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32章-处事董道不豫,万物将自宾:凡事不可倒行逆施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唯妻(二字从楚简),天地弗敢(从楚简)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又名,名亦既又。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卑(从楚简)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楚简本有,个别字笔者根据楚简或帛书本有改动。

在上一章即第31章,老子从“礼仪”的角度做比喻来阐发战争不是一件好事。在论述完战争后,老子接着在本章即第32章说大家都不要打仗了啊,好好地顺应大道来治理国家,万物将自宾!所以,本章是讲治国境界的,治理国家应当达到一个合乎大道的境界。

那么,国家治理到这个美好的境界了,老百姓要干嘛呀?老子说,老百姓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啊。这正是第33章要讲的。第33章讲的是人的自我修养境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本章:

欲理解“道恒无名,朴。唯妻(二字从楚简),天地弗敢(从楚简)臣也”这一句。需要首先说明三点:

一是“无名”。老子在第1章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意思是说没有名字的那个时刻,是现在万事万物开始的混沌状态。所以“无名”就是混沌的状态。此外,老子在第14章就描述过道是一种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混沌的东西。本章中对道的理解可以同于第1和第14章老子对道的描述。但为行文方便,在这句中笔者就狭义地理解为“道是没有名字的”。本句中的“无名”和“朴”都是道的一种特征。

二是“唯妻”:通行本中写“唯妻”为“虽小”。笔者觉得“唯妻”更灵动,更顺文脉,且与“臣”呼应。

唯:副词,因为、以的意思,这是不能解释成虽然的意思,通行本中直接写为“虽小”是没有真正理解本章的逻辑;

妻:有屈从、服从、臣服的意思,这么解释原因有四:第一,这和后面的“臣”“宾”完美呼应,更富逻辑;第二,这与本章最后一句“卑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中的“卑”形成完美的呼应关系------因为最后一句是对本章的总结,前后有联系的;第三,因为通行本中的“小”和“臣”没有关联关系,但显然根据句意,显然需要一个与“臣”在意思上有关联关系的一个字,楚简中写的是“妻”,正合句意;第四,道德经整本书都在强调“卑微处下”的思想。正因为此四点原因:“唯妻”笔者认为是指“正因为臣服式的卑微处下”的意思。笔者的这种理解与常见的解释完全不一样,但笔者觉得更精准。

三是“敢”:笔者这里从楚简写“敢”,比通行本中的“能”要更准确:因为“能”含有“有能的想法,只是能力不及”的感觉,这很不准确;“敢”的潜在含义有“连想都没有想”的意思,心念都没有动过,这更符合于道!

有了这三点认知,“道恒(一直、永远)无名,朴。唯妻,天地弗敢臣(使动用法:使之服从)”有就比较好理解了,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永远是无名的,它混沌质朴,正因为它质朴的臣服式的卑微处下,反而在天地之间没有能使它臣服的”。本句笔者这么理解,与常见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笔者仔细考究了本章上下文的意思并结合整本道德经的核心思想认为,老子在本句中想启发我们的是:要臣服式的卑微处下。这么理解原因有三点:第一,处下是整本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处下这是符合道的规律的,这是通识;第二、这么解释与后一句“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是呼应关系,逻辑关系非常自然有力即侯王应当坚守“臣服式的卑微处下”这个道;第三、表达手法是道德经中常见的表达手法。验证一下:老子在第22章也有类似的表达“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正因为不争,反而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了”,这和“唯妻,天地弗敢臣也”是多么一致的表达手法呀,意思是说“正因为臣服处下,反而普天之下就不会被臣服处下了”。所以本句笔者的这么理解应当更准确。这与下一句是强逻辑关系:

理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的关键点在于“守之”的“之”是指什么?根据上面分析,再根据这句是“承上”的句子,笔者认为守的是“臣服式的卑微处下”这个道。所以这句意思承上式的来理解就是说“这启发我们,领导人如果能秉持‘臣服式的卑微处下’这个道的规律来做事,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将自然而然地宾服、臣服于他了”。所以这句在语义上是承上的句子,和前一句浑然一体,逻辑严密。

当然,只是“臣服式的卑微处下”,作为一个治理天下的领导人还是不够的。所以老子觉得还得进一步告诉领导们还要遵循哪些道的规律。老子觉得还有两点要遵循:这两点老子是启发式的即由道及人式的举例子式的启发,老子说这两点是:第一点,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自然运转的规律,不要按自己的意志胡乱的指使命令!即是“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句表达的核心意思;第二点,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要知止,知止才不会有危险!即是“始制又名,名亦既又。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这句表达的核心意思。当然关于道的规律是周而复始的,老子早在第25章(请参阅笔者的第25章笔记)就说过了,他说道有“运行不息发展壮大周而复始”的规律,老子的原话是“故道大”,并说大是指“筮-->远-->反”的规律。译成白话文意思是道有“生发-->壮大-->复始”的规律!所以接下来的两句就很好理解了:

