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名师工程看教师培养

现在不少地方和学校都提出“名师工程”,打造名师队伍,希望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的设想不错,名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是教师的楷模,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大批追随者、学习者和模仿者,其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但是,这一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名师须是真正的名师,而非徒有虚名,只是行政大跃进的产物。

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名师“墙外开花墙外香”,在外校、或者外地教师眼里是一位响当当的“名师”,可是本学校教师或者本地教师并不认同,这其中可能有同行相轻的心理因素,但是有些名师确实名不副实。公开课是“做”出来的,历经千锤百炼,就是那么几节,其余课堂也是平淡无奇;研究成果是“凑”出来的,东挪西借拼成一篇,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教育能力,无法胜任班主任工作,对待学生教育手足无措,一上阵就露馅;还有些名师一心向钱,为名利不择手段,其道德素质值得怀疑。本学校教师看到的是名师的原生状态,对其课堂教学、科研水平、教育能力、道德修养等非常熟悉,去掉“光环”之后也就没有了引人之处。但是,还有一些教师,他们做事兢兢业业,为人本分厚道,在教师和学生当中享有崇高声誉,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虽然没有名师头衔,但却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名师。

名师之所以“不名”,或者有些教师堪称名师,却难有“名师”称号,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短视”行为。教师培养工程是长期的,提高教师素质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认真去做并且真正显现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名师则是显见的,一年评上几位,就表示了对教师队伍的重视,就出了政绩,还可以迅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教师来说,也有诸多好处,乐此不疲。这样急功近利的“名师工程”,除了造就一堆教师成长的“泡沫”,对于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毫无用处。

名师不是依靠外因刻意“打造”出来的,更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教师自身对教育充满赤诚之情,内心觉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教育智慧长期积淀的结果,是在教育生涯中思想和教育智慧不断散发最终“成名”的过程。名师更不是脱离教师群体,脱离教育实践,在真空中生成的,是在适宜的环境下,从优秀的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所以,教师培养必须务实,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上。

首先,要给教师成长创造宽松条件。叶澜教授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现在,成绩崇拜甚嚣尘上,很多学校也将教学质量简约成了考试成绩,并且通过“严、挤、压”的粗暴做法来提高升学率,因此教师负担日益加重,各种各样的“常规工作”挤满案头,使得教师没有喘息的机会,疲于奔命,在工作中失去了主动性,除了应付还只能是应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教师多些宽容,特别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能够留出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解放教师精神,不断激活教师的生命活力,就显的难能可贵,更需要勇气。这一切正是目前情况下教师成长迫切需要的东西,减少无效劳动,让教师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留给教师读书的时间,开阔视野,不断充实心灵;留给教师反思的时间,让教师在反思中创造,在反思中提升;能够给教师更多的尊重,让教师在快乐中工作;给教师的进修学习尽力支持,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唤醒学生心灵,教师成长意识也同样需要唤醒。唤醒,就是通过专业引领,让教师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觉内省,不断反思,将成长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现在很多学校复杂而又精细的管理常规将教育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师在疲惫工作中心灵已经麻木,个性及独特性逐渐丧失,无法享受教育的乐趣。学校并不缺乏听课、评课的机会,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但是教师为什么没有热情?为什么不能真心投入?除了这些活动本身设计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缺乏“内驱力”,没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一切外来的要求反而成了负担。所以,教师培养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需要,关心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让教师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欣喜的感受到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发展的过程,因此更加关注教学、投身研究,赋予教育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提升生命价值的意义。学校要通过制度引导,科学评价教师工作,通过人文管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通过专业引领,唤醒教师成长意识,使学习和成长成为教师的行为模式,成为广大教师的常态。

最后,要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我们常说“名师不可仿”,这是名师的独特性决定的,因为个性修养、专业特长、生长环境的不同,名师各具特性,这一切不可能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完全复制成功。同时,这也说明名师的成长是从个性化开始的,如果教师都是一个模式,各人工作都是一个状态,就不可能产生名师。一位名师,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行为往往显得“与众不同”,可能还会试图突破现有的体制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须要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包容”,如果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那么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应该得到允许和肯定,教师个性应该得到张扬。“一枝独秀”虽然不是春天,可是“万紫千红”却是因为每个教师的“一枝独秀”而来,没有教师个性发展,名师成长就成为空话,学校特色也难以彰显。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名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过体制内的支持,相反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麻烦,几乎是一路挣扎最终成长起来,还有一些有个性的教师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不得不选择“逃离”体制内教育,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从上课到评课,从学习到研究,从个人成长到整体提高,学校要给教师成长创造宽松条件,搭建成长平台,要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鼓励教师的个性发展,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当管理者和每一位教师能够克服浮躁,身心真正投入教育,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且当作艺术去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教师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名师的出现就指日可待了。可见,名师和教师整体素质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他们彼此支撑、相互影响,更像鱼水关系,学校的池塘生机勃勃,师生才会健康成长,名师才有可能出现并且快乐的生活在其中。

 发表于2007年11月14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图片为《放牛班的春天》电影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优化队伍建设
奎聚教育2019年工作亮点回顾之四: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素质提升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名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工作计划
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模式和质量研究调查报告
教育局副局长纪文斌在名师、学科带头人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