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4章-冥冥中一定存在着一个主宰者:好好的敬道爱人吧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捪(min)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mei),寻寻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有若干字采用帛书本中的写法。本章,老子又开始描述大道了!实事上,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是天道与人道交替出现的,这是老子的一种写法安排,笔者没深究过为什么这样。总之本章老子又开始写大道了。这一章,我也是反复纠结不断推敲反复理解反复验证上下文反复寻找逻辑关系并互相验证,费了诸多神思!自认为对本章的解读是无懈可击的(看到的读者不要锤我啊),关键是上下的逻辑性非常顺畅。

视之不见,名曰微(无形);听之不闻(无声),名曰希;捪(min)之不得,名曰夷(yi:无色,色:佛学中用词。这里也可为“无相”或“无象”)。此三者,不可至(达到、实现)(探究、考察),故混而为一。”意思是说“(有种东西----实际就是指大道)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它的,我们称其为无形;我们的耳朵是听不到它的,我们称其为无声;我们的手也是摸不到它的,我们称之为无色。因为这种无形无声无色的东西没法用感官实现探究测量,所以这种东西(即大道)就是个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这个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描述道:

一者,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mei),寻寻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这里先理解一些释义,很重要,笔者在其中有诸多逻辑分析。

一:注意这里的一不解释为“大道”,因为老子在第42章明确的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些人把这里的一解释为大道是错误的。因为道比一还要高一个层次!毕竟是道生了一!由于本章老子是讲大道的,如果将一解释为大道,明显地看,本章最后一句中的“执今之道”就应当是“执今之一”了!这点要特别注意,不要理解错了。

上、下:可以狭义理解为方位上的上下,但本章中说的“那个东西即大道”是没有空间感的,所以“上”可以理解为从这个角度看,“下”可以理解为从那个角度看。

皦:古同“皎”,明亮、洁白;

昧:昏暗;

寻寻:被很多人理解为反复探究的意思,我觉得应当忠实地理解为“寻寻”的本义即“无边无际”的意思。原因有四:第一、帛书本中本句寻寻后面紧跟了个语气助词“呵”字相当于“乎”、“兮”,呵前一般应当是形容词;第二、老子刚刚用到了“上”、“下”来描述,他是从竖轴的角度来形容的。那么,很自然地接下来应当是从横轴的角度来形容,而寻寻有横在平面上的感觉有左右前后的感觉;第三:王弼本中是“绳绳”也有从横轴角度形容的意思,绳绳是长长的意思有左右的感觉;第四,老子前面讲了无形无声无色,是从有无实体的角度描述的,从“一者”这里开始到“复归于无物”的这段话来看,应当是从上下左右前后的三维空间角度进一步描述的。所以,综合分析,寻寻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其本义即无边无际的意思;

名:叫出、说出的意思。很多人理解为起名字,我觉得根据本章上下文,应当是“说出”“形容出”的意思更准确!不可名:没办法说、说不出来,无法形容。

复:再、又,这种解释是有原因的,因为老子前面描述了这个东西是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是从有无物质实体的角度描述的即“无物”。之后老子又从“上”“下”“寻寻”这种三维空间的角度来描述,可是他发现还是说不出来,于是他有点泄气了吧,就说“算了,还是回到无物这个描述上来吧”,所以这里的“复”的意思是“重新、再、又”的意思。

