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典园林石景 · 史话!

姿态万千的山石、雕栏画栋的建筑、生机勃勃的花木和波光潋滟的水景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中国园林美景。看似随意安置的山石,却是凝聚了造园家无数心血,他们大多以自然真山为蓝本,在园林的咫尺空间内再现自然的千岩万壑,使之成为园林的独特一景。

 

中国园林中石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钟灵毓秀的山川大地,促进了审美思想的产生。古人“万物有灵”和“山岳崇拜”等观念,使得自然物成为重要的欣赏对象,古人模拟高山筑台以登高望远,祈祷祭祀,通神明。

到了秦汉时期,帝王在建筑宫苑内聚土为山,模拟神话中的东海仙岛,发展成了池中筑岛的作法。当年汉武帝就在上林苑太液池中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形成了“一池三山”的经典范式,此后多为历代皇家园林所沿用。

汉建章宫“太液池”中一池三山形象


东汉时期,随着私家园林的发展,叠山的造景手法初具规模。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很多人工堆砌的石景,如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可见造园从聚土为山,发展为叠石为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景由模仿自然转为表现自然,已出现造型精致、结构复杂的人工假山。当时的石景已能有意识地与水、植物和建筑组合营造景观。《洛阳伽蓝记·正觉寺》中就有对北魏官员张伦在洛阳宅园内的记述“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嶔崟相属,深蹊洞壑……”

这一时期山石已成为独立的观赏对象,庭院置石已被用于当时的造园中。


北齐崔芬墓壁画中独立观赏的山石形象


隋唐时期,随着文人园林的兴起,石景向文人化方向发展。文人以赏石为雅趣,搜求奇石、怪石蔚然成风。

唐代白居易,在造园和赏石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曾先官杭州,后居苏州,罢官归田时,将杭州天竺石一块,和苏州太湖石五块,置于宅园之中赏玩。


园博馆白居易履道坊宅园场景


至宋代时,园林堆叠假山已经十分普遍,堆叠假山呈现专业化的趋向,称为“山子”。北宋徽宗皇帝模仿天下名山造艮岳,征集江浙一带的花木奇石,是为“花石纲”,而为起运那些巨型太湖石,官府不惜凿河断桥。


 宋·赵佶  祥龙石图


明清则是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文人画家广泛参与叠山造园,不少文人画家同时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文人与匠师的共同造园,促进了园林艺术和石景艺术理论的成熟,如明代计成的《园冶》、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清代王寅的《冶梅石谱》等。同时置石叠山的技法逐渐发展至炉火纯青,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并涌现出一批叠山大师,如明末造园家张南恒、戈裕良等。


明·林有麟 《素园石谱》


江苏扬州个园


江苏苏州环秀山庄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论述道“且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下一期,“置石叠山”系列将继续为您介绍园林石景的选石素材及其造景方法,邀您一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景观、领略悠久的园林石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下)
诗情画境,品古典园林的假山文化
紫芝园假山说
鲁派赏石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