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李士懋阴阳脉诊理论与临证应用举隅

李士懋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第二批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河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与夫人田淑霄教授合著《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温病求索》《湘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中医临证一得集》《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汗法临证发微》等 17部著作。

脉的形成原理,乃气与血耳。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脉的虚实,当以沉候有力无力为辨;阴阳脉诊强调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将出现在阴位和阳位的具有密切关系的不同病理脉象相关联,并应用中医脉学理论全面分析脏腑相关的病因病机。

阴阳脉诊肇端于先秦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和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渐臻完善。《难经》首次确立寸口脉寸关尺三部分位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阴阳脉的部位划分。《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即是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难经·二难》首次明确提出阴阳脉在部位上的划分,即关至尺为阴脉,关至鱼际为阳脉。《二难》所云:“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灵活的运用阴阳脉诊治疾病。如“脉阴阳俱浮”,“ 阳微阴弦”,“阳脉涩,阴脉弦”,“脉阳微阴浮者”。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尤其重视阴阳脉之间的联系,如《景岳全书·脉神章》云:“淋遗一证耳,病本在下,尺中所主也。若气有不摄,病在右寸矣;神有不固,病在左寸矣。” 

作者丨元元的缘

编辑丨菟丝子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大师讲《金匮要略》第44讲 ---寸口脉诊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
辛老师简介
国医大师相继离去,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中医
国医大师开讲:阴阳脉诊的起源与发展!
江湖医侠 [原创]浅谈仲景脉法的学习与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