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了进体制和当老板,打工的尽头还能在哪?

现如今,无论是在企业上班,还是从事其他形式工作的人,只要不是当老板,大家都会自嘲“打工人”。

打工,既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一种心态,当它是一种工作形式时,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是当它成为一种工作心态时,却在无形中透支了人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所谓“打工心态”,在工作中的典型表现就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就是完成任务......很多人会说,事实就是这样啊,我又不是老板,我就是个打工的,拿着5000块钱的工资,难不成要操两百万的心?虽然我们以打工人自居,但不能抱着打工心态去工作,反对打工心态,并不是倡导多劳少得,而是要正确看待工作这件事,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付出获得最大化收益,而这个收益,不仅局限于金钱。

我们为什么工作?

如果不能认识到打工心态的弊端,可以先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工作。工作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为了获得收入,保障生活;其次,在工作中可以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反过来也能促进收入的提升。

把工作当成事业和当成迫不得已的谋生手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态,前者会追求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以及创造的价值,而后者就是抱着打工心态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工作的目的往往只停留在获得收入的层面。或许有人会说,光谋生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想不了那么多。这其实是一种认知错误,自我提升和创造价值不仅是目的,也是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径,一份再普通的工作,当你不再以打工心态去面对它时,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举一个普通打工人的例子,老家有一位中年亲戚,在一家超市的肉铺卖肉,月薪3500元。开始,她像其他卖肉的人一样,每天给客人割肉、称重、收钱,卖多卖少不影响月薪。一天下来,肉铺都会剩下一些没有卖出的肉,冰冻久了质量变差,低价也难出售。

后来,她和承包肉铺的老板沟通,把她的工资改成提成制,除了底薪,如果她能比平时卖出更多的肉,减少浪费,就可以获得相应比例的提成,老板答应一试。为了卖出更多的肉,她想出很多办法,例如通过组合形式多卖出一些不太受欢迎部位的肉,把一部分肉打成肉馅售卖等,经过一番实践,她不仅能将当天的猪肉全部卖完,提升肉铺的收益,而且也收获了更高的薪水。

很多人认为上班就是给老板打工,想尽一切办法摸鱼,摸到就是赚到,反正混日子也不少发工资,实际上这个过程透支自己却没有精进任何能力,时间久了个人发展严重滞后。

打工人,如何高质量打工?

除了上岸和当老板,如果打工还有其他尽头,跳出打工心态的打工,或许也可以算一种。当你觉得自己就是个给别人打工的,每天含辛茹苦,内心抗拒,不如想办法摆脱打工思维的困扰,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工作。

更新思维,转变观念

心理学上把人的惯性思维倾向称之为“思维定势”,人一旦对某个问题形成固定判断,就会习惯性用它去分析看待类似的问题。往往当你还没意识到事情的本质时,它就已经替你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决定。

打工心态就是一种思维定势,多数职场人认为自己只是给别人打工,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行,哪怕多做一点都觉得吃亏,抱怨工资配不上自己的付出,但职场不是一个单纯讲究价值对等的地方,重要的是你的价值有多少,当你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时,自然能够得到加薪,如果得不到,你随时可以跳槽,获得与你能力匹配的薪资。

打破思维定势很重要,跳出打工思维,换个角度,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打工,公司只是一个平台,在这里你即便做不成事也不会有严重后果,做成了还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技能、经验,你不只是在这里通过劳动力换取工资,你的成长和提高不仅能让你收获成就感,还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收入。

聚焦个人成长

抱着打工心态工作的人,通常是重复着差不多的工作流程,产出差不多的工作成果,时间久了,这种简单的重复让人变得麻木、消极、被动,看不到向上发展的可能。工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聚焦个人成长,把目光放长远,通过工作让自己增值,成长为十字形人才,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成为十字型人才,应该是每个打工人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将人才形象地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一字型”人才,即那些知识面宽广,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第二类是“1字型”人才,这类人在某一方面拥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知识面又比较窄;第三类是“T字型”人才,是指那些知识面宽广,又有一定专业知识,但缺乏创新的人;最后一类,就是“十字型”人才,这类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

社会的发展对打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要摆脱低价值的简单重复,对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升级,在工作中完成向“十字型”人才的转型,成为具备深度和广度双重实力的打工人,在提升自己市场价值的同时,也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积累资产,而非资历

我们常说工作经验很重要,但经验不一定都能够成为资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达克效应”,也叫“井蛙现象”,它讲的是一种认知偏差,即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职场上,的确有人在一个行业内做了几年之后,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资历,于是开始“吃老本”,拿着这几年的经验反复使用;而有的人,始终不满足于当下,每一年都能获得新的成长,不断累计在一起,就是资产。

工作中,可以成为资产的东西不外乎几种,能力,成绩,口碑等,通过积累这些资产,让过往的经验、资历变成日后的机会,而不是成为工作时间的简单堆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资产积累意识,有目的地去积累,日复一日,带来更多收益和成果。

思维决定行为,希望每个人都能摆脱打工心态,不要把工作只当成赚钱的工具,而是赚钱和自我实现的途径,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满足这些条件,你就是所有老板抢着要的人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25)
为什么职场进步那么慢,原来是它惹的祸
微头条
做一个怎样的质量与可靠性人?
艾莫讲座-做最有用的好员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