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23章-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章版本多,比较混乱。而且楚简中本章是缺失的。王弼本在本章中加了“希言自然”和“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两句,帛书中均无此两句。其中,“希言自然”应当是王弼自己加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在楚简、帛书本中是放在第17章中说的,笔者觉得放在第17章中更接近老子本意,所以是在第17中讲了,意思理解可以参阅本笔记之第17章。所以,本章正式经文中笔者将这两句用括号括起来了,当然王弼本还加了些词句,本章未从之,而从帛书本写法,以期更接近于老子本意吧。王弼本的写法,笔者虽然未从之,但放在本章供参考吧:“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在上一章老子主旨在于告诉人们不要刻意地去抬高自己如“自见”、“自视”、“自伐”和“自矜””反而要更加“收敛退让(不争就是一种收敛退让)”,并告诉我们这种内敛不争的品性,会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神奇效果。

本章,老子是承接上一章的,继续讲“内敛”的品性,告诉我们不要有激烈极端的行为,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细水长流,久久为功。在下一章即第24章,老子是总结式的,是对第22章和本章的总结,进一步强调,人不要过分刻意地抬高自己,否则会被世人甚至万物所唾弃,而且说这种品性好比剩饭和人身上的赘肉!结论做的无比决绝!这种逻辑正是第22章、第23章和第24章的内在逻辑联系。

我们还是理解一下王弼所加的这句话“希(少)言自然”,意思是说“领导者少胡乱轻率地发号施令,为政要合乎于自然之道,如果不合乎自然之道,举个反例来说:飘风骤雨是不长久的”。

飘风(强风大风)不终朝,骤雨(大雨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意思是说“狂风是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有谁能使飘风骤雨这样的不长久呢?你想想,天地都不能使飘风骤雨这种极端的事物持续长久,况且是我们人呢?”。通过自然界飘风骤雨都不持久的例子,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极端,要符合大道的规律,好比四季更替符合大道的规律,它循环往复的运转,长久永远的更迭不息。所以老子总结到: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意思是说“遵照道的法则来做事的人,会完全与大道的规律相同一致了;遵照德的规范来做事的人,会完全与大德的规范相同一致了。而不遵照道的法则和德的规范来做事的那些背道离德的人,就完全与那些无道无德的混蛋没有什么两样了(潜台词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背道离德的人自然会和那些无道无德的人在一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同流合污了)!遵照德的规范来做事的人,就连大道也会来加持他让他更加有德(德之:使之德)。而不遵照道的法则和德的规范来做事的那些背道离德的人,大道也会背离他而去(潜台词是说你干了那么多违道违德的坏事,道会惩罚你的,但道视万物为刍狗当然视你也为刍狗,只不过道是没有分别心的没有价值判断的,道不会惩罚你,客观的表现就是道离开你、背叛你,这就是道对你的惩罚)”。

关于这句话你如果没有疑惑,说明逻辑的严密性要训练了~。否则,你一定会从逻辑完整、对称性的角度纠结起来的!为什么?是不是感觉少了一句吧?对!确实感觉少了一句!而且感觉是不是少了“同于道者,道亦道之”?王弼本正是加上了类似这句话。那么该不该有这句话呢?难道老子忘了写这句话 (毕竟帛书本中没有这句,楚简本干脆这章都是缺失的) ?根据笔者学习所见,没有一个人包括大家的解读,来分析这个逻辑!笔者来解释一下:因为大道就是至高无上的准则了,没办法再高于这个境界了!所以,同于道的人,他与大道高度一致了,已经达到最高的境界了,不存在大道再对你加持让你更加有“道”(道本身就是最高的境界了)!正因为这个原因,老子在这里没写这句,而不是老子逻辑不严密,给忘写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有木有。

老子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吸引定律”(The Law of Attraction)也叫“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将思想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时候,跟这个事物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好像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在主宰着一样。这个法则的心理学解释是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因为你们为一种共性所联系在一起。2008年,澳大利亚的拜恩出版了一本书叫《The Secret》(《秘密》),曾一度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阐述“吸引力法则”,即心中所想之事越发强烈,似乎就越容易实现。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其原理是这样解释的: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而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从而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万有引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与吸引力法则类似的还有一个定律是“墨菲定律”(Murphy's Law),这个定律说了四个方面:一是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是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是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数学中有个原理叫小概率原理。它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是必然发生的。启动小概率事件的按钮叫时间,可是非常奇怪,这个时间往往不长,而且是说发生就发生了!你侥幸于小概率不可能发生的事往往会发生!这背后的心理学逻辑也许就是吸引力法则,其表现就是墨菲定律。小概率就是大概率,这是笔者的切身体会!我们做金融的人都知道,华尔街的金融模型里排除了小概率事件,可是华尔街的危机终于爆发,那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人类和平的社会里永远地排除了反人类反社会的小概率事件,可是历史却无情地宣告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所以永远地记住统计学的中的那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吧:只要存在可能,就迟早会发生。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论你信与不信,时间总会用它来审判你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所以,一定要记住:小概率就是大概率!小概率冲动的背后一定会站着两个魔鬼,一个叫做侥幸,一个叫做懊悔,而侥幸的脚下一定会是懊悔的悬崖

所以“(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完整的意思是说“(不要胡乱轻率地发号施令,为政要合乎于自然之道,如果不合乎自然之道,举个反例来说吧,飘风骤雨是不长久的:)狂风是刮不了一个早晨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有谁能使飘风骤雨这样的不长久呢?你想想,天地都不能使飘风骤雨这种极端的事物持续长久,况且是我们人呢?遵照道的法则来做事的人,会完全与大道的规律相同一致了;遵照德的规范来做事的人,会完全与大德的规范相同一致了。而不遵照道的法则和德的规范来做事的那些背道离德的人,就完全与那些无道无德的混蛋没有什么两样了!遵照德的规范来做事的人,就连大道也会来加持他让他更加有德。而不遵照道的法则和德的规范来做事的那些背道离德的人,大道也会背离他而去”。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你是谁,你就会是谁,你做了什么了,就会得到什么。如果心中秉持着爱与善念,冥冥中还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来加持你。俗话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嘛。这是老子本章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有篇英文小短文叫《The Echo of Life》(生命的回声),讲了一个父亲与他儿子的小故事,却讲了一个大道理。孩子的父亲最后通过回声这个自然现象来启发他的孩子:“Life always gives you back what you give out! Life is a mirror ofyour actions. If you want more love, give more love! If you want understanding,give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If you want people to be patient and respectfulto you, give patience and respect! This rule of nature applies to every aspectof our lives”。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Life always gives you back what you give out. Your life is not acoincidence, but a mirror of your own doings(笔者译:生活总是馈以你所付出的。今天的你绝非巧合,而是你所有过往的镜相)

——From《TheEcho of Life》

If you didn't go what you've gone through, you wouldn't be who you aretoday(笔者译: 若无昔汝,汝非今汝)

——Nick Vujicic《Learn More on Bad Days》(尼克.胡哲:澳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解码《道德经》-乌鸦子版(19-27章)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23
《道德经》微学精讲【3】第23章——希言自然
老子《道德经》:失落的时候用心学一学,豁然开朗,一辈子都受益
标点《老子》第二十三章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