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第28条

伤寒论解索  第28条

台儿庄区中医院 张可

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本条病机为水停胃脘,进而导致膀胱气化无权、太阳经气不利。水停胃脘是根本问题,膀胱腑、太阳经不利是继发问题,解决了水停胃脘,诸症自除。

病人有太阳病的类似症状,医者与服桂枝汤,有阳明病的类似症状,医者与服攻下药,汗下之后,原有症状仍在,即“服桂枝汤,或下之”。水停胃脘,气机阻滞,胃脘部满闷、疼痛,即“心下满,微痛”。水饮影响到膀胱腑气化,故“小便不利”。影响到太阳经气,则太阳经气不利,肌表营卫郁滞不畅,故“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方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开结利水、宣通表里。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应用指征:胃胀,胃疼,小便不利,发热,无汗,头项强痛。

关于“仍”,说明这一系列症状在汗下之前已经出现。

关于“服桂枝汤”,病人有头痛、发热症状,医者误认为是太阳病,故用桂枝汤。

关于“下之”,病人有胃脘满闷、疼痛,医者误认为是阳明里实,故用攻下。

关于“临床症状形成机理”,可以从《内经》找到答案。《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明确提出水液在人体的气化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膀胱有关,而中焦脾胃为水液生化之源。当中焦脾胃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形成水湿饮邪,水饮停聚胃脘,气化失常,进而影响到水液代谢的其他脏腑,影响到下焦膀胱,则太阳腑气化不利,太阳腑进而影响到太阳经,则太阳经气不利。

总之,水停胃脘是病本,而足太阳膀胱腑、膀胱经失常仅是继发问题。在治疗上,解决了水停胃脘,诸症自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意即是开结胃脘水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针对病机,从水停胃脘入手治疗。方中芍药、茯苓、白术化胃脘停水,甘草、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之气,使运化有权,以助苓术芍化水。如此胃脘水除,膀胱腑和膀胱经气化恢复正常,诸症消除而愈。另外,茯苓、白术、芍药兼能通利小便以通太阳膀胱腑,生姜、大枣兼能发越营卫以畅太阳膀胱经。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本证比茯苓甘草汤证复杂,茯苓甘草汤证是水停胃脘,仅是胃脘一腑失常;而本证除了胃脘失常外,尚有脾虚,就会更多的影响气化,从而症状较多,方中用到白术即是脾虚的明证。

本方的最大分歧在于去桂还是去芍,历史上诸多医家各持己见,我认为还是遵照仲景原文,以去桂为准。桂枝和芍药是仲景常用的药物,这两味药作用较多,但是就化水饮的作用来看,两者均可去水饮,其区别在于,桂枝能够助阳化气,使水饮从汗而解,芍药能够开泄水结、通利小便,使水饮从小便而解。五苓散方后注云“多饮暖水,汗出愈”,本方方后注云“小便利则愈”,由此可以体会桂枝和芍药的区别。名医唐宗海对此有精辟见解:“此与五苓散互看自明。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气外达则水自下行,而小便利矣。此方是太阳之气不下行,故去桂枝,重用苓术,以行太阳之水,水下行,则气外达,而头痛发热等证,自然解散”。

临床应用本方抓住水停胃脘即可。可见胃脘满闷不适、疼痛,伴随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厚或水滑等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案例两则
刘含堂经方治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胃痛及现代应用选录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十一、惊悸
这张方子为“行水”的宗方,值得了解
主题:苓桂术甘汤 | 医源世界--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苓桂剂类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