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自然运转的规律,不要按自己的意志胡乱的指使命令。这正是“天地相合,以俞(生发)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的核心意思!注意,这里的“俞”:笔者引申为生发的意思。通行本中写为“降”,不准确。“俞”:古代本义是指挖空树木做船。《说文》中说:空中木者,舟之始。笔者引申为生发、产生的意思。可以看出,“俞”字有一种演化生发这种过程的含义,“降”只是个动作而且还与后面的“自均”即“降的自均”重复,老子显然是不可能重复的!所以笔者以为,在这里就应当从楚简本、帛书本写为“俞”字更准确而且是前后不重复的两个动作------因为从逻辑上看:首先是天地相合à生发出甘露à然后才会有后文的“自均”即“甘露被均匀的遍洒”,显然这一句话有三个不重复的符合逻辑顺序的连贯动作。可以看到,这里采用“俞”字简直太传神了!通行本中的“降”字是不准确的。所以本句中我们采用更灵动更传神更准确的楚简本与帛书本中写的“俞”字。明白了“俞”是“生发”的含义,理解“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说“领导人还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的规律那样行事,你看天地阴阳自然而然地互相交合作用,就生发出了甘露,它根本不需要人们去指使命令而自然运转,就会均匀地遍撒下来甘露,滋润万物”。

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要知止,知止才不会有危险。这正是“始制又名,名亦既又。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的核心意思!但很多解释没有真正理解老子的意思,因为这句话被通行本误写为“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也因此被错误地理解为“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确定各种名分。名分既然有了,就要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了,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这种理解如果不看上下文的文义,单从字面上理解好像没大错,但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发现这种解释没有逻辑性,也让人不知道老子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所以这句笔者从楚简本的写法,写为(道)(造化、生发)又名(名:指代世间形名的、名相的万事万物),名亦(亦:表示加强语气)(既:尽,完了,终了的意思)又。夫(发语词,表示新的一句话的开始,所以笔者在‘夫’前断句时断为句号,不像通行本断为逗号,是不准确的)(副词:同样、也是)(要)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危险)”意思是说“领导人还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那样行事,你看道生发(始制)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发展壮大(又名),可万事万物最终会终了结束()然后又周而复始()。所以同理,作为领导人的你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只有懂得了适可而止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注意,这句中的断句很重要,如果从通行本断句理解老子的意思是会被误导的。此外,理解这句的关键还要仔细区分不同的“亦”意思是不一样的,“既”在这里是“尽、终了”的意思。

至此,老子在本章给领导人讲了三个遵循道的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要像道那样臣服式卑微处下;第二个境界是,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自然运转的规律,不要按自己的意志胡乱的指使命令;第三个境界是,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要知止。在文章的最后,老子通过川谷与大海来比喻式地启发领导人要做到上述三点,用什么比喻恰当呢?什么东西包含了自己刚讲的这三点呢?老子想到了小溪!事实上道德经中他有太多地方提到小溪呀山谷呀了。他为什么会想到小溪呢?因为小溪恰好有他刚刚启发领导人的三点:即小溪永远是臣服卑微处下的;小溪自然而然地奔流到海而不受人指使命令;小溪终将汇入大海而止于大海,开始新一轮周而复始的水循环!于是他总结到:

(从楚简,通行本中写作譬,解释为譬如的意思,是不准确的)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意思是说臣服式卑微处下()的无处不在的道,它就好比小溪与江海一样:小溪自然而然不受指使地奔流到海,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所以“道恒无名,朴。唯妻,天地弗敢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又名,名亦既又。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卑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完整的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永远是无名的,它混沌质朴,正因为它质朴的臣服式的卑微处下,反而在天地之间没有能使它臣服的。这启发我们,领导人如果能秉持‘臣服式的卑微处下’这个道的规律来做事,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将自然而然地宾服、臣服于他了。当然光这有这一点还不够啊,领导人还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的规律那样行事,你看天地阴阳自然而然地互相交合作用,就生发出了甘露,它根本不需要人们去指使命令而自然运转,就会均匀地遍撒下来甘露,滋润万物。此外,领导人还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那样行事,你看道生发(始制)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发展壮大(又名),可万事万物最终会终了结束()然后又周而复始()。所以同理,作为领导人的你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只有懂得了适可而止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这臣服式卑微处下()的、无处不在的道啊,它就好比小溪之于江海一样:小溪永远卑微处下,它自然而然不受指使地奔流到海,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可以看出,老子在写本章的时候逻辑思路是很清楚的。共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并列式地讲了三点。即通过道的三个规律并列式地启发我们,领导人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像道那样臣服式卑微处下;二是,要遵循道使万物各适其性自然运转的规律,不要按自己的意志胡乱的指使命令;三是,要遵循道使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要知止。

第二大部分是最后一句,统领上面三大点!是总结概括式的,道之于天下被借喻成“小溪之于江海”,显然“小溪”相当于“道”,“江海”相当于“天下”。

卑微处下、使万事各适其性、懂得适可而止这个道理,是老子本章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连读||第78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老子》第十六章解说
《道德经》第二章:无为,老子的方法论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国学中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