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第一女高音杜丽华
杜丽华是在成都长大的山西人,职场一直在云南。

计划经济年代,不少优秀的歌者没有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文化资源集中城市工作,这样包括那些常驻地非一线城市的部队歌者,他们失去了很多在国家级平台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不要跟我掰持什么安心在某某省扎根的话,从有价值资料留存和受众赏析优秀艺术作品的机会看,这就是一种损失,无关乎歌者自己的理想。我身处北京,说这样的话不算矫情吧?

大致捋了捋,我心目中属于这样情形的歌者,多是三零后、四零后。我和我的朋友时不时会议论一下这些人,感觉料囤得差不多了,会发个推送向订阅号的读者介绍一下我们讨论的成果。管惟俊(《我心目中的江苏第一男高音管惟俊》)那篇就是这么来的。

今天介绍女高音杜丽华。以歌唱技术的全面性来说,杜丽华是云南第一女高音。黄虹老师在民歌手序列,另论。

16岁时的杜丽华

1933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幼年时期,杜丽华和家人一起从山西逃难到成都灌县(现在该叫都江堰市吧)。

杜丽华的母亲赵剑虹是个京戏迷。由于她的影响,杜丽华6岁时候就能演唱《女起解》等剧目,而且一生喜爱京剧,京剧成为她歌唱的重要的参照系。由于从小体弱多病,经常为此耽误学业的杜丽华只能进入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学校在当时的中国,是许多家庭贫困却又重视教育的家长们最好的选择。位于成都市八宝街的广义二小,在这里杜丽华收获了受益终生的音乐基础技艺——她在唱诗班里不仅学会了五线谱,还学会了唱四声部合唱曲。这些教会学校里最普通的日常课程让她在变声期之前就习得了良好的音准、和声概念。这是以西洋发声方法演唱的团体。唱诗班的演唱讲求平稳和谐,注意中音区的运用,追求在平稳和谐中体现一种庄严的美,这无论对丰富杜丽华对声乐美的感受还是发声技巧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在这里,她不仅唱赞美诗也唱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目,这些曲目对杜丽华确立声音审美的标准打下了重要的根基。

中学时代杜丽华在成都市中华女中完成。父母挑着两担米作为学费陪着她去报到。从中学时代开始,女子中学严格的住校管理制度看似约束了少年杜丽华的活动范围,但是学校里频繁举行的话剧演出却成为了她最乐于参与的课余活动。时1947年,成都这座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城市为钟情于歌唱艺术的杜丽华提供了深厚的艺术土壤。当时最受青少年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便是话剧,最早人们还称其文明戏。本来体弱多病、性格温婉的“小天使”在封闭的环境中竟然找到了另外一个活力四射的自己。唱而优则演的杜丽华在话剧《雷雨》中扮演的周冲,在《乱世佳人》中,她饰演斯嘉丽的第一任丈夫查理。话剧表演的实践让少年杜丽华练就了如何揣摩另外一个人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这为后来她表演歌剧以及用歌声演绎“阿诗玛”奠定了绝佳的表演基础。在钟情于看话剧的同时,1940年代的成都《出水芙蓉》、《乱世佳人》、《翠堤春晓》等影片又让杜丽华对一段段令人动容的音乐和歌曲产生了兴趣。多数同龄人在意剧情关注影星,杜丽华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音乐。

杜丽华在西南音专(后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网上找不到更多资料,她的自传是不是提了我还不太清楚(书没到手......

)。不过以她晒出的图片看,郎毓秀先生那时候在音专主导的声乐教育是融通中外的路子,不然杜丽华早早被规范化修理,《苏三起解》怕是唱不来了。

1980年杜丽华与恩师郎毓秀合影于昆明

1954年,杜丽华第一次听到黄虹在北京的演唱,特别是《赶马调》与《小河淌水》更深深地触动了她。她以“惊异”这个词儿来表达她当时的感受。她惊异祖国的民歌丰富;惊异荒僻的云南竟有这么美的乐音,惊异黄虹唱得那么“够味儿”。她还不理解为什么《小河淌水》的曲调看似简单却那么具有魅力,无以名之,只能归之于“天籁”。1955年毕业分配时,杜丽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可是,坐了几天几夜的车,一路风尘仆仆,一路艰辛劳顿,颠簸到头晕目眩,才到了贵阳。当听说昆明还在那遥远遥远的地方时,她放声大哭:“这路还有尽头吗?云南究竟在哪儿?”她甚至想打退堂鼓,但当车子终于进入云南境内时,那蓝得水洗般明澈的天,红得燃烧般温暖的地,抚平了她浑身颠得散了架似的懊恼,云南就这样以它袒露的火热情怀,拥住了这位未来的歌唱家。

