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施黄瓜角斑病综合防治
      设施黄瓜角斑病是黄瓜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发生于叶片部位,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在黄瓜的任一部位,并会对田间的其他植株产生影响,使其感染病菌,最终导致整片田地受到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必不可少,这需对其病症、病因、病原等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如此才能维护黄瓜的正常生长。
一、设施黄瓜角斑病发生
设施黄瓜角斑病发生基于多重因素,以下就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1、病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部位主要是叶片,有时亦会辐射到黄瓜其他部位。若是子叶染病,最初形态会呈现出水渍状,并有圆形凹形病斑,最后会逐渐变成黄褐色;若是真叶染病,最初病斑形态是鲜绿色水渍状,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灰褐色→黄褐色,此时病斑会受到叶脉限制呈现出多角形;在黄瓜生长区域湿度比较大时,叶背病斑会溢出很多乳白色、混浊、水珠状细小菌脓,在其变干后会留下很多白痕,在其病变位置质地比较脆,且一般会伴有穿孔;若是其他位置染病,呈现水渍状小点,会沿着茎沟纵向朝外扩展,并呈现出条状,若是湿度不断增长,会溢出很多菌脓。在情况比较严重时,出现纵向开裂,出现水渍状腐烂,并会变褐枯干,最后在表现留下白痕。此外,若是瓜条染病,其最初状态是有水渍状小斑点出现。
2、病因
其一,种植区域处于多雨季节,黄瓜秧苗老化,叶片缺乏足够的营养支撑,再加上雨水持续淋浇,造成叶片抗性不断降低,最后感染病菌。且通常该项病症是种子带菌播种,浸染子叶病菌后在细胞间进行繁殖,通过昆虫、棚顶水珠下落、雨水反溅等途径蔓延,从黄瓜伤口与自然孔侵入,在大约7d~10d后,病斑潮湿时会有菌脓产生;其二,若是肥料不足,抑或是另外因素造成秧苗缺乏营养,如沤根根系表现出缺氧,会造成黄瓜抗性降低,病菌感染;其三,在棚室内培育并浇水后,没有及时进行通风,造成大量结露,叶片功能降低,感染病菌;其四,黄瓜种植密度过大,缺乏较好的通风条件,露水长时间不干,黄瓜叶片整体功能降低,感染病菌;其五,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缺乏光合作用,黄瓜叶片失去营养,表现出抗性降低,感染病菌;其六,秋季多雾、多雨、温度偏高,年份发病重。
3、病原
造成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病原是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变种,这是一种假单胞菌,其菌体表现出短杆状,有1根~5根单极生鞭毛,无芽孢、有荚膜,且革兰氏染色呈现阴性。其中,病原菌整个过程的发育温度是4℃~39℃,最佳生长温度是24℃~28℃,致死温度在48℃~50℃,最佳pH值是6~8。在NA培养基中进行48h培养,其菌落呈圆形,小而光滑、边缘整齐、呈半透明状。病菌借风雨传播,设施栽培棚膜滴水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发病适温处于24℃~28℃,若是低于10℃抑或是高于30℃,发病就会受限,此外发病适宜湿度在70%以上。
二、设施黄瓜角斑病综合防治
设施黄瓜角斑病综合防治主要实行的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此在进行防治过程中,应有效结合“防”“治”两个层面的因素。需重视以下数项防治策略。
1、选择抗病品种
设施黄瓜角斑病综合防治的首要步骤即为选择适宜的黄瓜抗病品种,这是最经济、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在生产过程中,会从其抗病性方面进行选择,而按照以往黄瓜种植经验来说,以下几个型号的黄瓜种类有着较强的耐病性与抗病性:“中农13号”“中农11号”“津优30号”“津优20号”“津研6号”“津研4号”“津研2号”“津春4号”“津春1号”等,且有刺黄瓜对比无刺黄瓜来说抗病性更强。以上不同品种对于黄瓜角斑病有着不同的抗病性,需黄瓜培育人员在生产实践进程中按照其在本区域的抗病表现来选择对应的耐病品种。此外还可选择在无病株抑或者无病地上留种,种子在使用前用50℃水浸润超过20min。
2、种子种苗处理
种子带菌是黄瓜角斑病进行长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若是潮湿苗床上携带有一小部分带菌种子,就会造成在苗床上种植的整体幼苗出现病症,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选择优良品种之后,还需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提升其耐病性,
降低其在幼苗期的高发病率。