归:回到。

所以“一者,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mei),寻寻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意思是说“这个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向上看它并不明亮,向下看也不昏暗,它无边无际,实在是说不来形容不来呀。我还是用没有物质实体来说它吧”。至此,老子得出结论:它是没有物质形体的一种东西即“无物”,于是老子接着从“无物”的角度进一步阐发那个东西即大道,只不过是综合了“无物质实体角度”和“三维空间角度”两种描述角度(“状”是侧重于空间角度描述的;“无物”是侧重于物质实体角度描述的):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意思是说“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这个东西是没有形状的,也是没有物质实体的,就是说它是不明不暗无边无际的。这个东西,你跟着它看不到他的尾,你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这里笔者有个有趣的发现,“忽”是呼应“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的!因为“皦、昧”合而为一的意象感就是“忽”,因为“忽”有若有若无若明若暗似有似无的感觉,仔细体会下吧;“望”是呼应“寻寻”即无边无际的!这种上下文“呼应逻辑”的发现,使笔者更坚信自己对老子这一章的理解是最准确而无懈可击的!有木有?!言归正转哈,老子行文到这里,突然感觉大道这么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讲给老百姓也太特么玄了,自己都说不出来,老百姓肯定给自己搞成二逼了,老百姓肯定会觉得这个玄乎乎的东西也太特么难理解了,算了不学了不悟了。老子立刻拉住大家说,老乡,别走!莫急,莫急嘛,体悟理解这个大道呢,其实真的不难哟,我来告诉你一个理解学习体悟大道的方法吧!好好听着哟!于是,老子回归到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层面,他智慧地写道: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四句话实际上只有一句话!怎么说?实际上这句话可以把语法结构变一下而简写为“以今之道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怎么样,意思没变吧!所以“(拿着、把握)今之道,以御(把握、驾驭)今之有(事物)。能知(懂得)古始(初始),是谓道(悟道)(关键部分、要领)”的意思是说“我们体悟理解大道的方法是这样子滴:你用现在的大道规律来驾御现在你的事物(来验证到底灵不灵)是能够懂得道过去是怎么开始和运行的!这是理解大道的关键点和要领!”。真是把“实践出真知”说的活灵活现呀,有木有!注意,很多人的解释把这句解释的从上下文角度看没有一点逻辑性,这是因为把“道纪”解释为“大道的规则”了!所以在理解逻辑上出问题了,却“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啊。因为道与纲不应是那么理解的!这里的道应理解成动词,道:悟道。纲:事物的关键部分、关键点、事物的要领(outline)。对纲不同意这种理解意思的,自己百度一下吧。

所以“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捪(min)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mei),寻寻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完整的理解意思是说“(有种东西----实际就是指大道)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它的,我们称其为无形;我们的耳朵是听不到它的,我们称其为无声;我们的手也是摸不到它的,我们称之为无色。因为这种无形无声无色的东西没法用感官实现探究测量,所以这种东西就是个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这个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东西,向上看它并不明亮,向下看也不昏暗,它无边无际,算了,实在是说不来它也形容不来它呀,我还是用‘没有物质实体’来描述它吧。无形无声无色浑然一体的这个东西是没有形状的,也是没有无物质实体的,就是说它是‘不明不暗无边无际’(即“忽望”)的。这个东西,你跟着它看不到他的尾,你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大道我这样描述是不是听上去很难理解呢?其实我们理解它并不难,是有方法的即)你用现在的大道规律来驾御现在你的事物(来验证到底灵不灵)是能够懂得道过去是怎么开始和运行的,这就是理解大道的关键点和要领!”。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从自然现象中就显示出一位主宰,是无形体的,是活着的,是无所不在的,充满无穷的空间,又是无所不知的,渗透万事万物,对万有了如指掌

------牛顿《光学》(《Opticks》,1704

I like for you to be still it is as though you were absent, distantand full of sorrow as though you had died. One word then, one smile, is enough.And I am happy, happy that it's not true(我喜欢你的沉静,就仿佛你已离去,遥远又充满忧伤,好像你已经逝去。只要一个字,一个微笑,就已足够。而我快活,快活这一切并非真实)

------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I like for youto be stil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道无言”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四章:道冲不盈 和光同尘
赵妙果连载758:人间有众生相,修众生相,讲究“着而不驻”
为何你总觉不尽人意呢?
帛书《老子》通释之“善行者无辙迹”章
我读《道德经》(26)—— 第二十一章(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