杀掉了,着实可惜。我只好缅怀,缅怀那个美好的时代。同时,我是多麽企盼数字音乐能够产生新的技术变革,把真实,温暖迷人的声音再次带给我们每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ONY索尼随身听简史 -- Walkman 35年
随身听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聊聊30年来听音乐方式的变化
最好的十个无损音乐在线听歌免费下载网站
再见,音乐播放器
重回模拟——黑胶、卡带回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