主要措施如下。其一,准备55℃左右的温水,将黄瓜种子置于其中15min,再用冷水浸泡超过2h,以此来完成催芽播种;其二,选择浓度为33g/L的丙酸钙水溶液,抑或是50g/L的醋酸铜溶液,将黄瓜种子置于其中超过20min,捞出种子后清水冲洗1次~2次,催芽播种,其可一定程度上杀死黄瓜种子表面大部分病原菌,并不干扰种子的正常发芽;其三,选择将干燥种子置于温箱中,进行72h、70℃恒温干热灭菌,这在灭菌的同时,能够兼防病毒病;其四,选择嫁接育苗,如此能够解决黄瓜栽培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连作障碍,通常选用的砧木是黑籽南瓜;其四,选择氯酸钙300倍液浸润种子,时间维持在30min~60min,抑或是选择150倍液福尔马林浸润种子,时间维持在60min~90min,再用清水洗干净,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3、土壤处理
其一,育苗阶段建议选择新苗床,抑或是选择在从未种植过瓜果蔬菜的土壤进行培育,而营养土也有着很好的育苗效果;其二,若是种植区域为旧苗床,则需进行对应的消毒工作,在播种前做好系统的消毒工作,并在播种前将整体床土耙松,土地选择3kg/m2~4kg/m2水配合浓度为40%的甲醛溶液进行浇水,其后选择塑料膜遮盖4d~5d,在揭掉塑料膜一天之后再播种。亦可选择夏天高温季节闷棚,在棚内土壤灌水,最后让其能够实现聚乙烯膜覆盖,并保持曝晒时间在
28d~42d,如此能够降低病原菌数量;其三,若是有条件,还可以施一些草木灰、大粪干、鸡粪等提升土壤肥沃度;其四,选择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栽培以替代传统形式的栽培模式,如此能够增加土壤抗逆性,克服连作障碍。
4、农业防治
其一,黄瓜残体亦可在土壤与田间中越冬这也是次年黄瓜角斑病发病的主要根源,据此,需相关培育人员能够保持田间卫生,清除干净田中的杂草,拔除黄瓜病株,摘除已经变黄的底叶与枯黄病叶,并将其带离种植区域进行集中掩埋处理,如此能够减少菌源;其二,若是条件允许,可选择在排水、通风、地势良好的地方种植。需认识到叶面结露时间长、排水不畅、低温高湿等环境利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快速增值,故而降低湿度、控制田间温度是防控有效手段。还需注意尽量避免在种植区域湿度较大时,实施整枝打杈等各项操作,避免病菌快速传播;其三,若是露地黄瓜需进行及时中耕,规划雨后排水,降低相对湿度。而若是温室大棚培育黄瓜,则还需进行以下措施以进行防治:其一,控制棚内湿度以避免病害发生。选择地膜覆盖与高畦栽培结合的栽培方式,保护根系发展,吊秧抑或是绑蔓;其二,排除种植区域低洼处积水,依靠放风来降低棚内温度与湿度,缩短结露时间抑或是不结露;其三,浇水并搭配喷洒农药,选择晴天闭棚处理,在闷棚1h后开小口放风散湿,不可选择雨雪天气浇水与喷药;其四,条件允许时,选择膜下浇暗水或者膜下滴灌技术维持好棚内湿度,避免过多结露,控制好病害;其五,在黄瓜叶面喷洒一些华孚腐殖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可有效提升叶片抗病性,实现增产增收。
5、化学防治
截至2019年,农药登记公告、国家登记用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的药剂达到27种,包括2种生防制剂、11种化学农药单剂、14种复配药剂、3种防霜霉病药剂、1种白粉病药剂、1种炭疽病药剂。在培育黄瓜进程中,可选择以上药剂轮换使用来降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患病率。且若是露地培育,还需根据该地整体的气候条件,选择角斑病发病初期实施保护性喷药。按照以下药剂来完成防治工作:选择,400倍液、77%浓度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抑或是500倍液、50%浓度的DT杀菌剂。还存在一种情况,有一种霜霉病,其与细菌性角斑病病症极为相似,很多种植者难以区分,该种情况下,建议选择600倍液、50%浓度的可湿性粉剂,抑或是500倍液、50%浓度的氢氧化铜喷雾,对这两项病症都有着极好的效果,且不会对黄瓜正常生值造成影响。且需把握好施药间隔,一般是5d~7d,若是病情极为严重,可施药3次~4次,选择浓度为12%的松脂酸铜制剂,用量为175mL/亩~233.3mL/亩,并可兑水50L。而就病害初期,也可选择喷药,按照其严重程度,持续喷药2次~4次,间隔为7d~10d,在施药时,注意叶面两侧都要喷透,如此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且选择的药剂基本对黄瓜的正常生长不会产生干扰,并对霜霉病等一些同期病症产生较好的兼治效果。
综上所述,文章就设施黄瓜角斑病综合防治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强调了其对于黄瓜正常生长的重要性,要求种植者能够根据地区特征、气候条件等选择合理的种类,并在其生长过程中细化各项防治策略,根据防治效果来及时的调整防治方案,为黄瓜培育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附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注意这些细节,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很好区分
蔬菜病虫害防治大全
【蔬菜病害】小黄点、小绿点、小白点区分秘诀,一般人我不告诉哦!
黄瓜炭疽病和黄瓜黑星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黄瓜疑难病害大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