1955年刚刚来到云南的杜丽华

在云南省歌舞团,杜丽华终于打开了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大门。杜丽华学习的是西洋的科学发声方法,她要探索的是使这一方法民族化,适应、丰富、提高民族唱法,并具有杜丽华自身歌唱特色的道路。1956年8月,刚从四川来到云南没多久的杜丽华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她表演了傣族民歌《幸福的日子》和哈尼族特色的创作歌曲《哈尼姑娘赶街》。8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全国音乐周上群英会演 百花齐放演出近700个作品》的报道,杜丽华与当时成熟的歌者郭兰英、黄虹、张越男、鞠秀芳等人,被唤做“青年歌唱家”。由杜丽华首唱的《哈尼姑娘赶街》、《姑娘生来爱唱歌》后来被周小燕、孙家馨、徐有光等歌者演唱,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1950-1960年代杜丽华与黄虹在云南向全国辐射中起的作用。

1959年在浙江演出的杜丽华

她还在省歌舞团排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货郎与小姐》、傣族题材歌剧《娥并与桑洛》、白族题材歌剧《望夫云》中担任女主角。由于有幼年唱京剧的底子,她又问津滇剧,演唱《葫芦信古琴魂》等滇剧唱段时,无论是发声、吐字用气、行腔、传情皆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阿诗玛》时,杜丽华所在的歌舞团也在着手排舞台剧阿诗玛。杜丽华因为在歌剧和民歌演唱上的优异表现被推荐到上海试唱。当时去试唱的还有其他人,杜丽华最终中的选肯定是她有声乐风尚的优势,当然来自“云南”省也是重要因素。《阿诗玛》的歌曲是先于拍摄录制。杜丽华入组时歌曲创作没有全部完成,部分作品只有巴乌演奏谱,在她适应演奏并唱出曲调之后,作曲家再记下她的演唱形成歌唱曲谱。在这个过程中,杜丽华设计的撒尼姑娘阿诗玛歌音应该对定谱有很大影响。

阿诗玛的歌声既要符合剧情要求的戏剧张力,又要表现出独特的撒尼姑娘的神韵,在声音塑造上杜丽华投入最多的是探求阿诗玛的精神世界。在实践中,她意识到原封不动地用西洋发声方法来演唱自然是与影片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但完全依照撒尼的民间唱法也不行。比如撒尼的歌唱中有喉音,这些喉音是他们乐曲的民族风格所在,却与杜丽华笃信的发声观念有冲突。她后来用的方式就是以气息轻轻碰击声带发出的那个喉音,既有撒尼风格又使发声自如。她的体会是民族民间的传统唱法也要恰如其份地艺术加工与发展,“美”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常数,正如民族特色也不是一个静止的常数。至于如何加工发展,原则是加工发展要能使其民族特色更加丰富而发声更加科学,歌唱起来动听、耐久、传情达意。

杜丽华的成就当然不光是《阿诗玛》,在其他风格迥异的歌曲表现上,杜丽华一样体现着不凡的功底。

1962年杜丽华云南歌舞团排演的前苏联(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中饰演女主角

杜丽华在配唱《阿诗玛》之前的一些录音

  • 根据文献记载杜丽华演唱过的歌曲,找到几个疑似是她演唱的录音。这些歌曲多是当年通过78转唱片发行的,杜丽华后来在中唱出版全集的时候,一个都没用。怪可惜的。

  • 杜丽华首个少数民族舞台形象的唱段,歌剧《娥并与桑洛》1960年

杜丽华为影片《阿诗玛》的配唱,请前往 “歌剧电影”《阿诗玛》聆听,杜丽华在1979年左右又录过一次《阿着底是个好地方》(即《长湖水清又凉》)的独唱。曲谱做了一点修改,依然好听。

