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孩子一个向上的理由——家长如何夸奖孩子

有一次,我们几位在不同岗位的初中同学小聚,天南海北地聊天。其中说到自己的家长是如何夸奖自己的事情,有个故事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

那位同学说,他从小到大,是在他父亲“吹牛”中长大的,或者说是在他父亲“吹牛”中考上了中专,跳出“农门”的。

他清楚地记得,他到五年级的时候,有次家里来了不少客人,饭桌上,客人们议论到推荐上大学的事情,——那个年代农村青年人走进城市最好的途径,就是推荐上大学,然后留在城市里,或者回到农村不再犁田打坝,而是吃“商品粮”成为国家干部。那么多回乡青年,推荐谁上大学?从大人们言语里得知,肯定是要有关系的。

他的父亲对一位亲戚说:“某某,你在你们那里,跟公社干部关系好。你家儿子以后肯定能推荐上大学的。我家某某读书成绩没得说,但是你们也知道我和公社干部没那种亲戚朋友关系,肯定是没办法推荐上大学了。看看他初中毕业以后能不能搞个代课老师干干。”

他父亲看看当时五年级的他,继续说:“如果像文革前那样考中专考大学,我家某某肯定行。”我的同学那时五年级,也懂事了,父亲这样一说,客人们全部看着站在一边听他们说话的他,他的脸顿时羞得通红,一低头一溜烟似的跑到屋外了。他心里说:“爸呀!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光是班上比我学习好的还有好几位呢!全公社呢?那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你把话说的太绝对了,你这是吹牛呢!假如,哪天真的能够通过考试上大学,而不是推荐上大学,我考不上,看你脸往哪里搁?”

哪知道,不久政策真的就变了,恢复高考了,有本事自己考大学考中专。那时候他已经是初中一年级。

他父亲到处说他能够考上中专,跳龙门,吃商品粮。同村里有一位和他是同班同学,他家里与公社干部有关系,原来他志在必得,可以推荐上大学,这会儿,他和一家人都没劲了。加上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通过考试上中专、大学的可能性不大。

我的同学说:“我那时候压力特别大。本来农村人读书不就是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嘛。考得上考不上没什么关系,都很正常的。现在不一样了,父亲到处吹嘘自己能考得上。要是考不上,父亲怎么办?他的老脸往哪里搁?我自己怎么办?年纪轻轻的,都不敢面对村里人了。好在这种顾虑也只是想到了这件事时才冒出来,一捧起书本,就忘记了,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后来你果然考上了。”同学们笑着说,“你父亲不是吹牛,那是对你有信心。”

他说:“肯定是有信心的。问题是,父亲把话说得太绝对了。村里人一看到我,就说,某某你父亲说你考得上,我们等你的好消息。有的人就不屑一顾地说,他能考得上?看他祖宗坟上可冒烟了,我看没戏。唉呀!那三年一股无形的压力可把我逼得够呛。”

他介绍说,其实,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很少在家里呆着,长期在外面搞大船运输挣工分。他和大他一甲子的奶奶在一起相依为命。奶奶管他的衣食住行,读书学习。父亲对他的学习,只能通过老师了解一二。他凭什么“吹牛”说,他儿子能考得上?那时候考中专考大学的难度很大的。

他分析说,这可能是父亲鼓励自己,用这种肯定的语气,让他没有退路,勇往直前。学习的事情,他父亲无法关照到。奶奶后来也只能是管吃管喝。也没有更多的办法管他的学习了。父亲不是私下说他能考得上,而是在公开场合说的,这无形中给他制造了一张许许多多的人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监督大网,使他学习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说,父亲不是那种说大话的人,唯独这件事“吹牛”不停,歪打正着,推着他的成绩不断进步。最后,父亲的“吹牛”,在他的努力下,圆满实现。

你会夸奖你的孩子吗?

孩子需要夸奖。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风雨,更需要阳光。

那么家长如何夸奖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有夸奖自己孩子的意识。早上孩子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父母微笑的面孔,而不是严厉的面容。家长每天在心里要装着100顶“高帽子”,随时随地戴给孩子。而不是装着100根“棍棒”,随时随地扔给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责骂出来的。有人会说,我家的孩子不听话,总是让我们生气,我们不责骂能行吗?我始终有个观点,孩子的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为了不再错误做准备的。这样的错误,在家里,家长应该引导纠正,教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如同孩子牙牙学语,总是在不断纠错中,学会说正确的话。那么孩子的行为错了,也是这样,不断地耐心地教育指导。

家长夸奖要有目标。本来,夸奖是随时随地的,怎么有目标?是的,比如这段时间,孩子最大的缺点是行动迟缓,那么孩子身上一切有利于行动迅速的行为,都应该夸奖。可以是原生态式的行为与夸奖,也可以是家长精心设计的情景,引导孩子动作变快,让孩子得到锻炼,进行夸奖。当然孩子成长的过程,不是单方面成长的,而是全面成长的。那么这个夸奖目标也就是多方面的。

家长夸奖应该是及时性的。对孩子的夸奖,一件事一夸奖。不要积余,许多事情放在一起。孩子的记忆力是在不断进步的。许多人总责骂孩子“不长记性”,其实,孩子的身体成长的同时,他们的记忆力也在不断增强,不然,许多人总是说儿时的事情大多数记不得了。这个记不得,时间久远是一个方面,那时候记忆还没有成熟是更重要的原因。对于孩子,许多事情说一遍是记不得的,要反复训练反复矫正,孩子才能形成习惯,达到家长的要求。因此,孩子有进步,要立即夸奖,及时巩固。

家长的夸奖方法应该是多样化。夸奖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语言的夸奖是经常性的,注重精神层面的。还有肢体语言,如拥抱,亲吻,竖大拇指等。物质奖励,如买一个玩具,吃一餐必胜客,玩半个小时的电子游戏,看一场电影或者一个小时的电视,甚至假期外出研学旅行,等等。这些夸奖的方式要与目标结合,不能过于随意。

家长的夸奖,要走出两个误区:

一是强调夸奖的正式性。也就是有的家长认为,不要太滥了,夸奖多了会起不了作用的。因此,家长过于吝啬自己的夸奖,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舍不得说。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是丁点儿进步,都值得家长去夸奖。你想啊,你自己在单位,在虚拟世界,在微信群里,在社会团体,你面对别人对你的肯定、点赞,心情怎么样?如果称赞你的人是能够影响你的升迁地位的人呢?如果说,你的夸奖作用不够明显,你要考虑时机、方式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二是夸奖物质至上。也就是一说到夸奖、奖励,就把钱摆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有问题。夸奖方式单一,物质至上,次次升级,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久而久之,夸奖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块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5角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1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案例说明了孩子们在不断减少奖励的情况下,失去了奖励的效果。原因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忘了为谁玩耍,所以,那位老人奖励后,无形中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金钱奖励上来了,孩子们本来是为自己来玩的,变成了为了金钱奖励而玩。那位老人巧妙地转移了孩子的玩的目的,逐渐减少钱数,顺利达到驱赶孩子的目的。因此,这个案例从另一个角度告诫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不能物质至上,不能时时刻刻用物质刺激,转移了孩子为谁学习为谁努力,而要多种方式并行,同时不断地强化孩子近期将要到达的目标,将孩子的注意力锁定在目标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有小学生,超赞的备考对策
期末成绩背后的小秘密
期末分数公布了,95%的家长却不知道成绩背后的小秘密!
期末分数公布后,众多家长却不知道成绩背后的小秘密!
巧用赏识教育 “夸”出优秀的孩子
教你怎样才能“夸”出好孩子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