文革中,杜丽华被允许歌唱的机会很少,多数时候在演曲艺。1972年她被安排唱《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的时候,已经苦恼于找不到乐音的准确位置。

1972年中国唱片社发行

那时,杜丽华越急于恢复原有的唱法反而在掌握气息上出现更多困难,乐音半途夭亡于僵化的软口盖附近。她决定向声乐前辈讨教方法。文革后她求助上海男高音施鸿鄂,以下巴松弛求得颅腔共鸣;她也请教咽音唱法的推崇者罗荣钜,还去听沈湘教授的课。

1979年广交会演出,杜丽华身着阿诗玛装

1979年7月,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为杜丽华与田智周(男中音) 举办了一台独唱音乐会。

疑似是此次独唱音乐会的录音

钢琴伴奏:李兆仁

1979年杜丽华还为几部故事片配唱。这首《情歌》我非常喜欢,是云南哈尼族风情的歌曲,有点《一朵鲜花鲜又鲜》姊妹篇的意思呢。

影片《黑面人》插曲,哈尼族民歌词,吴双、赵官禄整理,张难作曲。
仇明德指挥陕西省歌舞剧院乐团伴奏。男声李武(时任陕西乐团男高音)

1984年12月云南音像公司出版了一盘杜丽华专辑盒带《你不要问我是谁》,中央歌剧院小乐队伴奏 ,黄田、 郑甘崇、 凃正明配器指挥。盒带中有18个录音,部分录音在2012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双CD中再版。盒带录音的配器属于那时混入电声乐器的轻音乐风格,现在听起来真土啊!

1984年盒带中《你不要问我是谁》的录音

《丁香怨》陈宏词 罗源曲 黄田配器

《梯噜噜》 (哈尼族民歌) 李元庆词曲 郑甘崇配器 

《你不要问我是谁》金波词 何予曲 凃正明配器

苏联歌曲,郑甘崇配器 

云南传统歌曲 黄田配器

如何运用西洋发声方法演唱民族歌曲,杜丽华跟金重先生(《姑娘生来爱唱歌》的作词者,云南省内的戏剧文学大咖)讲的是——要“似用非用”。金重先生理解,这是指要用得恰当,用得活,用得“化”。金重先生还对杜丽华的审美追求有过评价。他借用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的话,评价学西洋发声方法而又追求其民族化的杜丽华:

她的艺术创造要达到的是两种“沆瀣融合,无分彼此”,一种是歌唱与乐曲的意蕴及乐音运动的“沆瀣融合,无分彼此,另一种是西洋发声法与民族风格的“沆瀣融合,无分彼此纾。她已经走了长长的一段路,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她是个从不满足从不停步的人,那么,就让我以钱先生在《谈艺录》中的另一段话来为她祝福、也为我们云南所有的歌唱家们祝福吧!钱先生是这样说的:  “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师天写师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

本文参考文献:

1-金重  《杜丽华论——一个歌唱家的声乐艺术历程与经验》,《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04期 

2-冯乙历 《上映55周年,她的歌声让阿诗玛定格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上映55周年,她的歌声让阿诗玛定格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发表页面——点击此

更多杜丽华演唱的歌曲录音,录音年代不详

《美丽的边疆》词曲佚名

《哈尼人民热爱毛主席》 包刚词梅壁曲


《淡水溪,浊水溪》瞿琮词黄田曲


《我走在辽阔的田野上》刘明翰词陆棣曲


《八小时之以外》卢云生词黎炳成曲


《我亲爱的家乡》词曲佚名


《泼水节思念周总理》王云龙词陆棣曲


《瑞丽江畔栽秧忙》何少林词陆棣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丽华女高音歌唱家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表演艺术家称号 阿诗玛
一人一张经典碟—杜丽华·《阿诗玛》
【老音乐电影】《阿诗玛》杜丽华和胡松华演唱
用歌声塑造了阿诗玛灵魂的杜丽华:我跟云南就是有缘分
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歌曲172首
老电影《阿诗玛》原声插曲《一朵鲜花鲜又鲜》演唱:胡松华、杜丽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